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站长 >  网站运营 >  正文

铁扇公主的扇子与人的舌头:李善友

 2007-05-06 07:22  来源: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西游记》里面有个铁扇公主,铁扇公主的舌头底下有一把小扇子,扇子两面摇效果截然相反:其中一面摇起来是清凉世界,舒舒服服;另外一面一摇就是满天大火,能把石头都烧着了。这个故事其实有很深的寓意,人们容易只看热闹而忘掉其实质寓意。铁扇公主的扇子其实代表着人的舌头,扇子的两面就是舌头的两面。本来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如果你往好的方面讲,就什么事都没有世界太平;而你如果往坏的方面一讲呢,坏菜了,天下大乱,人头落地!佛陀很智慧,佛家把这个现象叫“二舌”,并且把“二舌”即背后说人坏话作为十恶不赦之罪,因为这实在良心大大地坏啦!

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是流言 

俗话说:万事谁能知究竟,人生最怕是流言。任何好的事情里面总有小毛病吧?二舌之人就可以抓到你的小毛病,任何流言就可以把你的所有事业都毁了。你不信吗?不信我给你讲几个历史上真实的故事。

历史上有个非常有名的“曾母投梭”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是孔子真正的接班人,他应该说是人品道德都是很高的一个人啦。有一个跟曾子一样名字的人杀了人,就有人跑过来跟曾子的母亲说,听说你儿子杀人了,曾母当时正在织布,根本不相信,说我儿子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继续织布。第二个人过来说,听说你儿子杀人了呀,还跑掉了,曾母还是不信,坦然自若。接着第三个人又来了,说你儿子杀人了呀,官府已经把他抓住了。这回母亲终于相信了,就扔下织布的工具跑出去看。天下最近不过母子,哪有不相信儿子的母亲呢!就算你的母亲,别人说了你三次坏话,她都会相信了,何况别人呢!这个舌头就是这样,一面是风调雨顺天下太平,另一面就是狂风大起地崩山摇。

韩信被刘邦贬职在都城的时候,他有一个朋友要去地方上任了,那个时候刘邦特别特别地宠信那个人。韩信给朋友送别,说了一句千古名言:别看皇帝现在这么宠信你,以后只要有人说三次你的坏话,他就会怀疑你!三次而已,不需要第四次!果不其然,后来有人告密说那人要谋反,刘邦开始不信,后来果然相信,勃然大怒,亲自举兵讨伐,结果真的逼得那个人不得不反,倒也应了二舌人的话。这类事情倒真是屡见不鲜,奸人往往就是这样逼人造反来证明自己的坏话是对的。惜乎!

康熙平定三藩之乱,一开始用满将,损兵折将,大败而归,后来起用一个汉臣,叫周培公。这个人是个白面书生,非常厉害,仗打得那是相当的漂亮,打得吴三桂几乎跪地求饶。仗还没有最后打完,康熙就要晋升他,准备让他带更多的军马,打最后一仗,把吴三桂彻底干掉。这时候皇帝身边有个近臣叫明珠,装作无意说:周培公打仗真厉害,又是一个能够统帅百万大军的白衣书生哪! 康熙是多么精明的人啊,一听这个话,仔细一想:对呀,当时我们清朝入关就是靠吴三桂打下来了,结果他叛乱了;我现在又靠周培公去打吴三桂,他手底下也有百万大兵,他再叛乱,我怎么办?就这么一句话,周培公不但没有得到晋升,而且被变相“发配”到东北去守边防!东北很冷,结果周培公又气又冻生病了,后来就孤苦地病死了。就这么一句话,舌头一伸,一个立下盖世功业的大人就被满天大火活活烧死了!你说两舌厉害不厉害,可恨不可恨?的确应该是十恶不赦之醉啊!

曾国藩厉害吧?清朝中兴之重臣,现世学习之楷模。那太平天国势力多大呀,几乎占据了中国半壁江山。清朝用满人打,打不下来;用蒙古人曾格林沁打,还是打不下来;最后曾家兄弟率领自建的湘军把太平天国攻下,挽救了清朝命运,立下不世战功。就在攻取南京之后,曾氏最鼎盛时期,曾国藩给他弟弟写了一首诗:“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这个时候实际执政的已经是慈禧太后了,当时她还是比较清明的,很重用汉臣,但即使这样,朝廷对曾国藩是什么态度呢?还是一样的,担心曾国藩造反,没人可以制衡他了。慈禧太后很聪明,派人送给曾国藩两匣子文件,一个匣子是政府给他的表彰书,另一匣子是各方面人士说他坏话的书。“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不也如此嘛!曾国藩能被后世称为“圣相”是有他的道理,他非常聪明,自裁羽翼,主动削减军队,把南京的防卫交给满人,自己主要抓地方行政,大力恢复科举考试,甚至恢复秦淮河上的歌女文化。皇帝要给他大官,他也不要,这样一来就消除了皇帝对他的疑虑,自己反而得到了善终。

以上几个故事不过是历史上的几个例子而已,真实世界中,受二舌所害的事情就更多啦!它深深地、深深地提醒我们:不要相信别人的小话和谗言,也不要相信专爱背后说别人坏话的人,所谓“来说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啊!

