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的疯狂发掘到了什么程度?
一款设置在公厕的"人脸识别取纸机"刷新了公众认知。在历经大半个世纪的技术研究、堆叠、低谷期、突破过程后,我们正在见证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落地在多场景的全面爆发。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从梦想走进现实
在了解人脸识别技术研究发展的过往历史之前,笔者的既定认知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通常只会出现在科幻电影当中。直到五年前,马云在一场消费电子信息通信博览会上现场演示完成人脸识别支付才将笔者拉回现实。
现场演示环节,马云展示了支付宝的新技术"刷脸支付",刷了自己的脸"淘"了一件礼物送给了现场嘉宾。
这应该是笔者彼时的认知里,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离我们生活场景最近的一次了。不曾想象到的是,这次"人脸支付"演示不只是打开了关乎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认知的窗口,也推开了一扇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场景迅速落地的大门。
蚂蚁金服围绕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展开了一系列的生活场景落地探索工作。2017年,杭州万象城肯德基的K PRO餐厅正式上线了刷脸支付,2年时间,刷脸支付从博览会进入公众消费视野,这是支付宝刷脸支付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商用。
同一年苹果公司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搭载人脸识别技术的iPhone X亮相。用户可以利用3D面部识别(Face ID)传感器,完成解锁手机、刷脸支付等操作。到了2018年,智能手机迎来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的爆发,同时人脸识别将不再只是高端旗舰机的专属标签,带有人脸识别解锁的智能手机越来越平民化。
除了个人智能终端产品之外,凭借其在电商、安防、银行等领域的优势,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开始被广泛的应用于公共交通出行场景、线下消费支付场景、企业/住宅安全和管理场景等。
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应该刹刹车,划定好边界
人脸识别验证的过程包含人脸图像采集及检测、预处理、特征提取以及匹配与识别四部分。在算法的持续优化、数据体量的持续收集训练过程中,人脸识别技术模型变得越来越"聪明",其识别验证的准确率也不断提高。
在这样的进化过程中,人脸识别准确率"不靠谱"的疑虑逐渐弥散。但同时,一个新的问题引发思考——人脸生物数据具备唯一性,这些数据的泄露或将意味着人脸识别的安全性变得"不安全"。加上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现象下,我们该如何保障自身信息隐私?
人脸图像生物数据具备唯一性,这是人脸识别技术能落地的基本衡量要素。凭借唯一性的生物数据,在人脸识别的过程中完成比对、验证。正因为唯一性且作为生物数据的拥有者大概率不会通过面部重塑来改变人脸图像数据,一旦面临数据泄露,或将面临"死局",字符类数据倒是可以修改一个,人脸图像数据怎么修改?
在"男子戴头盔进入售楼部"、"人脸识别取纸机"这样人脸识别技术滥用的现状下,人脸图像数据的收集显得毫无门槛,那么谁来负责这些数据的安全性?谁又来保护我们的信息隐私呢?
技术是无罪的,但是对于技术的应用权限、场景探索应该划定好边界,制定标准。加速落地的人脸识别技术应用该刹刹车了。
文 丨 李民民 丨大叔丨 科技发烧友丨撰稿人 丨 伪设计师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脸识别技术已经逐渐的走进大众的视野,在一些高端智能手机产品功能中设置有人脸识别解锁功能。在火车站、高铁站进口处,也会进行人脸识别
10月20日,全国智能建筑及居住区数字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智能钥匙标准工作组(SAC/TC426/WG2)在合肥的卢深视有限公司以线上+线下的形式组织召开《智能门锁三维人脸识别应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第二次编制组会议
近日,上海智位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简称DFRobot)又上线行空板Python系列入门新教程—人脸识别之智能门禁,实现家中门锁通过人脸识别打开,避免因忘记携带或丢失钥匙带来的烦恼。
在不久前刚刚收官的“618购物节”中,家电、家居品类整体销售额较前几年明显增长,但相对应的销量却有所下滑。这意味着,市场的消费偏好正在转向“高端”,尤其是智能属性加持下的高端智能产品更是成为年轻的主流消费群体首选。
相信大家对人脸身份认证已经司空见惯了,比如生活中的人脸支付、身份校验、金融认证等等,但是人脸识别技术面临着多种欺诈手段,如照片、换脸、面具等。如果被恶意复制,将会给个人、集体或者社会带来很大的麻烦和威胁。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