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地球的另一端,一场重要的气候变化大会正在亚马孙雨林腹地举行。
11月10日至2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亚马孙雨林地区的帕拉州首府贝伦市举办。这是COP首次开到“地球之肺”里,也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了更迫切的背景与象征意义。

今年也是《巴黎协定》达成十周年的关键节点。在过去的十年里,全球主要温室气体浓度持续上升,海洋持续变暖、冰川加速消融、极端天气频发。世界气象组织在COP28发布的《十年期气候状况报告》指出,2011-2020年是人类有气象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十年。报告也首次展示了极端事件与发展之间的具体联系。在过去十年中,与天气和气候有关的事件造成了近94%的灾害所致流离失所现象,并导致全球消除饥饿、粮食不安全和营养不良等方面的努力出现倒退趋势。
极端的高温、持续的干旱甚至食品价格频繁波动等现象,都在提示我们,气候变化不只是宏大和遥远的环境议题,也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领导人峰会上表示:“谈判的时代已经结束。现在是落实、落实、再落实的时候。”当各国领导人、科学家、非政府组织及民间社会代表在COP30探讨如何从承诺迈向更具体和可落地的行动时,我们又如何让气候行动真正走进生活?
日常餐桌上的气候足迹
当讨论碳排放时,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可能是能源生产与消费、工业活动、交通运输等广为人知的领域。但很多人可能没意识到:一顿日常的午餐,也可能在不知不觉间“贡献”了不小的碳足迹。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发布的《Tackling Climate Change through Livestock》报告,每生产1kg牛肉,平均会排放约46.2kgCO₂e。如果你点了一份200g的牛肉汉堡,这顿餐的碳足迹就约为9.24kgCO₂e。
我们也可以横向对比下不同消费行为的碳排放强度。根据《中国产品全生命周期温室气体排放系数集(2022)》,生产一条牛仔裤约产生的碳排放量约为16.42kgCO₂e,约相当于吃了两份200g的牛肉汉堡。
如果把牛肉汉堡中的动物牛肉饼换成植物牛肉饼呢?根据国内领先的植物基食品品牌星期零联合新华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农学院共同编辑并发布的《2022中国植物肉减碳洞察报告》显示,生产1kg植物牛肉饼仅排放约1.04kgCO₂e,相较于其同类动物肉产品,减碳量可高达97.7%,相当于节省中等汽油车(1.4-2.0L)行驶约225.6公里的碳排放。

饮食作为人人每天都需要以及有能力参与的日常选择,其结构的改变也逐渐被视为是一种门槛低、成本小、但减排潜力巨大的路径之一。根据《柳叶刀—EAT委员会》的最新报告,以植物为主的弹性素食(flexitarian)饮食有望减少约15%的碳排放,并每年避免1500万例过早死亡。牛津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最新研究进一步指出,如果全球更广泛地采纳植物性饮食,每年的食品生产成本可降低近1万亿美元。这不仅因为动物性食品的碳足迹更高,也因为其生产过程的人力与资源消耗是植物类作物的数倍。该研究指出:“食品系统对环境和健康有着重大影响,如果不改变饮食模式,转向均衡且以植物为主的饮食方式,我们几乎不可能在地球环境承载力范围内有效缓解气候变化和环境退化。”
全球餐桌的气候转型
近年来,从COP28到COP30,农业与食品系统转型正从边缘议题跃升为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议题之一,全球范围内的政策讨论也逐渐聚焦于如何让粮食生产更安全、低碳,以及如何让我们的餐桌更可持续等。
2023年,COP28宣布大会三分之二的食物是植物基或素食,并以“1.5°C aligned(与1.5°C一致)”命名菜单,象征与《巴黎协定》控温目标保持一致。会上,134个国家率先签署了具有开创意义的《关于韧性粮食体系、可持续农业及气候行动的阿联酋宣言》(UAE Declaration on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Resilient Food Systems and Climate Action),承诺在2025年前将农业和食品系统纳入各自的国家气候行动中。此后,签署国数量已扩大至近160个。
延续这一趋势,2024年的COP29,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与COP29主席国联合发起“巴库农民与气候和谐发展倡议(Baku Harmoniya Climate Initiative for Farmers)”,为全球农业与粮食体系相关各方提供协作平台,推动构建气候融资格局,加速迈向可持续、有韧性的农业食品系统。与此同时,COP28与COP29均设立了“粮食、农业与水”(Food, Agriculture and Water)主题日,聚焦再生农业、蛋白多样化、零排放食物系统等关键议题,为食品体系减排提供系统性解决思路。
今年,《贝伦植物性饮食宣言》(The Belém Declaration on Plant-Rich Diets)于11月10日在COP30上正式发布,也标志着在认可食品体系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该宣言已获得包括ProVeg International、Plant Based Treaty、GFI Brazil等在内的100多个组织的支持,其核心内容是呼吁各国制定国家级植物性食品行动计划,通过推广健康、可持续的饮食结构,提升公众健康、强化粮食安全,并以更公平的方式应对气候与生态危机。

