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营销 >  营销策划 >  正文

市场推广人员如何让品牌推广更有效?

 2019-12-09 16:55  来源: 沪琛品牌策划公司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沿着前面的视角,这一次我想探讨的是,市场推广的日常工作应该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考验,“享受”长跑。

“日常”更要实效化

在公关团队的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类似这样的需求:客户说XX节就要到了,咱们看看能不能蹭一波热点吧;再或者是,联系核心媒体给我们的大boss安排一次专访吧,要够深度,要有干货,最好全平台打响一波声量。

先说第一个蹭热点吧。相信不少同行的案头都张贴了一个公关日历,详细标注了这一年中各种节日。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这样的大节日姑且不论,就连母婴喂养宣传日、世界人口日、世界肝炎日这样的冷门日子也都标注得明明白白。感觉这架势,在每一个喊得出名字的节日里,不刷出一波存在感就算我不敬业。

可是,真的有这个必要么?这个节日和自己的企业、自己的产品真的毫无违和吗?明明标榜自己是高举高打的科技范儿,却非要在元宵节、重阳节这样的传统节日发一张让人尴尬癌发作的海报,真的不担心会对目标客户造成误导么?

再说说企业领导的专访。诚然,将自己企业的大boss包装成权威人士、行业领袖,这对于企业自身的形象是大有裨益的。不过,要知道物极必反,专访发声这种形式也是讲究频次、讲究对口的。

首先企业的大boss不是流量明星,在一些非专业的媒体上频繁发声,并不能体现大boss的权威性,反而容易给人造成“不务正业”的印象。

其次专业人士对于某一垂直领域的见解和主张是需要沉淀和积累的。一些没营养、没价值的碎碎念,一些毫无养分的毒鸡汤反倒会让人心生反感。一些未经思考脱口而出的观点,谁敢保证明天会不会变成piapia打脸的flag呢?

所以说,人人都说市场推广是日常事,但想要做出彩来,还是需要技术含量的(策略和战术)。

举一个例子,假设某家企业的主要产品是面向C端用户,那么在做市场推广之前,需要重点搞清楚主要用户的画像,即用户处在什么年龄段、具有怎样的消费能力、通常获取资讯的渠道有哪些以及自身产品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当这些信息逐个汇总到一起的时候,作战策略的轮廓也就呼之欲出了,接下来都是执行层面的事情了,概括成一句话就是以目标用户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展现,再铺向更为精准的渠道。

再比如一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是面向B端。相对而言,市场推广工作就应更侧重企业的技术实力、梯队建设、盈利水平以及企业领导人的个人包装。目标受众也变成了企业级客户、投资机构以及行业的合作链/产业链。在渠道选择的时候,就应弱化面向大众的商业媒体和社交玩法,而是聚焦在官方媒体或者行业垂直媒体。

不让“突发”日常化

相信不少传播界同行都有类似的经历:在某一个风和日丽的法定节假日的下午,忽然跳出来一波需求,火急火燎的要征集一波创意或者完成一波传播。可是,这种临时起意的执行真的在计划范围之内吗?

时有突发,固然无可厚非,而且随时能战是一个团队的特殊能力;但事事突发,突发变成日常化,则可能成为一个组织的效率障碍。

一个理想的情况应该是,所有的市场推广工作,至少有一个传播的主基调,有一个明确的传播目标、合理的传播节奏、明晰的时间轴。我们虽然不具备上帝视觉,但至少未来一个月里要如何行走,心里应该有数。经常使出临时抱佛脚的招数,往往是因为主基调不明确,对突发失去了判断参照物;或者是既定的传播节奏较为混乱,经不住“突发”带来的“意外诱惑”。

最后,我仍是要重点强调一下公关公司的作用。每家企业至少应该有一个体己的、知根知底的公关供应商。他们会无条件地试用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并对市场推广工作给出真诚的、客观的建议;他们可以在企业和媒体之间搭建一个沟通的桥梁;他们能够以自己的专业能力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服务,实现企业市场推广效果最大化。

从业这些年来,我一直不觉得企业和公关公司是上下游的关系,我一直觉得两者应当始终保持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良性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一同改进,一同提高,一起成长。那些合作多年,一起经历高低起落的合作关系,何尝不是一段佳话呢?

嗯,这样的佳话,我们就有很多。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