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AI重塑世界,数睿数据重塑软件工程

 2025-09-29 15:32  来源: 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如今的我们正处在一个由生成式AI引爆的时代奇点。斯坦福数字经济实验室主任Erik Brynjolfsson认为,“AI正在引发经济史上最具颠覆性的转型浪潮,抢占战略制高点将是决胜关键”。从OpenAI的GPT模型颠覆内容创作,到Midjourney挥洒数字画布,再到Sora重构视频叙事,生成式AI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掀起继互联网革命后的又一次产业浪潮。这股浪潮不仅涌向千行百业,更冲刷着一切数字世界的基石——软件工程。

当AI已经开始辅助、甚至自主进行创意设计、科学研究和商业决策时,我们创造软件的方式,是否还停留在上一个时代?数睿数据作为无代码软件服务领域的领跑者,在AI爆发的时代,又是如何拥抱软件工程?

生成式AI的浪潮:从助手工匠,重塑各行各业

在生成式 AI 浪潮的推动下,技术领域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

多模态融合技术取得重大突破,OpenAI 在 2024 年底推出的 GPT-5 Vision,首次实现文本、图像、视频的跨模态连贯生成,AI 告别了单一文本或图像生成的局限,其感知能力与创造潜力不断升级,日益趋近人类独特的感知方式与创造逻辑。

随着 Agent 智能体的崛起,AI 的功能边界不断拓展:它告别了单纯被动执行命令的模式,升级为具备自主意识的 “智能体”(Agent)—— 能够独立拆解目标、制定行动策略、调用适配工具,最终高效完成复杂任务。如今,这一特性已在客户服务的流程优化、市场分析的趋势预判、供应链管理的动态协调等场景中,展现出巨大的实用价值与发展空间。

在行业渗透维度,生成式AI正以颠覆性力量重塑各行业。在营销领域,AI可自动生成个性化内容、优化客户体验,并高效处理海量反馈,提升营销精准度;在制造业,AI实现“一键换场景”“设计裂变”,大幅降低人力与时间成本。

1759128071194580.png

毕马威《生成式人工智能机遇量化》报告,展示了按职能划分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科技行业的潜在价值,总潜在价值达 1480 亿美元。其中产品 / IT 领域潜在价值最高,为 544 亿美元。据预测,到2026年,超80%的软件从业者将依赖生成式AI工具,而Gartner指出,2025年70%的新企业应用将由低代码/无代码平台构建。

然而,在这场波澜壮阔的AI变革中,软件工程领域本身却面临着一个深刻的悖论:我们用最前沿的AI技术赋能业务,却依然在用相对传统和繁杂的流程构建AI时代的软件应用。

软件开发工具市场的低/无代码短板GenAI插件

中国自2014年诞生首个低代码平台以来,到2021年无代码市场爆发,低无代码的兴起,本质上是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下,软件需求与开发能力严重失衡的必然结果。一方面,市场要求企业以更快的速度进行业务创新和流程优化,导致应用需求激增。另一方面,专业开发者人才的短缺和传统开发模式的漫长周期,形成了巨大的供给瓶颈。低无代码平台通过将复杂技术封装为可视化模块,赋能了懂业务但非技术的“公民开发者”,成功地将应用创建的门槛大幅降低。

如今无代码/低代码平台在如今的行业内已经不是新鲜事,它们以“降低开发门槛、提升交付速度”为旗帜,吸引了大量企业。然而实践中,现有的低无代码厂商也暴露了明显的天花板:

玩具而非工具:大多平台适用于构建简单的、流程固化的应用,一旦面临企业级的复杂业务逻辑、高性能要求和大规模集成时,便力不从心。

黑盒式开发:平台封装度过高,用户无法掌控底层逻辑,定制化能力弱,系统可维护性和扩展性差,难以适配企业级复杂业务逻辑,最终陷入被厂商“锁定”的困境。

断点式覆盖:绝大多数平台仅仅聚焦于“开发”环节,而忽略了软件工程中至关重要的需求分析、原型设计、系统测试、部署运维等环节,无法形成真正的工程化闭环。

近2年,一场由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掀起的技术风暴,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重塑着软件工程领域。它不再是遥远未来的科幻概念,而是已经嵌入开发者日常工作流的强大引擎。

如果说生成式AI是席卷软件业的浪潮,那么“编码实现”就是这股浪潮的登陆点和爆发中心。在这个开发者投入时间最密集的环节,AI已经从一个辅助工具进化为不可或缺的“结对程序员”。以GitHub Copilot、Amazon CodeWhisperer等为代表的AI编程助手,能够实时理解开发者的意图,自动生成代码片段、补全代码、甚至编写完整的函数和类,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编码效率,降低了出错率,还能帮助开发者快速学习新的编程语言和框架。尽管前景广阔,生成式AI在软件工程编码领域的应用仍面临一些挑战,主要包括:

代码质量与可维护性:AI生成的代码虽然功能上可能正确,但其可读性、可维护性和性能优化方面仍有待提高。

安全与隐私风险:AI模型可能会在生成的代码中无意引入安全漏洞,或在使用过程中泄露敏感的业务代码和数据。

知识产权问题:AI模型的训练数据可能包含受版权保护的代码,这引发了关于代码所有权和合规性的担忧。

虽然在编码环节取得了巨大成功,极大地提升了开发者的个人效率,但并未从根本上改变软件工程的全貌,距离实现软件工程全环节、全流程的AI还有非常显著的差距,这个差距的核心在于理解深度决策广度的不足。

软件定制开发的深层困境:为何传统模式难以为继?