让气候行动“吃得到”
食品体系的可持续转型已逐渐成为全球共识,但要让“大会上的承诺”真正变成“餐桌上的改变”,还需要更多创新的产品、品牌与消费者共同参与,让气候友好变成更具体的选择,让气候行动真正“吃得到”。
其中,替代蛋白作为推动蛋白质多样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途径之一,以植物基为代表的新蛋白力量开始涌现,让“低碳饮食”成为更多人触手可及的选择。越来越多的食品企业深入探索如何将可持续理念融入产品创新和消费体验中,带动消费者通过“每一口”的选择自然而然参与气候行动。
根据国际植物性饮食组织ProVeg在COP30期间对19家提供餐食的点位展开的调查显示,所有可选餐食与小吃中,有51.2%完全为植物性(纯素)或素食(含奶制品、鸡蛋或其他动物衍生物)。这一比例超过了COP30特别秘书处此前所作的“实现40%的纯素和素食食品供应”的目标。
与此同时,中国的民间气候行动也在不断涌现。在由绿色金融60人论坛发起、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 “振华绿色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基金” 支持的“十年气候行动民间案例”征集活动中,来自不同领域的低碳创新实践被收录,并在绿色金融60人论坛(GF60)主办的“中外气候慈善十年行动国际对话”上展出。在COP30期间,相关对话也持续开展,并发布民间气候行动案例精选和行动倡议,推动建立更多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作为国内植物基食品的代表性企业之一,星期零凭借在植物基食品领域的持续探索与实践,成功入选海报展。

自2019年成立以来,星期零始终专注于植物基与植物蛋白食品的研发与生产,持续通过产品创新推动大众饮食向低碳、健康、可持续转型。目前,星期零构建了涵盖植物肉、创新豆制品、零食及小料的多产品矩阵,打造契合多元时刻的产品体验,并通过与餐饮、零售及新式茶饮品牌的合作,将植物基饮食融入人们多元的消费场景中,让可持续选择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融入日常生活。
为了进一步提升植物基食品的可得性与供应韧性,星期零于湖北孝感自建生产基地。该工厂年综合产能约6万吨,具备多风味、多形态、多包装规格的柔性制造能力,并通过了国际权威认可的BRCGS-A+级食品安全与质量认证,为产品生产与供应提供更稳健的支撑。
同时,星期零也不断探索更具温度的沟通方式。从“City浪漫种植计划”、“地球好食力”节日主题活动,到“泡泡店”等线下快闪,与消费者在咖啡店、音乐节、市集等场景中建立情感链接,让可持续饮食成为一种愉悦、轻松、自然的生活体验。

减缓气候变化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场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转型,但真正的气候行动始于每个人、始于每个日常选择。“只有理解,才会关心;只有关心,才会行动;只有行动,才有希望。” 当一个品牌、一个产品,能够让更多人愿意因为愉悦而改变,而不是因为负担而行动,气候行动才真正拥有了可持续的力量。
部分参考资料:
1、新华网、星期零、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农学院,《2022中国植物肉减碳洞察报告》
2、The EAT–Lancet Commission on healthy, sustainable, and just food systems
Rockström, Johan et al. The Lancet, Volume 406, Issue 10512, 1625 - 17002
3、Hannah Ritchie (2021) - “If the world adopted a plant-based diet, we would reduce global agricultural land use from 4 to 1 billion hectares” Published online at OurWorldinData.org.
4、Labour requirements for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iets at global, regional, and national levels: a modelling study. Vittis, Yiorgos et al. The Lancet Planetary Health, Volume 9, Issue 10, 101342
5、The Global Climate 2011-2020: A decade of acceleration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