当前位置:首页 >  电商 >  电商新闻 >  正文

净利润增长75倍,这次苏宁真的要逆袭了?

 2019-10-18 14:50  来源: A5用户投稿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2019年,一向高调的美团、京东、滴滴等一众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收缩阵线,要么精简人员,要么控制成本,都开始了过冬的准备。

而经历了过去两年狂飙猛进的苏宁,似乎也开始调整节奏,放缓了步伐,不过智慧零售的落地却没有停下来。最新财报发布,苏宁净利润增长75倍,成绩亮眼,难道说这次苏宁要逆袭了?

10月14日晚间,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宁易购,002024.SZ)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1月-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39亿至121.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98%至98.14%。具体到第三季度(7月-9月),苏宁易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5亿至100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7582.54%至7986.89%。

业绩表现“亮眼”,成绩显著。 针对苏宁的财报,苏宁方面称,苏宁金服的增资扩股贡献了绝大部分净利润,苏宁金服完成增资扩股不再计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至于本季度业绩变动情况,则是公司坚定投入智慧零售的线下布局带来的直接结果。不过,这句话实际来看未免有点欲盖弥彰,不尽不实。

财报套“马甲”,增资扩股成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9月27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宁金服完成增资扩股工作,合计募资100亿元,投后估值达560亿元。

根据相关的消息披露,本轮增资扩股是苏宁金服进行的第三次增资扩股,本次增资扩股之后,苏宁易购从原有的控股股东变成第二大股东,而苏宁金控则成为苏宁金服的控股股东,苏宁金服成为苏宁金控的控股子公司。

据之前的财务测算显示,前三季度预计实现销售净利润为116亿-121亿,而本次由于股权变更所获得的实际收益为102亿,也就是说扣除本月股权交易的收益,前三季度正常业务的净利润为14亿到19亿之间,而实际本财季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95亿到100亿之间,跟产生的投资收益抵扣之后,实际上产生的亏损为2亿到7亿之间,因交割股权所产生的收益成为本次苏宁第三季度财报最主要的收益。

因此,此次净利润增长飞速背后,苏宁金服的增资扩股成为净利润飞涨的主要原因,看似华丽的财报背后,潜藏着很大的问题。

综合比较之前的财报,我们发现苏宁易购在本财季并没有正常盈利,全部收益来自于交割股权获得的收益。而正是由于全部利润是来自于非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收益,这些收益具有很大的不可持续性;另外,相较去年同期12365.7万元,看似增加了利润实则扩大了亏损,财报成绩表现平平,显然苏宁在这次财务报表中对财报数据进行了美化。

近观苏宁近四年财报,会发现苏宁近几年净利润下降比较显著,美化财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3月29日晚,苏宁易购(002024)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营业收入2,449.57亿元,同比增长30.53%,归母净利润高达133.28亿元,同比增长216.38%,业绩堪称亮眼。

但是仔细一看,2018年苏宁易购出售阿里巴巴股份,扣除初始股本金以及股份发行有关成本费用后,实现净利润110.12亿元,占本期归母净利润的82.63%。这才是财务报表背后的实质。作为上市公司,苏宁面临着非常大的业绩压力,而近些年苏宁一直在努力的发力线上,弥补短板,财务数据一直不太好看。

2018年,真正体现苏宁易购自身造血能力的扣非净利润为-3.59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0.88亿元而言,亏损同比上涨306.65%,亏损程度仅次于2016年的-11.07亿元。而根据财报来看,则主要来自于线上业务的亏损,亏损的来源是来自苏宁易购电子商务平台和重庆猫宁电子商务公司的总计19亿接近20亿的亏损,归属母公司的亏损则达到了6.85亿和5.65亿。

四年左右,亏损时大时小,几乎是连年亏损。亏损的势头却并没有好转,这与苏宁全力布局智慧零售所做出的一系列的动作有关。

财报实质亏损背后,智慧零售落地扎根

苏宁亏损的背后,正如财报预告所说,正是苏宁力推智慧零售落地进行战略性投资造成的。 2017年,苏宁智慧零售开始发力,力推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等业务下沉,大举投资并购,布局物流业和扩充快消品类,其目标意在实现“全品类、全渠道”的智慧零售。财报的表现部分反应了这一情况。

2019年苏宁先后在智慧零售领域完成三步大动作,年初完成收购万达百货,而后控股家乐福中国,紧接着剥离苏宁小店。 将自己的线下渠道迅速从之前苏宁易购自有的易购广场扩充到零售百货业和商超零售业、城郊便利店等,进一步升级了快消品在整个集团公司中的战略地位,拓展了快消品的渠道场景。

