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国产耳机打响翻身仗 Beats或遭遇华为系南北夹击?

 2016-03-21 14:07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当我们谈论小米的成功时,“科技民主化”几乎是个高频词汇:在产业链中成功突围加之颇为难得的品牌效应,令小米在挥舞价格屠刀的同时,让普通人用上了更美好的东西。而许多时候,科技行业有着相似的发展路径,如同几年之前智能手机揭开的时代大幕一样,小米模式也正蔓延至其他领域,譬如耳机。

如你所知,包括Coolhear和Fiil在内,一批国产厂商正在重塑耳机行业的价值链,并开始立身于聚光灯之下。而值得玩味的是,就像国产手机厂商对于“超越苹果”的群体性狂热,无论Coolhear还是Fiil,中国耳机界的新生力量也极力将Beats——这一光环耀眼的大众潮牌视作对标的绝佳对象。尤其是前者自去年在京东成功众筹后,再次在京东高调首发,其刚刚发布的三张倒计时海报中早已不加掩饰地向Beats公开叫板,且文案颇具挑衅意味颇为惹眼,而这种直面迎击的营销方式,也引发了行业激荡。

不过,不同于iPhone众口一词的良好口碑,至少在不少音乐爱好者和业内人士看来,国产耳机与Beats的叫板,以及这三张海报背后,实则有着不一样的意涵。

原力觉醒

先得谈及国产耳机的过去。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内中高端耳机市场几乎被Beats,Sennheiser,AKG以及铁三角等国外品牌占据,与其他技术领域一样,在中高端耳机的产业链条之中,中国厂商处于价值链末端,攫取利润非常有限。我找到的2014年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销售耳机3.06 亿只左右,95%左右产自中国,全球耳机销售额约为66亿美元,耳机品牌厂商毛利率超过 50%,但中国OEM 厂商毛利不足10%。

当然,客观地讲,历史的归于历史,中国以惊人的体量嵌入全球产业链分工无疑堪称伟大,也换来了各个领域的人才储备。只不过时至今日,中国耳机市场已有能力诞生自带光环的本土品牌:从上世纪90年代沉淀至今的技术研发能力便是其一;此外,消费升级中对各种瑕疵的放大,哪怕是小米和魅族的用户,也愈加不满足于附送的低价耳机,而是希望耳机成为独立的时尚物件——这亦与耳机的“非快消”属性有关,正常用户无需像手机一样每年更替耳机,至少3年之内,人们对于一副优秀耳机的忠诚度非常之高,这也反过来刺激用户拥有一副优秀耳机,或者在拥有一副适合自己的耳机之前的大量购买试用。总而言之,技术优势加之营销得当,中国耳机品牌的“原力觉醒”,攫取更多市场份额和利润并非遥不可及。

那么下一个问题是:为什么在众多海外品牌中,Beats成为国产耳机厂商“拳打”的对象。如你所知,科技圈一个间歇性发作的话题即是“拆穿”iPhone“暴利”,但多年来常常无疾而终,因为无论你是手机发烧友,还是普通小白,这个世界上大多数iPhone用户都愿意为它的体验买单。不过,至少在耳机爱好者身上,这种对低性价比的“宽容”从来与Beats无关(如擅长硬件领域的风险投资公司 Bolt 硬件工程师 Avery Louie就曾对一副Beats Solo耳机进行拆解并揭示其低性价比),甚至产生对Beats的某种“不屑”:在他们看来,这个品牌的价格与体验并不成正比,却稳坐销量第一。

当然了,必须承认,Beats在时尚领域的强大嗅觉为他们探寻到了音质之外的市场需求,而强劲的营销费用持续投入能力则将耳机变成和手链、胸针一样的一种时尚配饰单品。据报道,这家企业每年的营销费用占比超过 25%,于是“b”字logo常常出现在各种影音娱乐之中——进而出现在各个城市的地铁车厢之中。

