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在人民日报上的评论文章,再次推高了外界对人工智能的关注度,特别是对“全球正迎来新一轮的创新红利期”的判断,与疫情后经济重建的话题不谋而合,也为“新基建”的时代价值给出了新的注解。
几乎在同一时间里,百度CTO王海峰在百度智能云2020年第一季度内部会上,指出百度智能云2020年要实现高质量的规模增长和可持续健康发展,并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以云计算为基础,以AI为抓手,聚焦重要赛道”。
一面是围绕人工智能价值的布道,一面是聚焦“AI+云”的战略调整,百度一连串的动作背后到底有何深意?在尝试给出答案之前,不妨先来思考现阶段的人工智能走到了什么样的十字路口,然后再去探讨百度看到的机会是什么。
01 人工智能的价值演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路径都未能形成统一答案:几乎所有的科技企业都在人工智能赛道上排兵布阵,可人工智能从投入性业务变成现金奶牛的时间点在哪,大多数时候听不到肯定的答案。
某种程度上说,新冠肺炎疫情的出现打开了人们重新认识人工智能的窗口。
与之对应的就是人工智能在抗疫过程中的应用:
智能外呼平台用语音机器人替代了枯燥的人力工作,基于AI算法和红外热成像技术的AI测温系统在机场、火车站等人流密集区落地应用,同时也对人们的观念意识产生了不小的冲击,就像往常需要55分钟时间的新冠病毒RNA结构分析,被智能算法压缩到了27秒。
不仅仅是在对抗疫情一线的应用,人工智能的价值还在复工复产的保卫战进一步凸显。
比如疫情高峰期时,不少企业陷入了停工状态,《新闻联播》却报道了微亿智造不停工的案例。原来,借助与百度联合打造的智能自动化检测设备——“表面缺陷视觉检测设备”,微亿智造用人工智能替代人眼进行复杂表面缺陷检测,并且可以在1秒内零部件6个面的30多种缺陷进行准确检测。
从这些落地案例中可以一窥人工智能的核心价值,再联系到中国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即将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现状,人工智能的使命便更清晰明了:中国的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人工智能将是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的不二法门。
于是在疫情逐渐明朗之际,“新基建”开始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云计算等被列为重点建设的技术领域之一。那么,“新基建”又为人工智能带来了哪些利好呢?
尽管“新基建”概念的出现还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一些积极的信号已经被逐步释放,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与服务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提速,更为重要的是,“新基建”的提出给AI的产业化注入了“催化剂”,将极大促进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算法、产业应用的协同发展。
简而言之,在人工智能的价值上升为社会共识之后,落地应用正在循序进行中。作为头雁的百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排兵布阵。
就像李彦宏已经给出的预判:“人工智能将从人机交互、基础设施、行业应用三个层面对社会、经济和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这些都将重塑人类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迎来更具创造力、生命力的时代。”
02 百度智能云的新打法
事实证明,作为国内投入最早、技术最强、布局最完整的AI领军企业,百度不只是为人工智能呐喊的旗手,也是反应迅速的行动派。
当新基建、经济重建、创新红利期等多个“风口”叠加时,百度智能云的战略调整可谓恰逢其时,看到了人工智能落地应用的产业风向,然后因势利导进行战略调整,给出了因时制宜的新打法。
理解了这一点,再来审视百度智能云此前的架构升级,王海峰的思路是:横向拉通、纵向打通、赛道聚焦,即战略、运营、销售和产品管理等横向拉通,瞄准了企业级服务的“效率优先”原则;云计算、AI、安全等中后台与前台纵向打通,充分发挥技术积累和优势;聚焦兼具社会价值及商业价值的重要赛道,进一步向“价值落地”迈进。
为何王海峰要这般进行战略调整?还要追溯到云计算的内外部环境。
从外部需求来看,当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引擎时,企业级客户的需求将进一步聚焦,从为了上云而上云,过渡到利用人工智能解决实际问题。过去云计算市场与拼规模、拼算力、拼价格的打法已经不再适用,价值落地正是百度智能云根据客户的需求变化找到的方法论。
从内部分工来看,云计算的市场竞争逐渐跳出资源规模之争的局限,也就需要对技术、行业和产品有着全面细微的理解,于是百度智能云在横向拉通和纵向打通外,新增了与研发、产品并列的“E”序列职位,要求从事政企行业解决方案和服务的员工既要理解行业、又要懂产品和AI技术落地。
也就是说,百度智能云的新打法意在进一步放大“AI+云”的合力,将百度擅长的AI能力打造成业务增长的新动能,在新一轮创新红利期降临时,找到一条独立于常规打法外的更科学稳健的增长路径。
只是要验证百度智能云新打法的正确性,可能三五年后的市场位次更有说服力,然而一些重量级客户的转型方向,为我们带来了提前窥视AI+云想象空间的机会:
比如国家电网与百度智能云在边缘计算方面的合作,百度的AI算法被广泛应用在输电线路通道可视化、变电站智能巡检等场景中,可以快速识别出存在的设备隐患,提高生产管理精益化水平;再比如南方电网与百度智能云合作建设了统一的数据底座,构建了电力行业知识图谱、非结构化数据服务等平台,帮助分公司打造了服务体系的“最强大脑”,利用AI解答客户的问题和需求。
诚然,在新基建的风口下,新一轮的产业智能化升级转型已经开始,人工智能的落地应用也不再是科技巨头们的独角戏,而是一种产业共识。李彦宏眼中的“创新红利”,王海峰对百度智能云向“价值落地”迈进的筹码,大抵就是如此。
03 写在最后
参考李彦宏的观点:“自工业革命以来,创新和效率一直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人类生活改善的重要动力。”
