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
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 AI 整合进语音助手 Siri 所需的时间,导致 iPhone 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斯特里均被列为被告。
显然,苹果在AI领域画的饼不仅用户吃不下去了,连股东们也不想吃了,这也导致资本市场上苹果股价接连下跌,在“七巨头”科技股中表现最弱。而在整个科技圈,多次跳水已然成了苹果在AI技术浪潮中掉队的“铁证”,一时间,对苹果的悲观情绪蔓延开来。
可AI真的会成为苹果衰败的转折点吗?当前的互联网领域,AI在成为几乎所有公司的战略重点或转型方向后,它似乎也逐渐被视为未来竞争的唯一决胜点,率先布局者“生”,落伍者“亡”。不过,无论是对苹果还是其他行业的巨头,这种想法未免有些理想化了。
AI手机还没有走出概念
与苹果的缓慢相反,我国智能手机厂商在AI手机上的布局可谓“神速”。2023年,ChatGPT横空出世,大模型爆火,手机品牌纷纷宣布内置大模型,AI手机的概念再次火热起来。到了2024年,更被业内认定为AI手机元年,更多的AI手机推向市场,不同品牌的AI战略也有所差异化。
国产手机品牌们似乎对AI手机信心满满,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曾公开表示,“AI手机将是继功能机、智能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个重大的变革阶段”。
从功能机向智能机迭代的进程中,苹果跨越了第一步,换回这些年在科技顶峰的稳稳屹立,而AI手机如果成为手机行业的第三次变革,率先走上赛道的国产手机品牌便能占尽优势,有望主导市场。这场押注所谋为何,也正是在此。
然而,当手机厂商以AI为卖点大肆宣传,用户对AI手机及相关AI技术的感知并没有变得清晰和直观。
去年年底,一项由Counterpoint Research实施的跨国调查,揭示了生成式人工智能(Gen AI)技术在七个主要国家—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波兰和日本—中的认知度和应用情况。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Gen AI用户是通过智能手机来体验这一技术的,且Z世代用户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不过尽管Gen AI听起来颇为前卫,却只有32%的受访者表示对其有所了解。
换句话也可以说,智能手机借助生成式AI技术带来的升级,并没有让用户真正体验到技术的变革,这背后也透露了目前AI手机的一个尴尬状态:智能化的脚步永远赶不上营销的口号。
而从整个手机行业的变迁来看,智能手机取代功能机,起步于乔布斯用一款iPhone成功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概念,可AI手机层出不穷,不断涌现,却至今没有一款手机能够定义AI手机这一概念。当前的AI手机,可以说更多的是概念的产物,而不是技术的产物。
其中一个原因或许不容忽视,在这场生成式AI的技术潮流中,率先获得技术突破和成果不是智能手机厂商,甚至不是任何一个科技巨头。苹果现在暴露的问题,又何尝不是其他巨头都面临的?来自Deepseek、OpenAI等初创公司提供的技术支持,固然可以给巨头利用新技术重塑业务带来想象力,可这种创新力毕竟不是内生的。
目前的AI手机,品牌宣传的大部分AI功能,直接通过三方软件也基本能够体验得到,远没有形成差异化能力。
智能手机的未来不应唯AI至上
在技术浪潮袭来后,AI似乎已然成为各行各业的“救世主”,尤其是互联网公司,普遍面临增长天花板、发展动力不足的困境,AI蕴含的变革性力量则让他们对未来又有了想象力。比如智能手机,Gen AI等技术创新一定程度上驱动了消费者换机需求的释放,AI手机厂商获益明显。
我们唱衰苹果的关键点也在于此。若未来由AI来驱动智能手机市场的增长,苹果不仅在AI手机的推出上晚了一步,而且无法掌握自研AI技术、为AI功能创新提供动力,更将直接动摇苹果作为行业引领者的地位。
然而,智能手机作为一种更偏向靠视觉获取信息和体验的终端产品,即使AI技术日臻成熟,其或许能改变当前人机交互的逻辑,但很难直接取代或变革现有的交互模式。换句话说,除非能抛弃智能手机这个载体,否则AI于智能手机而言更多的还是起到辅助作用。进一步讲,未来颠覆智能手机的,大概率不会是AI手机,而是新物种。
而且从商业的角度出发,AI与智能手机的融合还有一层疑虑,当AI技术足以改变人机交互的模式,一些传统的变现方式可能就要受到极大的冲击,这可能是互联网公司或者硬件厂商不愿意看到的。
尤其是如果智能手机有一天沦为了AI应用触达用户、满足用户需求的渠道所在,其在AI时代的价值将大大削弱。
回到当下,现阶段“AI+硬件”更像是硬件厂商们刻意对外诉说的新故事,只有AI应用不断井喷,或是智能手机出现自生的“杀手级”功能,才能找到让消费市场愿意买单的理由。不过即使如此,AI也很难成为消费者购买智能手机的决定性因素,对用户而言,终究还是要综合考量硬件的方方面面。
根据去年CNET 发布的调查显示,AI 并非消费者升级手机的主要动因,电池寿命、存储空间和相机功能仍受重视,其他原因还包括屏幕尺寸和显示效果(32%)、保持现有操作系统,如“ iOS ”或“ Android ”(24%),以及机身颜色(10%)。而对于AI功能,近半数的智能手机用户表示,不愿意为了手机上的 AI 功能支付额外费用。
对苹果而言,当智能手机的进化仍是回归多元化创新,而非AI的单点突破,其凭借软硬件生态和产业链建立的核心优势,便无法被一夕打破。
技术之战,才刚刚开始
苹果的掉队之疑,一方面是承载了过高的期望,当苹果在AI创新上的进展满足不了这种期望,自然令用户大失所望;而另一方面,作为全球最负盛名的科技巨头,消费者和投资人是将其置于与谷歌、微软等其他科技巨头同等的位置去比较,而非对比智能手机厂商。
事实上,苹果在AI战略上的成果确实有些对不起这么多年的投入。如去年,苹果终止了耗资数十亿美元、历时十年的自动驾驶汽车项目,部分原因是其无法实现全自动驾驶的承诺。如今Siri的升级又频频跳水,这意味着苹果在语音助手上还没有重大突破。如果苹果未来无法给硬件产品注入 AI,它的整个软硬件生态无疑都会受到影响。
