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相互保被迫升级改名 互联网保险的脆弱再被演绎

 2018-11-29 20:23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相互保在低调上线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内迅速突破2000万用户量,这一成绩相当于许多小型保险公司合计一年的用户量。因此继“支付宝”后,蚂蚁金服推出的这一款互联网保险产品“相互保”,再次引起全民热议。有人说这算不得保险、比不得保险,也有人说这是对传统保险行业的颠覆。

11月27日上午,蚂蚁金服发布公告称,自当日中午12点起,相互保将升级为“相互宝”,定位为一款基于互联网的互助计划。这也就是说监管部门出手了,要求蚂蚁金服将原来的“相互保”去保险化,重新定性。定位为网络互助计划后,新“相互宝”将不再由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承保,转而由蚂蚁金服独立运营。

沸沸扬扬的互联网保险革命就此画上句号了吗?看上去蚂蚁金服对“相互宝”依然重视,在支付宝界面上给到了流量入口,并且表示,升级后用户获得的保障和体验都不会有变化,甚至将承担一部分分摊费用。互联网保险才刚刚掀开崭新一页,蚂蚁金服就遭遇到了瓶颈,此次改名后蚂蚁金服要承担更大的风险和责任。然而开弓没有回头箭,蚂蚁金服互联网保险之路想必是要继续走下去的,哪怕一路并不顺遂。

相互保升级“相互宝” 有野心也有无奈

改名之前“相互保”对外宣称为相互保险,强调会员互相扶持、共度风险。为什么在监管部门约谈信美之前大众媒体也普遍认可“相互保”是互联网保险呢?

因为在2015 年 1 月,保监会印发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的通知。2016 年 4 月开始同意并批准开展相互保险社试点,同年 6 月,信美人寿、众惠相互和汇友建工相互三家保险公司获得了试点资格,并于 2017 年相继拿到了相互保险牌照。而“相互保”出现之前也有与其模式一致例如“水滴筹”一类的互联网互助项目。

1、既有互联网基因又有牌照,蚂蚁金服发行“相互保”准备充分。

其中信美人寿为蚂蚁金服“相互保”的承保方,而信美人寿的初始运营资金,是由蚂蚁金服牵头,由天弘基金、国金鼎兴投资、成都佳辰投资、北京远望创业投资、汤臣倍健、新国都、腾邦国际、北京创联中人技术服务等八家公司以及1460余名自然人共同发起的。

因此蚂蚁金服发行“相互保”做了充分准备,“互相保”既有互联网基因又有牌照,在政策上应该是具备认可为保险的条件的,互联网保险身份是可以被普遍认可的。

2、大众媒体普遍认可其为互联网保险,改名实属无奈但依然充满野心。

蚂蚁金服副总裁、蚂蚁保险总裁尹铭曾表示对相互保的预期是,希望在很短的时间内参与人数可以上亿。即便在信美人寿被监管部门约谈后,对升级的“相互宝”依然大力支持,足见蚂蚁金服在互联网保险领域的野心。

蚂蚁金服是把相互保当做互联网保险经营,但是漏洞也的确存在,上市立刻吸引了大批用户,自然要引起监管部门的注意。上线四十多天后监管部门指出相互保涉嫌存在未按照规定使用经备案的保险条款和费率、销售过程中存在误导性宣传、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质疑“相互保”不符合法律法规对保险的定义。要求其不能以“相互保大病互助计划”的名义销售《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相互保团体重症疾病保险》。

互联网保险生态脆弱 相互保去保险化是必然之路

“相互保”更名为“相互宝”,由蚂蚁金服独立运营,本质上依然是互帮互助,一人生病,人人出力。赔付条件、赔付金额等不改变,但是为了弥补升级不便,为用户提供一年优惠期,无论新老用户只要2018年加入“相互宝”,截止至明年年底分摊费上限为188 元,由蚂蚁金服承担多出费用。

“相互保”走在去保险化的路上被提出了更多要求,性质变了但是服务要升级以弥补漏洞。实际上我们嗤之以鼻的传统保险要求非常高,从“相互保”的层层漏洞上我们能看出现阶段互联网保险发展仍然脆弱,互联网保险规范化还需时日。现阶段“相互保”去保险化是其继续存活的必然之路。

1、蚂蚁金服的相互保在设计上存在漏洞,有一定的诱导性。

相互保对0-39岁和40-59岁的人群区分保额,0-39岁赔付30万,49-59岁赔付10万。年龄大的保额少,但是缴费时两个区间的人分摊同样的费用。表面上看上去40-49岁易患病人群赔付少,非常合理。但是实际上一看0岁和39岁的人都要交一样的保费,就该知道这样缴费并不科学。而传统保险每个年龄的人保费都有差别。