另外,围绕着智慧物流下功夫,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苏宁在收购天天快递的基础之上,2019年加快了智慧物流的布局,围绕着苏宁线下门店的资源,实现到店到家的便利化、迅捷化,让消费者体验持续改善。

在强化“半日达、次日达、准时达”这类标准化时效配送产品的基础之上,苏宁还致力于推出即时物流配送体系,在中心仓、前置仓、门店仓等全方位的仓储物流体系配合之下匹配即时自提、1小时达、半日达、次日达等服务产品,售后服务推出“如约送”、“延时赔”、“准时取”、“送装一体”、“代客检”、“代客修”等多样化服务,这些服务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使用体验。

无论是线下门店改造,还是推动苏宁智慧物流落地,都是需要花费不小的代价。 而这些都需要企业进行较大的战略性投资,这些投资在短期内无法见到成效,需要企业持续输血,也拖累了企业的整体业绩表现。当然,战略性投入也不是全无成效,快消品的快速增长部分验证了目前战略的实际效果。

快消品增长迅猛,能否力挽狂澜?

随着苏宁智慧零售的一些措施的持续落地,快消品规模保持百分之六七十的增速,成为苏宁营收增长的新的“发动机”。

一直以来,快消品领域都是苏宁力推的战略方向之一。 拓展快消品品类,对苏宁来说,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营收高速增长,打破电器行业天花板,拓展市场边界;另一方面,品类扩充,打破原有的品类限制,有利于提升自身优势,提高苏宁的市场竞争力。

3C家电领域,作为苏宁传统的大本营,苏宁一直保持着持续领先的位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苏宁以22.3%的市场份额,继续稳居中国家电销售全渠道第一的位置。

而苏宁易购的野心并不局限于“3c电器老大”的头衔,苏宁希望进入市场更加广阔的“快消零售市场”,从3万亿规模的家电市场进入30万亿规模的大快消费品市场。

事实上,苏宁转战大快消市场的步伐也是非常之快。2014年8月,苏宁超市上线,正式进入快消品市场。

2018年初,苏宁以事业群的形式宣布了苏宁快消品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并辅助以苏宁线上超市、苏鲜生精品超市、苏宁小店等多业态,以集团军方式出战快消品市场。

2019年初,大快消事业群升格为快消集团,作为苏宁零售集团新成立的五大商品集团之一,融合商品规划、供应链管理、双线运营、市场、服务等统一职能。

五年三级跳,苏宁在快消品领域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一方面苏宁迅速展开快消品领域的供应链搭建工作,不止在国内,现已将产地直采的触角伸向澳洲、东南亚;另一方面丰富渠道,实现更贴近消费者体验的消费场景搭建,不论是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的下沉动作,还是苏宁的投资并购活动,都是为这一目标做铺垫。

作为国内最早从线下转战线上的零售企业,苏宁在跟品类丰富、类别齐全的阿里、京东等电商公司相比,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品类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而且消费品一直集中在大件的3C家电等少数品类中,而这些商品的特征就是高价、低频,可能一年甚至几年才买一次,而京东、阿里则可以依靠自身丰富的产品种类,通过生活消费品、食品等高频消费品品类,实现对低频消费品的带动,从而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这让苏宁在跟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竞争时处于不利的状态。

借助智慧零售落地的契机,弥补品类单一的缺陷,同时提升线下体验,为快消品等新品类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8月份上半年财报显示,大快消、百货等品类规模显著提升,增速同比接近67%,已经成为拉动苏宁规模增长的新引擎。而在9月27日,苏宁完成对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收购交接全过程,进一步为苏宁在快消品类的渠道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苏宁除了传统品类家电、3c领域外,快消品成公司增长“第三极”。

苏宁快消品领域增长迅猛,用实际成果为其财报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目前苏宁易购零售业尚未实现整体盈利,但是对于急于拓展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的苏宁无疑是一剂良药。

对于目前主要依靠外部股权投资获取收益而主营零售业务持续亏损的苏宁而言,前行之路仍然存在诸多挑战,能否完成整体转型,实现扭亏为盈,当下就这个问题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是智慧零售的未来,却值得期待。

文/韭菜财经记者刘磊,公众号ID:jiucaifin

2019年,一向高调的美团、京东、滴滴等一众互联网公司,都开始收缩阵线,要么精简人员,要么控制成本,都开始了过冬的准备。

而经历了过去两年狂飙猛进的苏宁,似乎也开始调整节奏,放缓了步伐,不过智慧零售的落地却没有停下来。最新财报发布,苏宁净利润增长75倍,成绩亮眼,难道说这次苏宁要逆袭了?

