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扎克伯格转型心切,“微信化”会是Facebook的好出路吗?

 2019-03-11 16:41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文/东方亦落

近日,Facebook的掌门人马克·扎克伯格发表了一篇3000多字的文章,阐明了其计划中的Facebook未来更为安全和私密的发展方向。

在文中,扎克伯格表示,将按照WhatsApp模式,强化Facebook中一对一或组群间的对话功能,并希望在此基础上建立包括视频聊天、移动支付、电子商务等多个功能,让Facebook朝着全方位的私人服务平台方向发展。

然而这些似曾相识的功能让各方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微信,《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纷纷发表观点,一时间“Facebook学微信”的舆论铺天盖地。曾经的Facebook是全球网络社交行业的标杆,也是令中国网络社交产品仰望的高峰,然而不知不觉间,Facebook竟也开始走上模仿微信的道路了。

这并非单凭扎克伯格文章中的发展方向做出的推测。除了发表长文之外,扎克伯格还转发了一篇科技媒体The Information的创始人Jessica Lessin 几年前在Facebook发布的一篇名为《Facebook想从微信学习什么》的文章,并评论“If only I’d listened to your advice four year ago…(如果4年前就听取你的建议的话…)”

从中能够感受到扎克伯格“悔不当初”的意味,也可以进一步佐证此次的改变确实是以微信为参照。扎克伯格为何急于Facebook做出改变?按理说,Facebook的调性与微信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那么为何在中国众多的网络社交产品中,扎克伯格还是相中了微信?这种改动的方向又能够达到一种怎样的效果呢?

一、盈利后劲不足环境严峻,Facebook不得不寻求新出路

风水轮流转,世事无常形。想当年,人人网借鉴Facebook的版式、风格、功能在中国互联网中爆红,而今Facebook却要反过来借鉴中国互联网产品。但对Facebook来说,面子什么的已经不重要,因为在近年来,Facebook已经因为自身与外部的诸多原因身陷囹圄。

Facebook自身最大的问题要属隐私泄露了。自从剑桥分析公司的丑闻带出了Facebook严峻的隐私泄露问题,Facebook就陷入了源源不断的麻烦中:被用户*,被舆论质疑,被国会叫去参加听证,被各国用户愤而卸载,还被持续曝出更多的泄露用户隐私的行径。

隐私泄露问题一旦闹大,对任何一个社交产品的打击都是致命的,哪怕是社交巨头也一样。 除了名誉受损,Facebook还要承担经济方面的损失。就在上个月,FTC(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让Facebook支付数十亿美元的罚款了结之前的隐私泄露事件,但是双方关于罚款金额未达成一致。Facebook方面对此也非常焦虑,因为协商不成就可能诉诸法律,而结果就是Facebook要付出比协商罚款更高的金额。

只是看着Facebook面临的种种问题,就感觉剪不断理还乱,更别说身陷其中的扎克伯格了。那么作为社交巨头的Facebook,能不能不那么费力地拿出这些钱呢?

看看Facebook的盈利模式,广告占了97%,几乎就是全部了。这也是Facebook为何费心去获取用户更多隐私的重要原因,只有获取更多的用户隐私,广告投放才能更加精准,才能实现更高的转化率。

其实对于社交平台而言,适度获取用户隐私并不为过,但Facebook基于利益的驱使,逐渐突破了底线,不管是该获取的部分还是不该获取的部分都据为己有了。在这个过程中问题逐渐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爆发,所以就出现了严重影响Facebook的隐私泄露丑闻。

那么,以牺牲用户隐私为代价的Facebook在广告方面的营收状况如何呢?Facebook 去年4季度的总营收为169.14亿美元,广告营收为166.40亿美元。从比例上来看,这并不是什么值得庆祝的事情,因为Facebook如今的增长形势已经触及天花板,也就是说该吸引的用户都吸引的差不多了,所以广告营收方面出现瓶颈。除非Facebook提升广告位的价格,或者收集更详细的用户隐私,不然收入再想上涨基本不可能。

然而这两种途径也基本不可能。以现在Facebook的声誉和口碑,广告位能维持在原有价格已属勉强。至于第二种方法更是别想,Facebook已经因为这个问题处在风口浪尖了,继续“顶风作案”只会给自己招来更大的麻烦。

况且这股“风”愈加强烈。上周,即将参与2020年总统竞选的美国民主党参议员Elizabeth Warren表示,希望“在科技板块进行大型的、结构性的改变,以促进更多的竞争”。这种改变包括分拆Facebook、苹果、Google、亚马逊等科技公司。Elizabeth认为这些科技巨头拿用户隐私换利润,损害了其他人的利益,还建立壁垒扼杀创新,夺走了小型企业的机会。