所谓的“新基建”无疑正是为了创新和效率,在疫情后的经济重建阶段扮演起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为经济结构的改革提供新动能。到了人工智能的玩家们眼中,新基建必然将为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经济按下“加速键”,也是必须要抓住的机遇。
甚至可以预见,雄心勃勃的百度势必不会满足现阶段的成绩,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将领先的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智能云输送到各行各业,助力AI工业化和产业化升级的有序推进。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虽然我国汽车芯片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已经迸发出无限潜力。一方面,智能汽车的发展不断带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下,汽车芯片企业持续抢占高地。对此,在7月5日-7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就做出表示,“中国将成为未来汽车芯片发展的集聚地”。车规芯片行业近日的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办。云天励飞将在大会上展示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边缘计算芯片DeepEdge10系列SoC芯片,并公布“天书”大模型的最新动态。欢迎莅临上海世博展览馆H1-C801展台参观交流!同时,云天励飞也将与中国电子、中国信通院、华为等合作伙伴,在WAIC的舞台
近日,酷学院智能产品发布会在深圳闪亮登场。近200位现场观众和近万人次在线观看,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发布会上,酷学院引领大家探索企业培训学习和人才发展领域的新高度,并揭幕其全新的产品智能升级和突破。酷学院产品负责人徐晨通过形象生动、逻辑严谨的讲述,揭晓了全新的智能企业培训和人才发展平台,以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受到了深刻影响,特别是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的普及,已经成为当今不可忽视的重要课程。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推动科技跨越发展、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驱动力量之一。在这个背景下,中小学教育已经将人工智能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并将科技
四个月前邀请码炒至10万元,如今官网变灰、社交账号清空,这家AI新贵的闪电迁移折射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潮涌。7月11日,打开Manus官网的用户发现一则突兀提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而就在不久前,这个位置还显示着“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的乐观声明。同时,Manus官方微博和小红书
文/十界来源/节点财经一场围绕算力自主的竞赛,正在科创板上演。近日,国产全功能GPU厂商摩尔线程递交科创板招股书,拟募资约80亿人民币,成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拟募资规模最大的冲刺者,也打响了“国产英伟达”上市的第一枪。据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主营全功能GPU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以自主
“AI大模型六小虎”百川智能危机重重。这是前搜狗CEO王小川创办的AI公司。昨天就爆出新闻,百川智能的联合创始人离职,这是王小川入局AI的第一道大坎。接下的成败非常关键:(1)拿下河北(2)学习科大讯飞百川智能离职高端概览:(1)2025年7月10日,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谢剑将离职。他是百川只能的
百度AI团队今日正式推出PaddleOCR3.1版本,以突破性的多语言组合识别(MultilingualCompositionPerception,MCP)技术为核心,彻底重构复杂文档处理边界。此次升级标志着OCR领域首次实现对同一文档内任意混合语言文本的精准识别,为全球化企业、跨境业务及多元文化场
“宇树已形成硬件、算法、场景联动的业务飞轮,自研率超95%的技术壁垒让其成为全球机器人赛道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在追加投资时如是评价。7月7日,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宇树科技投资方处获悉,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Robotics)已明确计划于科创板IPO,预计
推理与多模态的终极融合,将彻底终结用户在不同模型间切换的烦恼。7月7日,OpenAI正式确认将在今年夏季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这一突破性产品将整合现有的多个强大模型,特别是融合专注推理能力的“O系列”与具备多模态功能的“GPT系列”,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统一体验。OpenAI开发者体验负
高考一结束,忙坏了海内外一众大模型。豆包、DeepSeek、ChatGPT、元宝、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掀起了一波“AI赶考”大战。据悉,去年高考期间,大模型的成绩才勉强过一本线,今年集体晋升985。据悉,豆包甚至过了清北的录取线。头部大模型在高考“考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中小AI创企的处境却日益尴尬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