但有一点我们可以看见,苹果的核心业务并未受到AI的直接威胁,因为AI技术的落地现在甚至很长一段时间是需要依赖硬件的。如果苹果在人工智能时代能够成功打造AI应用落地的最佳硬件,包括iPhone、Apple Watch、HomePod、眼镜等AI驱动设备,那其在硬件领域可能依然是无敌的存在。
相反,再看其他巨头,AI对搜索业务具有潜在的颠覆性影响,这使得谷歌忧心忡忡;亚马逊和微软属于坚定的基建投手,而后者凭借对Open AI的成功押注,在云业务上一飞冲天,威胁了前者的地位,双方火药味十足。
以OpenAI为代表的AI新贵,可以说激化了硅谷科技巨头在AI领域上原本慢节奏的竞争形势,苹果显然没有跟上这波竞争的节奏。只是,在走向人工智能时代的漫长路程中,当前或许仍是处于起步阶段,谁也无法确定哪个公司有引领或落后之势,而苹果似乎也在“幡然醒悟”,加快了合作与并购的脚步。
近日,根据外媒报道,苹果正在考虑收购Perplexity AI。若收购计划成行,苹果将不仅获得一支精锐的AI技术团队,更可借助Perplexity在消费级AI产品领域的成熟经验与市场认知度,为后续人才引进创造有利条件。
当然仅靠并购不能为苹果重新输入创新力,从过去几年其在AI技术及创新的探索来看,问题出在内部。苹果内部对于AI的发展路线、AI是否值得投入巨资以及生成式AI的前景等问题,一直没有形成统一的共识,这导致苹果的AI战略摇摆不定。就连推出Apple Intelligence,都像是质疑漩涡中被迫做出的一个举动。
在这种环境下,进入苹果的AI技术团队想要成功融入进而获得协助与支持,需要费一番力气。所以说,如果苹果在内部对AI无法做到战略和路线的基本统一,分歧始终会限制公司的脚步,这背后保守与激进之间的矛盾也迟早会进一步爆发。
而用户和市场不会永远等待苹果。
这么多年来,苹果不仅仅是一个手机品牌或行业巨头,而是成为了一种技术的信仰,这是移动互联网时代赋予其的光环。可当全球科技的脚步踏入AI时代,闪耀着创新力量的“巨星”可能会更多地涌现,届时苹果是逐渐黯淡还是继续发光,或许谁也无法预测。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交织的时代浪潮中,安全的边界不断延展,技术的演进正引领产业迈向新一轮变革。10月24日,以“弈动Dynamic·数智跃迁博弈无界”为主题的2025TechWorld智慧安全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来自国家部委、院士学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权威专家与业界精英齐聚北京,共议AI安全、数
2025年10月25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之人工智能(AI)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浙江温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国际院士科创中心主办,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温港院士科创中心承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与温州市电力工程学会提供支持,以“瓯江论道-AI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
我觉得我们AI的目标是:从芯片设计到软件生态,全链路自主开发,建立可控的世界级AI体系。所以这是俺对未来5年中国AI圈的展望和判断。(1)2026年,英伟达造车、国产开车26年国产芯片会在推理和垂直场景上发力。以DeepSeek为代表,大多数AI大模型会以软件弥补硬件不足,所以训练和推理分开,训练就
文/道哥在深陷“后门”风波、接受网信办问询之后,英伟达的“特供版”H20芯片,又有了新消息。近日,美国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英伟达已悄然向其关键供应商——包括负责封装的安靠科技、供应高带宽内存的三星电子、以及承担后端处理的富士康发出指令,要求暂停所有与H20AI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一场关于“中国芯”的IPO审议,正把投资者们的目光锁定在上交所。根据上交所发布的公告,上市审核委员会已定于9月26日审议摩尔线程的科创板首发申请。作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浪潮中最受瞩目的“考生”之一,包括其创始人显赫的英伟达背景、高达80亿元人民币的募资雄心,以及在国产GPU领域取
技术的进步永无止境,继创下TPC-C性能&性价比双冠之后,阿里云PolarDB云原生数据库再度实现关键突破。9月24日杭州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推出全球首款基于CXL(ComputeExpressLink)2.0Switch技术的PolarDB数据库专用服务器。在原有RDMA网络的基础上,Polar
2025年9月24日,在杭州举办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正式发布全新一代服务器操作系统AlibabaCloudLinux4(简称Alinux4)。Alinux4基于Linux6.6内核打造,是首个全面遵循龙蜥社区“开源生态合作倡议”规范的商业发行版。它不仅兼容主流开源社区生态,更针对阿里云最新9代ECS
9月24日,杭州云栖大会技术主论坛上,阿里云重磅发布AI安全护栏,提供五项核心安全能力,护航AI安全。一方面为客户提供融入AIAgent开发全链路的原生安全防护,另一方面持续用AI赋能安全产品智能化升级,打造Agentic-SOC安全运营,提升安全威胁检测和响应效率。在过去的一年,AIAgent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