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 >  IT业界 >  正文

携程交通票务营收年增长从38%跌到6%,损失的盈利点在哪儿?

 2019-03-06 17:01  来源: 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3月5日,携程对外发布了截至2018年12月31日的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业绩。

数据显示,携程网第四季度净营收为人民币76亿元(约合11亿美元),同比增长22%,环比增长19%;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亏损为人民币12亿元(约合1.76亿美元);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计算,2018年第四季度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人民币5.13亿元(约合7200万美元)。

从38%掉到6% 交通票务营收成下滑最明显业务

在Q4财报发布后,携程方面也第一时间发布消息,公布2018年全年住宿预订收入、交通票务营收、旅游度假业务营收、商旅管理业务营收等各条业务线营收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住宿预订收入、旅游度假业务营收、商旅管理营收三项数据中,携程均提及全年同比增长情况;仅在交通票务营收一项,携程有意规避,只提供了2018年第四季度同比增长。

而翻查连续两年Q4财报可以看到,携程在2017年的交通票务服务营收是122亿元,同比增长38%;2018年为129亿元,同比增长仅6%,下滑非常明显。

作为携程最为重要的主营业务之一,交通票务为什么成了携程增长最慢,下滑最明显的业务?

不无缘由。时间线往回追溯,在2017年10月,一篇题为《一年100亿元?揭秘携程坑人陷阱》的文章在朋友圈疯转,该文章称在携程预订机票、火车票,消费者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携程加入一些默认的费用,文章声称通过这种方式携程一年大约会坑掉消费者100亿。文章一经流传,携程便遭千夫所指,陷入舆论漩涡之中。携程对此也立即回应文章所指内容不实,将保留追究这些公众号法律责任的权利。

时隔几天,演员韩雪又在微博上炮轰被携程“套路”,在下单时除了正常的机票价格和机场建设费以外,还强行加入了38元的酒店优惠劵,并奉劝网友“携程在手,看清楚再走”。

机票搭售丑闻后,携程等OTA平台宣布整改,调整了机票购买流程,取消“默认勾选”捆绑产品,规范了捆绑搭售现象。

据业内人士估算,根据携程的订单量测算,这一项目的取消直接损失了一个盈利点,为携程带来的损失或不及百亿之多,但也可以数十亿计。

这似乎可以解释携程在多项业务增长势头不错的情况下,为何单单交通票务一项增速形成如此反差。

屡屡陷入风波 捆绑销售、高价退改签最为诟病

作为国内互联网领域的老牌企业,携程今年也将迈入20岁的门槛。

近年来,除了被韩雪炮轰捆绑销售之外,还屡屡陷入高价退改签、大数据杀熟等舆论泥潭。

2018年,携程曾因高价退票费引发事端。某消费者在携程购买了价值48422元的突尼斯8日二人私人行,后来因朋友生病取消行程,携程方面要收取退票费,每张9262元,而每张机票的价格只有6415元。

在酒店业务上,调查记者、大V王志安曾因入住酒店卫生差而在微博投诉携程在酒店分类上存在过失,并通过竞价排名控制酒店排序,干扰用户选择。

而在屡次投诉事件处理上,携程的应对机制也一贯是“用户发现、举报——拒绝承认问题存在——压力之下高管道歉”。在高价退票费事件后,随着深圳消协的深度介入,携程终于服软认错。最终创始人梁建章不得不站出来回应时,他说:“那是个错误,以用户为中心的准则出现了偏差,现在要把它纠正过来”。

几度声势浩大的“围攻”,随着携程的回应和时间的推移,似乎已走向平息。但Q4财报发布之后,数据还是引发了网友对旧闻的记忆。

也许携程可以选择只看交通票务营收从122亿到129亿元的一面,而不愿回忆那块被丢掉的蛋糕原本放在什么位置。

互联网是有记忆的,即便划上句号,但如若还有下次,便只会遭遇更不宽容的舆论环境。

到那时,携程是否还应该坚持以往的危机公关方式?敢不敢公布真实数据,回应网友对“捆绑销售”的质疑?

对于一家已有20年历史的互联网企业来说,主营业务增速放缓也许并非坏事,或许携程愿意珍惜脚步慢下来的机遇,选择尊重消费者而非尊重舆论,理直气壮地赚干净钱。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携程网

相关文章

热门排行

信息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