此外,Elizabeth还想要撤销之前的一些收购,其中就包括Facebook收购Instagram和 WhatsApp的交易,前者是图片应用,后者与微信类似。虽说Elizabeth能否当选还是未知数,但这种提议就意味着Facebook可能会面临更为严峻的监管形势。

在多重压力之下,Facebook转型迫在眉睫。可是道路似乎都已经被堵住了,该如何转型?对于Facebook而言,微信成为了一个不错的模板。微信中当然也有广告,但除了广告之外,微信还靠移动支付与连接多领域的业务后来居上,成为了中国社交领域的巨头。

社交平台盈利不只可以靠广告,这是微信给Facebook的一个重要启示,而微信在中国的成功也让Facebook找到了一个明确的方向。扎克伯格在文章中表示,过去15年中,Facebook一直帮助人们在“如同公共广场般的网络空间中社交……但现在人们逐渐开始期待私人起居室”。

然而想要转变绝非易事,对于一家互联网巨头而言更是如此。当然,扎克伯格的方向大体上是没毛病的,“连接”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全球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对这个主题进行探索,恨不得把一切都连接起来。所以如果能搞清楚这个主题里蕴含的更深层次的东西,那么对于Facebook的转变方向以及这种方向的难易程度应该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二、改变是为了更好地连接,Facebook未来还有多少机会?

微信,或者说是Facebook即将要走的路,本质上就是整合与连接。这符合人类的基本需要,因为人的基本属性是群居,而社交平台的基础就是沟通。这种行为本身不产生利益,但却满足了人们交流与沟通的需求,能够吸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

于是乎流量形成,流量产生了赚钱的机会,所以有流量的地方就有商业价值。而互联网中的传统流量变现方式是广告,也就是Facebook一直倚重的模式。但归根结底,广告也只是一种短期收益较大的变现方式,想要保持长久的商业变现价值,广告这条路就行不通了。

一方面,一个社交产品的流量不可能永远保持增长,等把该收割的流量收割完毕,广告变现的增长也就基本到头了。另一方面,虽然社交平台会采取会员制度等激励手段让用户付费,但这种方式的变现效果比广告还差,据统计,用户激励体系中只有5%的人会进行付费。

可以看到,现有的可能实现的变现方式对Facebook而言都已经没什么增长空间了。“穷”则思变,Facebook急需一种可行的并且已经有成功经验的模式,而微信提供的连接模式在Facebook看来是可以借鉴的。

这种连接包括商品、服务、物流、信息,甚至是游戏、智能硬件、虚拟现实等等,都可以在连接的队列中。从基础设施层面来看,人们即将进入5G时代,大数据、物联网,一切与连接有关的要素都将发挥出更大的作用,这种作用甚至超出我们现在所能想象到的,因而可以激发创造力,推动人类的发展。

这意味着,连接中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虚拟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商、移动支付,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以及能够开创未来生活的技术全部都可以囊括其中,这块蛋糕有多大不言而喻。而微信现在就是在往这个方向发展,就像《*》评论的那样:“微信在中国的实践不仅给脸书转移发展重心提供了借鉴,也在更广泛的层面揭示了互联网的变化趋势。”

可见扎克伯格的计划理论上可行,但想要学微信那样连接,在实践中却可能受到诸多阻碍。

以移动支付为例,首先得有支付体系,还要和银行搞好关系,获取金融牌照等等。当年微信的支付体系能迅速搭建,其实是有关系网的,而且中国在这方面的环境也是得天独厚。但美国的环境、监管、用户习惯等方面与中国有着很大的差异,Facebook仅在移动支付这一项上恐怕就要碰壁,其他领域中也可能会遇到不少困难。

另外,外界对Facebook的转型也未抱有太大信心。一方面是受最近一系列负面事件的影响,另一方面,Facebook自成立以来一直倡导开放理念,并基于此建立起一整套商业模式。所以现在说要关注隐私,恐怕也不那么让人信服。

但无论如何,改变是必要的,方向是正确的。作为一个在互联网行业中深耕多年的社交巨头,勇于直面自身的问题就是值得鼓励的。只不过在改变的方向上,Facebook若是完全照搬微信模式,恐怕仍然难以奏效。如何借鉴其他平台的优点,如何使其为自己所用,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把这些问题弄明白,Facebook才可能扭转当前糟糕的局面,并且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互联网行业中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机会。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