10月14日晚间,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宁易购,002024.SZ)发布三季度业绩预告,预计2019年前三季度(1月-9月),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16.39亿至121.3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9.98%至98.14%。具体到第三季度(7月-9月),苏宁易购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95亿至100亿元,同比(较上年同期)增长7582.54%至7986.89%。

业绩表现“亮眼”,成绩显著。 针对苏宁的财报,苏宁方面称,苏宁金服的增资扩股贡献了绝大部分净利润,苏宁金服完成增资扩股不再计入上市公司合并报表;至于本季度业绩变动情况,则是公司坚定投入智慧零售的线下布局带来的直接结果。不过,这句话实际来看未免有点欲盖弥彰,不尽不实。

财报套“马甲”,增资扩股成净利润的主要来源

9月27日晚间,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公司控股子公司苏宁金服完成增资扩股工作,合计募资100亿元,投后估值达560亿元。

根据相关的消息披露,本轮增资扩股是苏宁金服进行的第三次增资扩股,本次增资扩股之后,苏宁易购从原有的控股股东变成第二大股东,而苏宁金控则成为苏宁金服的控股股东,苏宁金服成为苏宁金控的控股子公司。

据之前的财务测算显示,前三季度预计实现销售净利润为116亿-121亿,而本次由于股权变更所获得的实际收益为102亿,也就是说扣除本月股权交易的收益,前三季度正常业务的净利润为14亿到19亿之间,而实际本财季归属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为95亿到100亿之间,跟产生的投资收益抵扣之后,实际上产生的亏损为2亿到7亿之间,因交割股权所产生的收益成为本次苏宁第三季度财报最主要的收益。

因此,此次净利润增长飞速背后,苏宁金服的增资扩股成为净利润飞涨的主要原因,看似华丽的财报背后,潜藏着很大的问题。

综合比较之前的财报,我们发现苏宁易购在本财季并没有正常盈利,全部收益来自于交割股权获得的收益。而正是由于全部利润是来自于非企业日常经营产生的收益,这些收益具有很大的不可持续性;另外,相较去年同期12365.7万元,看似增加了利润实则扩大了亏损,财报成绩表现平平,显然苏宁在这次财务报表中对财报数据进行了美化。

近观苏宁近四年财报,会发现苏宁近几年净利润下降比较显著,美化财报,已经不是第一次了。3月29日晚,苏宁易购(002024)发布2018年年度报告,公司全年营业收入2,449.57亿元,同比增长30.53%,归母净利润高达133.28亿元,同比增长216.38%,业绩堪称亮眼。

但是仔细一看,2018年苏宁易购出售阿里巴巴股份,扣除初始股本金以及股份发行有关成本费用后,实现净利润110.12亿元,占本期归母净利润的82.63%。这才是财务报表背后的实质。作为上市公司,苏宁面临着非常大的业绩压力,而近些年苏宁一直在努力的发力线上,弥补短板,财务数据一直不太好看。

2018年,真正体现苏宁易购自身造血能力的扣非净利润为-3.59亿元,相较于2017年的-0.88亿元而言,亏损同比上涨306.65%,亏损程度仅次于2016年的-11.07亿元。而根据财报来看,则主要来自于线上业务的亏损,亏损的来源是来自苏宁易购电子商务平台和重庆猫宁电子商务公司的总计19亿接近20亿的亏损,归属母公司的亏损则达到了6.85亿和5.65亿。

四年左右,亏损时大时小,几乎是连年亏损。亏损的势头却并没有好转,这与苏宁全力布局智慧零售所做出的一系列的动作有关。

财报实质亏损背后,智慧零售落地扎根

苏宁亏损的背后,正如财报预告所说,正是苏宁力推智慧零售落地进行战略性投资造成的。 2017年,苏宁智慧零售开始发力,力推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等业务下沉,大举投资并购,布局物流业和扩充快消品类,其目标意在实现“全品类、全渠道”的智慧零售。财报的表现部分反应了这一情况。

2019年苏宁先后在智慧零售领域完成三步大动作,年初完成收购万达百货,而后控股家乐福中国,紧接着剥离苏宁小店。 将自己的线下渠道迅速从之前苏宁易购自有的易购广场扩充到零售百货业和商超零售业、城郊便利店等,进一步升级了快消品在整个集团公司中的战略地位,拓展了快消品的渠道场景。

