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移动互联 >  正文

高精地图开启量产博弈

 2021-01-20 10:47  来源: A5用户投稿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乘着自动驾驶的东风,国内高精地图行业逐渐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L3级别自动驾驶技术的推动下,高精地图技术在无人驾驶位置感知、路径规划等方面的应用愈发广泛。

随着高精地图行业的快速发展,布局该领域的企业,都想要通过规模化量产来争夺市场。在此背景下,高精地图市场的量产博弈也愈演愈烈。

高精地图黄金发展期来临

自2013年BAT开启地图大战之后,国内数字地图产业就开始逐步兴起。近几年AI、大数据、卫星定位、自动驾驶等技术的爆发,更让高精地图在数字地图市场中的主流地位愈加凸显。

比如在市场方面,2020年智能汽车行业产销量的暴涨,进一步打开了高精地图的市场需求。 例如,在L3级别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应用中,高精地图具备的环境信息数字化能力,可以将高速路等场景的地图信息直接传达给智能汽车,实现部分替代激光雷达的作用,能够极大地节省自动驾驶技术的应用成本,进而推动自动驾驶的商业化落地。

在技术应用方面,卫星定位系统的进步,也为高精地图行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近几年来,随着格洛纳斯、GPS、北斗等定位系统技术不断升级进步,目前民用导航误差直接降低至10m以下,这为高精地图的发展提供了底层技术支持。

此外,AI、5G、大数据技术的进步,也从数据制作等方面提升了精度地图的精准度。这种情况下,高精度导航地图就成了业内各方企业扩展市场的角逐焦点。

在此背景下,国内高精地图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据中信证券研究部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高精地图市场规模将会达到21.15亿元,预计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将超过200亿美元,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巨大的市场潜力,很快便吸引了一批新创企业入场,和BAT等巨头竞争。而在这些新创企业入场后,国内高精地图行业的量产博弈也开始升级。

开启量产博弈

在国内高精地图市场争夺战中,量产是各家企业“抢滩”高精地图的关键。 自百度拉开高精地图免费战的帷幕后,行业对高精地图规模化的需求愈加迫切。

随着免费成为高精地图行业主题,业内企业被迫通过扩展其他商业模式来实现盈利。不过,对于行业量产的布局,早期入场的BAT、宽凳等初创企业,则选择了截然不同的模式。

具体来看,BAT在高精地图数据收集中,采取了集中制图的量产模式。比如百度采取的“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人工智能控制系统”的路线,就是使用搭载激光雷达、IMU、GNSS等设备的专业采集车,将环境信息转化为地图数据,阿里、腾讯也基本沿用了这种制图模式。

而极奥、宽凳等初创企业,则采取了众包制图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制图企业通过和整车厂等汽车相关行业合作,借助这些汽车的摄像头、激光雷达等设备,将地图数据上传至云端,然后通过大数据技术解析并完成地图的制作。

对比来看,这两种制图模式各有优劣。BAT采取的集中制图模式,在数据精度、精确性方面表现更佳,但其制图成本极高,仅一辆基础采集车的成本就达到了1000万元,需要极大的资金支持。而初创企业采取的众包制图模式,虽然有周期短、灵活性高、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但也存在数据乱、精度差等不足。

制图模式之间的差异,给制图企业在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不同的影响。不过,在行业整体处于发展阶段的情况下,规模化依旧是各家企业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规模化并不轻松

目前制图企业通过小规模制图的方式生成局部高精地图,仍是业内主流的制图方式。但这种制图模式,在实际应用中却面临多方面的问题。

第一,制图效率问题。 在自动驾驶落地过程中,数以千万计的道路测绘,往往需要耗费制图企业极高的成本。而在当前分米级地图的测绘车,每天能完成500公里测绘路程,而厘米级地图测绘车,每天仅能完成100公里的道路测绘,这意味着制图企业想要迅速扩展其测绘地图规模,必然会花费难以估量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第二,场景应用问题。 在汽车实际行驶过程中,障碍物遮挡、网络通信不稳定等不利状况,都会产生卫星定位误差的问题,使地图导航出现错误。而在路况复杂的情况下,这种误差会对汽车的正常行驶则会产生更大影响,极大地阻碍了高精地图的应用落地。

第三,更新问题。 在车载高精度地图使用中,更新页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实际行车过程中,道路的情况复杂多变,并且存在不少意外状况,而这就需要高精地图做到实时更新,才能保障行车的效率和安全。但在实际应用中,高精地图却常难以实现及时更新。

由于这些问题的阻碍,使得国内高精地图产业的规模化发展受到不少限制。不过,面对市场存在的诸多问题,宽凳、高德地图等企业,也正在通过各自的方式解决这些难题。

离量产还有多远?

在自动驾驶行业的推动下,高精地图在市场的应用愈发广泛,市场潜力也在不断增长。这种背景下,各家企业推进行业规模化就愈加迫切。

而对于行业规模化面临的效率、更新等问题,BAT、宽凳、极奥等企业也正在积极应对。比如资金实力较强的BAT,也在通过众包制图的模式提升制图效率。目前阿里旗下的高德地图,已经实现了由行业车辆、公众车辆进行数据采集的采集方式,这样的采集方式不仅能够提升高德地图拓展市场的速度,还能缓解高精地图因更新延迟带来的问题。

而采取众包制图模式的初创企业,则通过引入专业采集车、大数据技术应用,来解决数据精度问题。一方面,行业内的宽凳等新创企业,也开始建立自己的专业采集车队,来提升制图数据精度。

另一方面,新创企业也开始通过AI、大数据技术,突破众包模式的数据精度瓶颈。 比如中海庭常务副总经理罗跃军就曾表示,通过高精度传感器技术、数据挖掘技术、AI等技术手段,能够解决众包模式下数据精度存在的很多问题。据悉,目前中海庭已经通过AI技术应用使其地图精度得到了明显提升,并正在以此破解高精地图量产难的问题。

由此可见,高精地图量产的这道坎,也并非不可跨越。而在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后,国内自动驾驶行业也将会因此受益,高精地图行业也有望走上一个更高的台阶。不过,从高精地图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行业要想实现真正的规模化,仍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高精地图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