另外该产品保额确定但是保费却不确定,每一年都不知道自己要分摊多少赔款。因此这款保险实质是一个保额确定,但是保费不确定的保险模式。“相互保”升级“相互宝”后给出了兜底,限制了明年一年的分摊上限为180元,而后年的上限要明年才公布。升级后对该漏洞进行了一点修补,充其量相当于是一款保费不确定但是有上限的一年期重疾险。

随时退出,退出后又加入在相互保中是被允许的,如果身体状况良好的人逐渐觉得计划不划算选择退出,剩下患病概率高的人群,那保费分摊负担就会越来越重,这也是可能存在的风险。

相互保让人第一眼看上去觉得合理又划算,“零保费,事后分摊”但是却存在非常大的不确定性,这可能就是监管部门指出它的诱导性吧。

2、互联网保险离传统保险仍有差距,发展太快有可能产生负面影响。

相互保是一个对参与者有权利和义务约束的制度,它并不能用确定的小额支出换取确定的保障,因此它离保险还有一点距离。如果这款相互保产品能直接定性为互联网保险,那么许多无法承担实质风险的众筹项目都能披上保险外衣。

尽管如果保险以这样的趋势发展,募集资金的难度会大大减小,可以扩大保险行业规模。但是在相关制度条款未完善的情况下,步子跨得太大了风险也不小。改名前相互保是蚂蚁金融背书,正规保险公司承保的,因此增加了大家对这款产品的信任度。但是一旦这一模式被广泛接受,各类小公司拔地而起,互联网保险再出现P2P泡沫并非危言耸听。

金融创新不能脱离监管 但是相互宝依然有积极意义

金融服务转型在大众创业、互联网+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寻求突破的时间节点上,大众对于金融服务转型是有需求和渴望的。但是互联网环境下的金融业务非常脆弱,容易牵一发动全身,金融创新始终不能脱离监管。最好例证就是当年在监管还不成熟的时期,支付宝带动的P2P热潮,由于没有及时严加规范最终造成诸多荒唐悲剧。这些都说明目前互联网保险应该放慢发展脚步,但是相互宝的出现对整个保险领域依然有许多积极意义。

1、保险购买者有参与感,成为了教育市场的工具。

传统保险购买者每年都要交保费,但是却不知道保费去了哪,只有一纸合同能够拿出来看一看。相互保则不同,客户能够直观的感受到自己的钱去哪了,帮助了谁。支付宝的创新成功也是同理,将以前封闭的信息公开化,让购买者能真切的感受到自己购买的金融产品。

我国保险行业曾经因为从业人员素质低,监管不到位等问题给大众留下不好印象。尽管随着监管加强有所改观,但是保险的认可度依然偏低。相互保的出现重新教育了消费者,让消费者逐渐主动去了解保险行业,长此以往也许有一天保险意识也能成为全民意识。

2、互联网公司加速布局保险行业,促进了市场活力。

阿里入局相互保,正式扬起了互联网保险的风帆。在互联网行业内也引起了巨大反响,京东在11月13日突然推出了“京东互保·重大疾病相互保险计划”。京东互保的流程和功能与支付宝内的相互保相差无几,甚至不要求信用分,也不限制年龄。虽然匆匆上线,又草草下架,但是可见互联网大佬们都动了心思。腾讯今年年初也推出了自己控股的“微保”,而阿里推出相互保后微保立刻加强了与水滴筹的合作,加紧布局保险业务。整个互联网公司都开始在保险业务这一块火力全开,市场充满活力。

3、作为传统保险的补充,激活了保险需求。

相互保被迫改名相互宝,给到了大众一个了解传统保险的契机。他们发现相互宝只能被当做网络互助的一种形式,在许多方面不如传统保险有安全感,不能作为商业保险的替代。“保险是坟墓里伸出来的一只手”并不能发财致富,无事时也派不上用场,但是有事时却能救人一命。人们在尝试过互联网保险后,自然会减轻对传统保险业务的抵触,而传统保险也有可能朝更加信息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保险需求可能被激发,会有更多消费者寻求传统保险的庇护,为自己增添保障。

相互保被迫升级改名,相互保不能轻易当做保险产品售卖事出有因。一来是相互保产品设计上存在缺陷但是在宣传上又容易对消费者产生误导。二来是互联网保险环境十分脆弱,金融创新一定要严加监管才能防止悲剧再次发生。升级后相互宝作为一款互助产品继续存在,尽管性质不再相同但是也已经搅动了保险行业,对整个行业起到了相当大的积极作用。

作者:沙水,互联网观察家,178游戏工作室(http://www.ar178.cn/)专栏作者.交流可添加微信:shashui007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