另外,围绕着智慧物流下功夫,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苏宁在收购天天快递的基础之上,2019年加快了智慧物流的布局,围绕着苏宁线下门店的资源,实现到店到家的便利化、迅捷化,让消费者体验持续改善。

在强化“半日达、次日达、准时达”这类标准化时效配送产品的基础之上,苏宁还致力于推出即时物流配送体系,在中心仓、前置仓、门店仓等全方位的仓储物流体系配合之下匹配即时自提、1小时达、半日达、次日达等服务产品,售后服务推出“如约送”、“延时赔”、“准时取”、“送装一体”、“代客检”、“代客修”等多样化服务,这些服务极大的提升了消费者使用体验。

无论是线下门店改造,还是推动苏宁智慧物流落地,都是需要花费不小的代价。 而这些都需要企业进行较大的战略性投资,这些投资在短期内无法见到成效,需要企业持续输血,也拖累了企业的整体业绩表现。当然,战略性投入也不是全无成效,快消品的快速增长部分验证了目前战略的实际效果。

快消品增长迅猛,能否力挽狂澜?

随着苏宁智慧零售的一些措施的持续落地,快消品规模保持百分之六七十的增速,成为苏宁营收增长的新的“发动机”。

一直以来,快消品领域都是苏宁力推的战略方向之一。 拓展快消品品类,对苏宁来说,一方面有利于实现营收高速增长,打破电器行业天花板,拓展市场边界;另一方面,品类扩充,打破原有的品类限制,有利于提升自身优势,提高苏宁的市场竞争力。

3C家电领域,作为苏宁传统的大本营,苏宁一直保持着持续领先的位置。中国家用电器研究院5月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第一季度,苏宁以22.3%的市场份额,继续稳居中国家电销售全渠道第一的位置。

而苏宁易购的野心并不局限于“3c电器老大”的头衔,苏宁希望进入市场更加广阔的“快消零售市场”,从3万亿规模的家电市场进入30万亿规模的大快消费品市场。

事实上,苏宁转战大快消市场的步伐也是非常之快。2014年8月,苏宁超市上线,正式进入快消品市场。

2018年初,苏宁以事业群的形式宣布了苏宁快消品在集团中的战略地位,并辅助以苏宁线上超市、苏鲜生精品超市、苏宁小店等多业态,以集团军方式出战快消品市场。

2019年初,大快消事业群升格为快消集团,作为苏宁零售集团新成立的五大商品集团之一,融合商品规划、供应链管理、双线运营、市场、服务等统一职能。

五年三级跳,苏宁在快消品领域实现了较大的发展。一方面苏宁迅速展开快消品领域的供应链搭建工作,不止在国内,现已将产地直采的触角伸向澳洲、东南亚;另一方面丰富渠道,实现更贴近消费者体验的消费场景搭建,不论是苏宁小店和苏宁零售云的下沉动作,还是苏宁的投资并购活动,都是为这一目标做铺垫。

作为国内最早从线下转战线上的零售企业,苏宁在跟品类丰富、类别齐全的阿里、京东等电商公司相比,一直存在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品类单一,不能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而且消费品一直集中在大件的3C家电等少数品类中,而这些商品的特征就是高价、低频,可能一年甚至几年才买一次,而京东、阿里则可以依靠自身丰富的产品种类,通过生活消费品、食品等高频消费品品类,实现对低频消费品的带动,从而扩大自身的市场份额,这让苏宁在跟阿里、京东等电商平台竞争时处于不利的状态。

借助智慧零售落地的契机,弥补品类单一的缺陷,同时提升线下体验,为快消品等新品类的快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8月份上半年财报显示,大快消、百货等品类规模显著提升,增速同比接近67%,已经成为拉动苏宁规模增长的新引擎。而在9月27日,苏宁完成对家乐福中国80%的股权收购交接全过程,进一步为苏宁在快消品类的渠道扩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苏宁除了传统品类家电、3c领域外,快消品成公司增长“第三极”。

苏宁快消品领域增长迅猛,用实际成果为其财报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尽管目前苏宁易购零售业尚未实现整体盈利,但是对于急于拓展市场,寻求新的增长点的苏宁无疑是一剂良药。

对于目前主要依靠外部股权投资获取收益而主营零售业务持续亏损的苏宁而言,前行之路仍然存在诸多挑战,能否完成整体转型,实现扭亏为盈,当下就这个问题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是智慧零售的未来,却值得期待。

文/韭菜财经记者刘磊,公众号ID:jiucaifin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苏宁
苏宁易购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