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算和AI一直是两个并驾齐驱的赛道。一直以来超算重视硬件算力,一般用于国防、模拟、生物、天文科学研究等领域,比如我国的天河、神威,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和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的米拉和泰坦。
而AI领域,在早期阶段各团队强调在算法和调参上不断优化,而且当时的计算机架构并不适合做卷积神经网络的训练,在CPU上训练出一个模型可能达数年之久。
直到从深度学习的开山鼻祖Geoff Hinton的学生Alex Krizhevsky在GPU上成功训练出突破性的深度神经网络之后,专用于AI硬件的概念才被各界所看重。
对于AI来说,算力与硬件架构同等重要,也就是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超算能力在AI的应用开始显得分外重要。
不论从目前国际产业竞争形势亦或是产业自身革新,AI超算背后的硬件和框架如何发展,将会是国内AI下一轮爆发关键基础。在国内AI赛道,华为作为全球顶尖的ICT基础设施和智能终端供应商,已经携“昇腾”处理器给出了完整的AI超算解决方案。
这对于国内AI的研发和应用效率的提升,毫无疑问是一场及时雨。
近日华为出席ISC(高性能计算大会)后,全球AI赛道产业链上下游给予了高度关注。
关键领域没有岁月静好,超算融合AI已风起云涌
国运之争的核心是产业实力的综合竞争,而AI已经成为国运之争中的一环。
国内三十年岁月静好的改革开放红利已经到了战略博弈的临界点,像AI这种尖端产业正在成为大国博弈的桥头堡。
硬件是AI算法迭代的基础,没有技术之上的硬件自主权,就如同只有施工图纸而没有钢筋水泥,难以摆脱被控制的窒息感。
2018年美国公布了超算“Summit”,这台超级计算机是由IBM在英伟达帮助下开发,它的峰值计算能力可以达到每秒20亿亿次。
更重要的,Summit是史上第一台既支持传统计算,也支持运行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超级计算机,机器学习和神经网络等运行都可以在其上实现。
今年6月23日,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榜单更新,中国以226台部署量位列第一,美国一114台名列第二,日本以30台位居第三。但是在TOP500的榜单系统,有333套采用了英伟达的技术。
我国的AI超算解决方案直到华为的达芬奇架构公布后才有系统的解决方案,中国在AI超算领域的研发和应用,还需要点一把火,加一把劲。
框架和硬件“两开花”,研发标准统一才是“战斗力”
华为在2018年7月创新推出针对AI计算的达芬奇架构,在项目下公布了“昇腾”AI处理器+AI开源计算框架“MindSpore”。
由于华为给出了从硬件到框架一整套的解决方案,特别契合当下AI超算硬件成为新基建的公共特性。
这将会对AI业态造成三个方面的显著正面影响:AI全行业渗透、提升开发效率以及降低算力成本。
1.全栈高算力平台,带动AI全行业渗透
在以往的AI开发中,架构、API、生态和运维都需要专门人才进行支持和管理,开发环境复杂,人才数量少,全球的AI人才供需比只有1%,只有三万核心专家。从行业上看,中国市场含有AI的应用仅有10%,全行业AI渗透率只有4%。
国内AI的研究很火热,2019年斯坦福人工智能索引报告显示中国的人工智能论文数量超过欧盟,但是行业应用有限。
要实现全面超越,形成产业聚集优势,亟需AI超算的基础设施,带动全行业的AI应用和转型。
华为的AI超算解决方案从硬件标准、运算集群和运维管理上都为应用者提供了统一方案。
在硬件标准上,“昇腾”的Da Vinci架构架构中含有Cube、Vector、Scalar三种计算单元,平均算力是业界算力的两倍。
基于“昇腾”处理器的Atlas集群在全球最快AI训练集群的基础上,部署了普惠性的AI开发平台ModelArts和CANN开发工具。
尤其是ModelArts,作为一个“一站式”的开发平台,让AI开发的各个环节,包括数据处理、算法开发、模型训练、模型部署都可以在ModelArts上完成。
这极大地降低了AI开发的门槛。这样一个专供AI的基础性商业超算系统已经成型。
基于这个系统,使用者可以极大减少资源调度成本,降低开发成本,最主要的是降低算力成本。
由于AI正在成为通用目的技术,使用场景会越来越广,同时也意味着后入场的行业引入AI的门票费会越来越高,华为的超算架构让更多场景与AI融合降低了门槛,促进了AI向全行业渗透。
2.自主框架MindSpore,开发态和运行态双重提速
由于华为配合“昇腾”处理器的自主计算框架MindSpore的全场景特性,“开发态”和“运行态”都有优势。
所谓“开发态”是指计算框架非常友好,显著减少模型训练时间和成本。而且能够适应不同的场景,包括端、边缘和云。
“运行态”友好是指能够让整个模型能够用最少的资源产出最高的效能。
MindSpore天然匹配昇腾全场景系列产品,能够让不同类型的算法都可以轻松接入,这无疑降低了研发人员的调试和让代码适应场景的成本。
而且这个计算框架能够实现自动并行,这对与模型的效率则有很大影响,开发者无需投入过多的时间再去修改并行代码,能够更好的专注于模型质量。
以上两点就是计算框架的开发态以及运营态的优势。
更重要的是因为框架针对华为“昇腾”处理器有专门的优化,所以在应用效率上可以更高。
AI+超算处于爆发前夜,行业拐点也如约而至
超算和AI领域的融合,国内很多企业在做相关探索,但大多是有心无力。
为什么是华为率先引领?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因素:
1、 华为拥有技术实力。华为2019研发投入达到1317亿元,研发占比15.3%,拥有85000+专利授权。
2、 华为拥有用户接受度。华为客户国家覆盖170以上,国家级备件中心122家以上,服务伙伴3900个以上。
3、 华为拥有行业高度。华为已经成为民族企业代表,在AI超算领域构建基础框架,不仅有商业价值,也与国内新基建下的AI战略相一致。
华为凭借自身在硬件领域的多年积累和行业前瞻,以创新的达芬奇架构为开端,为国内AI+超算这个关键领域填补了空白。
总而言之,昇腾是SOC、计算平台和产业生态,目前国内基于华为“昇腾”处理器已经有鹏城实验室、上海天文台等多个成功项目。从项目内容上看,既有国家重大项目,又有在天文学这类的尖端学科应用。
本次全球超算大会结束后,“昇腾”受到了各界广泛的关注,在新基建的的热潮中,将为全行业的AI化提供算力加持。
更重要的是,我们很有可能看到国内各界全面拥抱AI超算,同时拥抱华为昇腾AI的局面。
这将成为国内AI转型的关键节点。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文|编程浪子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每隔一段时间,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就会成为讨论的焦点,其中被提及最多的是2020年《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分析报告》里的一组数据:有89%的企业仍在初始状态下探索数字化转型路径,仅有3%的企业完成数字化深度应用。近日,华为在上海举办了“华为中国行2023·上海伙伴菁英会”。华为中国政企CMO邱恒在主题演
2023年7月6日,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届大会的备受瞩目的话题,据悉,在昇腾AI大模型的创新研发中,华为联手26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一支协同创新的“AI明星队”,云天励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科研院所等优秀团队
这几个月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现出的能力令世界惊叹。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经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让AI这个名词重回C位。过去在AI1.0时代,主要通过训练模型来实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等特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志刚2023年的IoT需要一个新故事。6月29日,涂鸦智能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企业级战略PaaS2.0,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四大开发服务,建立起IoT生态。对于这场发布会,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涂鸦智能美股股价上涨5.6%,来到1.87美元/股。近日股价稳定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