不过,尽管善于营销,并且在北美市场取得过骇人听闻的成功,但在北美以外的其他区域,Beats毕竟没有iPhone宗教一般的影响力。而更为重要的是,就像手机行业正在发生的一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型营销,让后来的耳机厂商在塑造品牌的同时也可以打出“高性价比”的卖点。当然,高性价比不能以丧失技术优势为代价,与国产手机逐渐开始对“黑科技”本身的追求一致,在不断涌现新势力的中高端耳机市场,优质的产品体验永远离不开技术的支持。

技术优势

嗯,在不少资深玩家眼中,刚刚发布的Coolhear V1 3D降噪耳机确实令人惊喜。据悉,这款耳机由东方酷音与南京大学联合研制,他们还聘请了南京大学声学研究所邱小军教授出任首席科学家。在过去的一年,这家公司取得了3D声场还原和空间降噪等两项技术的国家级发明专利。

不知你是否留意,在3D视觉技术急速奔进的今日,人类听觉空间对技术的仰仗并未与视觉保持一致,作为耳朵的延伸,无论耳机还是其他音效设备都并没有让我们复制影院的效果。而Coolhear V1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痛点,它以3D(还原360度声场位置)和降噪(ANC空间降噪专利)为最主要的两个卖点,可以得到更广阔的声场,更利于使用者寻找到声音的准确定位。

事实上,不同于普通立体声耳机,Coolhear V1可以为用户带来颇具沉浸感的3D音效。可以想象,这对于那些醉心于游戏的用户可谓福音:你知道,一般游戏耳机为模拟不同方位声音通常要安装多个喇叭——这往往以损害听力为代价,而据官方介绍,这款耳机对空间声场的还原是通过算法实现,仅靠两个喇叭即可完成360°辨位。当然,除了游戏,对于诸如瑜伽爱好者,英语听力练习等特殊场景,Coolhear V1也可为用户带去不错的体验。

嗯,无需太多联想即知,这款耳机与如今大热的VR可谓无缝对接——所谓虚拟现实在现阶段就是指对视觉,触觉和听觉的模拟,这也让致力于数字音频开发的东方酷音的未来颇为可期。你知道,自VR头盔问世,沉浸感的严重缺失就让专业人士对只有左右声道的音频效果非常失望,这意味着听觉无法与视觉产生联动,大幅度降低用户体验。而Coolhear正是凭借3D人头模型算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音视频脱节的问题,这也将引领VR在游戏,电影,教育等其他领域的技术变革。

就算暂时撇开3D的卖点,Coolhear V1依然是标称参数国产第一的降噪耳机,其“大于25dB”的降噪深度除了bose QC25,对主流品牌降噪大耳机而言也是“吊打”级别的;至于其宣称的“音质最好的降噪耳机”,虽然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不算什么,但如果真能实现,或者在耳机爱好者中树立了正面的形象,那么对其后续产品以及品牌形象的提升,也是扎实的基石。

最后,有必要简单提及Coolhear与另一家国产新锐品牌Fiil的异同。说来有趣,两家公司有着相似的背景,公开资料显示,Fiil的CEO彭锦洲与Coolhear的CEO李斌,都曾在华为服务超过10年,且都在华为终端任职,两家公司都拥有一个抹不开的“华为系”背景。

但仔细研究,两家公司的路径却有所不同:大体而言,Fiil更偏潮牌,Coolhear更偏科技。一南一北,却几乎同时对Beats发起挑战。或许只是巧合?

好吧,无论怎样,对于大多数用户而言,耳机的存在即是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屏风,当你戴上耳机,无论里面的声音有多大,都是在表达“我想静静”的个人诉求,它能让人以简单优雅的姿态切断与外界的联系,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美妙的切断将变得更加美妙。

李北辰/文(知名科技自媒体,致力于为您提供文字优雅的原创科技文章;微信公号:李北辰)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智能硬件
beats耳机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