软件开发项目中,虽然已经出现了低无代码以及AI辅助工具,但是需求沟通的鸿沟、系统设计的复杂性、漫长的测试周期、以及高昂的运维成本等核心痛点依然存在。这如同给传统的手工作坊配上了电动螺丝刀,速度快了,但作坊依然是作坊。软件定制开发行业长期饱受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的困扰,其根源在于三个结构性难题:

1.全专家依赖症

软件定制需求具有天然的复杂性、模糊性和多变性,需要调研设计人员同时具备跨领域业务理解力、全栈技术能力和专业深度。现实中,这类复合型人才如同“独角兽”般稀缺。项目经理们经常面临客户点名要特定架构师,而专家却分身乏术的窘境,导致需求转化与架构设计质量难以保证。

2.协作链路的传声筒效应

从需求调研到最终交付,软件定制涉及项目经理、设计师、开发者、测试员等多角色协作。信息在跨角色传递过程中如同“传声筒游戏”,每经一手就衰减一分。某政务项目案例显示,业务部门期望的“奔驰C级”体验,最终交付却变成了“拖拉机”功能,这种预期偏差已成为行业通病。

3.质量保障体系的脆弱性

在高代码量场景下,因项目周期压缩,开发者常被迫走捷径,测试覆盖不足,形成“技术债务”恶性循环。程序员们抱怨:“售前承诺3个月完成,实际评估需6个月,只能996赶工还可能延期”。更痛苦的是接手“上古代码”,如同排雷般战战兢兢,造成“重建设-轻沉淀”的行业怪圈。

我们不禁要问:是否存在一种可能,将生成式AI的智慧与无代码的敏捷真正融合,不是作为“插件”或“短板”,而是构建一个贯穿软件全生命周期的、真正智能化的工程平台?

数据的答案:AI驱动软件工程全流程

如何将生成式AI的智慧与无代码的敏捷真正融合,数睿数据(smardaten)提出的革命性理念,真正的未来属于“AI + 软件工程全流程无代码”。这不仅是技术的叠加,更是一种全新的软件生产范式。smardaten的创新不仅停留在工具层面,更构建了覆盖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

数睿数据在今年7月份发布的smardaten 2.0,在软件开发阶段已经实现了全栈零代码配置,用户可通过可视化拖拽和组件组装方式快速构建复杂应用,无需编写代码即可完成界面设计、流程编排和数据集成。在测试与运维阶段,平台通过自动化流水线集成质量保障机制,支持持续集成与部署(CI/CD),实现一键式安装升级、环境监控和运行分析,显著提升运维效率并降低人为错误。

数智化高速公路上的数睿数据继续贯彻“AI全链路融合”,坚定将AI大模型深度贯穿“需求→设计→开发→测试→部署→运维”软件工程全生命周期。9月份,数睿数据smardaten在AI能力在软件工程的探索及开发上实现了更进一步。

1759128119761789.png

需求调研阶段:以智能与结构,精准绘制业务蓝图

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需求调研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收集,而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基石。然而,传统调研模式常陷入“业务需求模糊、沟通理解偏差、需求范围蔓延”的困境,导致项目从起点便埋下隐患。

smardaten 深刻洞察此痛点,提出革命性的解决方案。我们以独创的结构化调研框架为核心方法论,通过标准化的流程、场景化的用例和规范化的输出,系统性地穿透业务迷雾,在项目初期便与客户达成深度共识。更进一步,我们引入 AI 驱动的可交互原型,将原型设计从以“天”为单位压缩至“分钟级”。产品经理可与用户共同“绘制”业务蓝图,通过即时体验与实时反馈的闭环,敏锐捕捉真实需求,有效规避认知偏差。这一模式不仅将软件定制内容的明确度在调研阶段即提升至 80%,更实现了需求确认周期缩短 50%、变更范围降低 70% 的卓越成效,为项目的成功奠定坚实基础。

软件设计阶段:以智慧与沉淀,构筑坚固技术基座

软件设计是连接业务需求与技术实现的桥梁,但设计师常面临“技术选型复杂、设计能力不均、方案传达损耗”等多重挑战,导致项目滞后甚至偏离轨道。

1759129063193732.png

smardaten 致力于破解设计难题,让高质量设计触手可及。平台通过智能技术选型与适配功能,将底层复杂的框架技术可视化,并基于海量行业案例分析,为设计师推荐最优技术架构,极大降低了设计门槛,确保技术与业务的完美适配。同时,我们构建了庞大的 设计知识库,将历经验证的设计方案、规范及可复用的功能模块沉淀为宝贵资产。新项目无需从零启动,设计师可直接调用成熟方案,在保证统一性与规范性的前提下,大幅提升设计效率与质量。最具变革性的是,我们实现了原型设计即开发的无缝衔接。需求阶段的原型可“零损耗”复用,一键导入后,开发人员可直接进行后端逻辑开发,彻底消除了UI还原度低、设计成果无法继承等顽疾,确保从设计蓝图到最终产品的精准实现。

拥抱新范式,释放数字生产力

数睿数据所倡导的,是软件开发领域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将让:

●软件企业:从繁重的定制化项目泥潭中解放出来,交付效率和利润率实现指数级增长。

企业信息中心/数字化中心:真正将IT部门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创造中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敏捷构建满足业务需求的数智化应用,沉淀可复用的数字资产。

生成式AI的浪潮奔涌向前,它终将改变一切。与其等待被动地“使用”AI,不如主动拥抱一种“用AI构建未来”的全新方式。数睿数据正在开启软件工程的下一个十年,我们诚邀您一起,共同见证并参与这场激动人心的变革。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数睿数据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