(当然,二舌和正直是两回事,如果一个人真的有问题,你跟领导正直地表达你的意见,那是非常非常应该的。不要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二舌是恶意地说别人本来不存在或者添油加醋的坏事。)

君子成人之美,小人逢人之恶

我们不但不听别人的小话,自己更不能这么做,千万不要背后讲别人的小话、坏话。如果你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尤其是对别人关系重大的话,那你是在损你自己的“阴德”。除了不能主动背后说别人坏话之外,还要尽量成人之美,而不是“逢人之恶”。

A对B讲C的坏话,如果B来问我们的意见,我们继续落井下石,就是“逢人之恶”。比如说我对你说,听说C那个人不怎么样啊,我不想用他了,你会怎么说呢?这个时候十个人里面有八个人会顺着我的坏话说,甚至可能添油加醋,因为有可能你会得利呀,C的位置可能就是你的啦。这就叫“逢人之恶”。虽然这个话不是你说的,但是你顺着别人的话说的时候,你也同时帮助毁了一个人。一定不要逢人之恶:“不,我听说C那个人不错,相当正派而又敬业,你用他没错,他一定把工作做好的。”------当然前提是C的确不错。能够这样说话的人,十个人里面没有两个。人的潜意识会想就算我帮C说话,他又不知道,我又什么好处呢?说他坏话可能对你有好处,说他好话对你没好处,所以人们就下意识地顺着说了。

有一天我看到一个朋友的MSN签名是这么一句话:看一个人成功不成功,就是在别人可帮你可不帮你的时候选择了帮助你,这就是你的成功。这话我绝对同意。但是反过来讲,你在可帮可不帮别人的时候,你选择帮还是不帮呢?80%人会这样判断:这个人跟我好我就帮,跟我不好我就不帮。或者是说对我有好处我就帮,没好处我就不帮。这样对么?对你没有好处的人你就不帮,那回头你自己也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呀!佛家讲“布施”,我把好处给你叫布施,功德很大。最高功德的布施叫“无相布施”,就是我帮你我不图回报,甚至都不告诉你我在帮助你。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无论跟别人关系是否好,或者自己是否得利,首先选择去帮助他,而不要考虑自己得到的回报。这就是在做无相布施,功德无量。

有一天唐太宗下班回到后宫,十分气愤地对他老婆长孙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把魏征那个乡巴佬给杀了,他老是在那么多人面前羞辱我。长孙皇后一听,二话不说,回到自己的卧室,换了一身正式的朝服,端端正正地出来拜见唐太宗。唐太宗说你这是干吗呀?干吗穿得这么正式?长孙皇后说:我听过一句话,“主明臣直”,只有当皇帝很英明的时候,臣子才会犯上直言。陛下,您有魏征这样的正直之臣,这正说明您的英明啊,我穿成这样就是为了向您表示祝贺的。唐太宗哈哈大笑,明白了老婆的意思。长孙皇后一句话免了魏征的杀身之祸,这就是不逢人之恶。

宋朝的第二个皇帝宋太宗是个心胸比较狭隘的人,他自以为是,不容许别人比他好,对什么人都妒嫉,甚至对他的儿子都妒嫉。有一次太子从外地回京,骑马回宫,英姿飒爽。街上百姓见了都顶礼膜拜,纷纷说太子是天之威严,国之大兴啊。宋太宗听了很不舒服,因为皇帝都是自私的,什么好处都要是他的。他心里想太子你这样是什么意思啊?是不是你想把好处都捞到你那去了!是不是想挑战我的权威啊!皇帝立刻对太子起了疑心,这种事情太可怕了!多少帝王跟太子之间的悲剧就是这么产生的。当时寇准正好在皇帝身边,这个历史上的名臣当时跪倒在地:万岁,太子能有这样的威望,是您培养的结果啊,是您的福气,是社稷的福气呀!太宗一听就释然了,一句话把父子之间的嫉恨消除了,免除一场有可能的巨大灾祸。这就是不逢人之恶。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背后常说人坏话的,一定是小人。关于君子和小人,魏征也说过一段话,分析得很透彻。“君子小人,外表往往无别,而内心有异。君子掩人之恶,而扬人之善,临到原则问题,绝不退却以求苟免,甚至杀身以成仁,在所不惜;小人*而不仁,利之所在,胆大妄为,危害人而处之泰然。然而君子严正,往往使人敬而疏之;小人轻昵,容易接近,往往使人狎而亲之。疏则感情不易沟通,狎则无话不谈,所以小人播弄起是非来,常常生效,于是君子就要吃苦。倘一个国家,小人被亲近,君子常被加以刑罚,则衰亡可知……有时君子亦免不了小恶,小恶不累积,无伤于正道;小人有时亦有小善,小善不累积,不足以取信于人。……今日对君子人,时时加以怀疑,则何异立直木而疑其影之不直,这不免伤透脑筋,一无事处。”君子也可能有错误,小错误无伤大道,无所谓,“小恶不累积,无伤于正道”。对一个君子,你总去怀疑他,抓他的小辫子,就好像一根直的木头立在那里,由于影子是歪的,你老是怀疑木头是不直的,这是可怕的事情,会让好人吃亏的。我们真正提防的,是小人,小人容易让我们感觉舒服,不经意间受到他们的影响。小人的特征之一就是两舌,背后说人坏话,特别喜欢逢人之恶。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我们不愿意别人这么对待我们,那么我们也不要这么去对待别人!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