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互联网 >  正文

顺丰忘了劳动者

 2025-07-22 16:59  来源: 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作者 | 曾响铃

文 | 响铃说

《长安的荔枝》点燃盛夏的追剧热情,恰逢今年荔枝迎来大丰收,不少观众便打算一边品尝清甜荔枝,一边沉浸在剧集的故事里,让这份夏日惬意加倍。

不曾想,一打开购物平台发现,今年的荔枝并不便宜。明明是丰收季,数据显示,今年广东地区的产量预计超200万吨,相较去年的约80万吨有极大增长。

问题出在了哪里?新华网报道,今年果农面临着一个意想不到的困境:高昂的物流成本让丰收的喜悦大打折扣。当地通过电商途径销售的果农反映,因为丰年荔枝产量大,销售价格普遍偏低,相较之下,运费高企现象突出,不少果农还遭遇“运费比荔枝贵”的倒挂困境,给鲜果销售带来一定影响。

而在果农的一众不满与愤懑之下,首当其冲的物流品牌便是顺丰。根据新华网报道,在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同时,顺丰除了高额基础快递费外,还存在强制加收费用和不同用户差价较大等诸多问题。

作为本土物流巨头,顺丰与社会劳动者们的矛盾正在悄然激化,而背后的核心是顺丰对商业利益与社会价值的抉择。

高价物流费,是对劳动者的底线试探

与《长安的荔枝》剧里的问题相似,今天广东的荔枝不好走出去的核心问题依旧是物流。只是过去缺少的是保鲜技术,今天更突出的矛盾在于物流价格。

多家媒体深入广东荔枝产区采访,发现今年的果农普遍面临着运费过高的问题。10斤桂味寄往上海,荔枝价格只是60元,而物流费用达到110元——物流费用远远高于荔枝的价值,不断挤压果农的利润空间。

广东茂名某果业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透露,目前他卖了差不多一万件(荔枝),营业额100多万元,其中运费就占了销售额的一半以上。

顺丰的物流费用除了基础的快递费之外,还会强制收取一笔“保鲜费”。据了解,顺丰保鲜费发广东省内均为3元,省外为5元——这是用于生鲜快件优先上车、优先占用仓位、优先派送的服务费用。 但对于果农来说,他们并不认可这笔额外的费用,“本来就已经收了生鲜类的快递运费,为什么还要收保鲜费?”

更关键的是,在荔枝配送上,邮政快递不收保鲜费,京东收但收的不多,仅为2元。对比之下,顺丰本就较高的基础快递费,再加上一笔强制的保鲜费,其与果农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

对于整个社会层面而言,邮政快递行业作为社会先导产业,与其他行业有所不同,具有支撑经济循环、服务民生需求、推动社会发展的基础保障价值。简单来说,无论是邮政快递,还是顺丰、京东等民营物流品牌,他们都有着为社会发展兜底的责任,比如降低社会流通成本,提高经济效率等。

顺丰的高价物流费与果农之间的矛盾,表面是两者“价格承受力”的冲突,本质却是物流行业的商业逻辑与农业产业的经济特性之间的适配性失衡,更是物流作为社会先导产业的功能定位,与农业(弱质产业)对“低成本、高效率流通”的基础需求之间的深层矛盾。

简单来说,这是物流品牌对果农等一众劳动者的底线试探,以此少一些社会先导责任的承担,多一些赚钱的利润空间。

企业逐利,“埋雷”在劳动者群体中

与果农对顺丰高价印象不同,顺丰的基层从业者们所面临的却是一场以外包模式为主的“劳务陷阱”。

在黑猫投诉平台,就有人控诉“劳动者权益遭到顺丰严重侵犯”,并指出:“顺丰速运现成立内部员工办的外包公司,为了规避法律责任,让外包公司对劳动人员实施不签全职合同,以非全合同取而代之,会使劳动者以为该合同属于试用期合同,严重侵犯劳动者权益......”

诸如拖欠工资,不交社保,没有经济补偿,过度加班,不给加班费,没有培训等不合理现象在外包模式下罄竹难书。在控诉中,他写道,“请劳动者们小心,现顺丰速递已经完全黑化,敢与当今劳动法叫板,欺诈劳动者权益!”

目前,顺丰在末端配送等低端环节已经全面采用外包模式,物流行业核心的人力成本被转移向外部,为顺丰挤出了不错的利润空间。但,对于劳动者群体来说,外包就意味着不确定性、没有正式员工的保障。

与果农面临的困境类似,这种模式的本质也是顺丰对劳动者底线的一种试探。这种试探虽说不是单一企业的刻意为之,却因顺丰的行业地位和外包规模而不断被放大——物流企业在商业成本与劳动者权益之间追求一种“变态的平衡”,短期看是成本优化,长期却是品牌信任的透支,更核心的是社会责任的淡化。

目前,企业依赖外包模式,对品牌的负面影响已经逐步显现。根据黑猫投诉平台相关数据,2024年物流行业相关投诉情况有所改善,相较2023年同比下降14.07%,但涉及顺丰的投诉量却呈同比上升趋势。截至今年2月18日,顺丰品牌投诉量位居当月前三,同比增长95.24%,其中多为丢件、商品损坏、理赔纠纷等问题。

接下来,或许会有越来越多的信号持续传递给顺丰,乃至整个物流行业。劳动者的底线从来就不是可以压缩的成本项,当劳动者在权益保障中缺乏安全感,服务质量、企业认同、社会信任都会随之崩塌。如果不加以调整,顺丰与劳动者之间的核心矛盾终将摧毁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盘。

写在最后

物流行业的本质是“人连接人”的社会先导产业,无论是收派员、分拣员等劳务人员,还是依赖物流的果农,都是支撑顺丰从快递企业成长为物流巨头的根基。当顺丰的商业模式持续对这两类群体的核心利益形成挤压,本质上是在透支自己的品牌发展基本盘。这种对立的形成更不是偶然,而若品牌持续漠视,风险终将从“隐性”转为“显性”。

私以为,本土物流巨头身处在中国如此特殊的市场环境下,是必然要承担社会责任的,其品牌的价值体现在要支撑劳务人员获得有尊严的收入,支撑果农用物流打开销路,那么企业的规模和利润才会有扎实的根基。否则,当支撑自己的群体逐渐远离,再庞大的体系也会像 “空中楼阁”,风一吹就会崩塌。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此内容为【响铃说】原创,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响铃说   Focusing on企业数字化与产业智能化升级,这是关注一切与创业、产业和商业相关的降本增效新技术、新模式、新生态 NO.462深度解读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等多家创投、科技网站年度十大作者;

2 虎啸奖评委;长沙市委统战部旗下网络名人联盟成员;

3 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4 《中国经营报》《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报刊、杂志特约评论员;

5 钛媒体、36kr、虎嗅、界面、澎湃新闻等近80家专栏作者;

6 “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7 腾讯全媒派荣誉导师、功夫财经学者矩阵成员、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顺丰快递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