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数字化转型不一定是中小企业创新的关键问题

 2022-03-18 11:19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自2020年初至今,反复的新冠疫情给全球经济造成了较大的压力,也影响着国内企业的发展信心。如何恢复中小企业的成长活力,是切关国家经济增长的大事。

我国中小企业平均生命周期只有2.9年,存活5年以上的不到7%,10年以上的不到2%,大部分企业以代工生产为主,低价竞争明显,自主品牌羸弱,生存问题还是最大的痛点。早在疫情之前,如何提高中小企业发展质量的问题就已经迫在眉睫,国家也先后出台一系列引导政策。

2016年国家推动供给侧改革,高污染、高耗能和资源浪费严重的落后产能被清退,淘汰的压力倒逼中小企业提高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能力;2021年,科创板和创业板设置多元化上市条件、北交所开市,让不同成长阶段的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的上市成为可能;“专精特新”被重提,国家明确重点扶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更是为了加快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难题。

据企知道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共出台120多项针对中小企业的扶持政策。宏观、微观政策的扶持,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但想要抓住这次机遇完成企业升级,本身更需要寻找到突破当下困境的正确方式。

疫情只是导火索,创新力不足才是重点

2021年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到底如何,很多人都关心这个问题。

数据显示,从2月份开始,我国中型和小型企业的PMI上升至50的枯荣线上,这表明复苏开始向微观主体进行全面传递,市场型的复苏、内生型的复苏开始启动。

同时,中小企业的信心也在逐渐恢复。根据中国中小企业协会发布的我国中小企业经济最新运行情况显示,在经济运行缓中趋稳和各项惠企纾困政策效应持续发挥等因素共同作用下,2021年11月中小企业发展指数结束连续7个月的下跌态势,回升至86.3,比上月上升0.2点,12月这一数字继续上升,为86.4。

浙江绍兴染料生产基地的一家染料企业表示,“目前我们手上的订单已排到今年3月底,同比去年增加了10%。”

然而,疫情影响力减弱,并不意味着中小企业的危机已过,产品竞争力弱、技术创新偏少、知识产权布局能力差等短板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北交所的成立,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上市途径,有助于解决他们的资金难题,但扶持专精特新企业,不单单是为了给这些行业佼佼者攻克关键技术创造条件,更核心的目的在于让他们发挥示范作用,成为所有中小企业创新升级的模版,为企业转型提供指引和方向。

目前海外市场生产和消费逐渐复苏,国内中小企业依靠疫情下低端产能出口的窗口红利期正在逐渐消失,走传统低效发展的老路会越来越窄,复苏后的海外市场对于知识产权的审查和保护也越来越严格,所以无论是基于中小企业的内在问题还是国内外的市场环境又或是政策的偏向,很显然,疫情下“大病初愈”的中小企业还不能高枕无忧,创新升级的脚步仍需加速。

数字化转型不是中小企业创新升级的关键问题

疫情过后,所有企业几乎都认识到数字化转型的大势所趋,数字化转型也逐渐在所有行业全面启动。根据《企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2021》显示,当前国内一半以上企业已经将数字化转型视为下一步发展重点,并制定了清晰的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

数字化转型概念的提出已有十余年,如今受疫情刺激才真正提上企业发展的日程,可对数字化转型的追捧,也让不少企业过于盲目,而没有充分考虑到企业自身情况,从而导致转型效果不佳。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数字化不是企业转型的关键问题,也不是创新的最优先级选项。

为什么这么说?理论上,数字化转型更倾向是一种对企业内部管理要素的信息化改造,最终达到提高经营管理效率的目的;而创新升级往往指的是技术升级,企业通过突破技术瓶颈,实现产品创新,打开增量市场空间。目前中小企业创新升级时存在缺人、缺技术等问题,这属于信息渠道与资源匮乏,而数字化转型能提升的是企业内部已有要素的运转效率,并非解决中小企业对接外部资源能力不足的问题,也无法帮助中小企业主提高创新的决策力。

打个比方,我国芯片产业迟迟不能实现技术自主,痛点在于人才、技术和资金。数字化或许能提高芯片厂商的效率和产能,却无法帮助其突破技术上的瓶颈,卡脖子问题依然存在。

中小企业的转型升级,注定无法依靠简单的内部数字化实现改造,而是更需要一个帮手来帮助企业与外部资源实现链接,这是目前中小企业创新升级更为现实的一个路径。

满足中小企业创新升级的技术和人才在我国总量并不缺乏,只是难以高效实现对接。以专利为例,根据2018年发布的《高校专利转化现状调查研究》,我国高校专利真正实现产业化的科技成果不足5%。而更早之前,根据《中国科学报》报道,2011年我国专利技术实施率仅为0.29%。直至现在,专利转化过低的问题仍旧没有多大程度的改善,相对地,中小企业也很难找到渠道对接想要引进的专利,升级自己的技术水平。

随着企业服务市场的细化,不少企业服务公司已经注意到这点,他们聚焦于中小企业创新升级的需求,提供更适宜用户的解决方案,而这也切中了中小企业最为核心的创新需求。

中小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的“新路径”在哪?

创新决策能力和资源链接能力的提升是企业创新转型最为重要的方向,我国庞大的企业用户基数,意味着企业服务行业在以上两个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上升空间。但与大企业不同的是,中小企业所需要的企业服务场景更加复杂,需求也更加非标准化。

举个例子,中小企业在产品迭代、材料升级、改良生产设备等多方面都面临技术问题,如果靠企业自己从头养人才、养技术、做突破,周期长且风险大。但如果想对接外部的高精尖人才与先进技术,中小企业却因为信息孤岛,往往无法在合适的时间、在精准匹配的技术领域找到合适的技术专家。

企知道APP“产学研”页面

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原有的线下一对一服务模式是肯定不行的。国内的企业创新服务平台“企知道”从这个痛点出发,依托9000多万企业数据与全球1.6亿专利数据,为中小企业提供免费的专利检索与分析工具,让企业及时发现自身与同行在技术创新领域的差距。与此同时,企知道根据大数据分析生成的企业画像,同样能以研发需求为导向,匹配出企业可能需要的技术成果,帮企业找到专家/高校。

当然,产学研初步对接也不意味着技术转化就能成功。一方面,全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发展质量、理念及方向都不同,高校想找到合适的企业进行技术转化不容易;另一方面,作为科研活动的主体,很多专家合作起来不一定能长期履行服务内容,更别提跟进项目和随时反馈了。

这时,企知道平台可以深入产学研合作全流程,为企业或高校提供便利。比如在帮助企业找到匹配的专利所有人或高校之后,企知道同样将真实、多维度的企业画像呈现给专家方,使其有充足的信息可以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技术转化的能力。再者如遇到专家时间不可控、研发进度比预期慢、工作资料存档交接不及时等问题,企知道会全流程一对一跟进,及时反馈项目进度。

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升级,更多的要从外部要素着手,为企业提供全要素解决方案,帮助中小企业找专家、找技术、找人才,以突破技术难题。但对于企业来讲,信息与资源的获取,实际上也将辅助企业提升科学决策能力。

近两年来产业政策的补贴和扶持力度加大,但也在不断变化,一个企业想要转型而无法确定方向时,企知道查补贴和政策匹配功能可以给予直观的一个参考,让企业的转型升级可以紧跟最新的产业方向。另外,在将更多的要素吸引和融入企业发展中之后,企业对于数字化转型也能有一个更深刻的判断,判断要不要做数字化转型、什么时候开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这时企知道此类的平台就可以与企业的数字化升级形成有益的补充。

面对疫情大考、创新力被“卡脖子”、数字化转型时机等问题,企业服务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创新助力,借助企业服务数据平台提高创新决策和资源链接能力,会让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从中获益,而这也正在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的新路径。

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一个长期性问题,疫情的发生更是凸显了这一问题的迫切与万千中小企业的焦虑。未来只有越来越多的尝试,才能探索出一条真正贴合企业自身经营实际状况的创新道路。

道总有理,曾用名歪道道,互联网与科技圈新媒体。同名微信公众号:道总有理(daotmt)。本文为原创文章,谢绝未保留作者相关信息的任何形式的转载。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