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昆仑万维「天工」大模型发布在即,国产大语言模型成色几何?

 2023-04-11 15:46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大模型语言模型的出现引起了广泛关注。松果财经消息,昆仑万维和奇点智源合作自研的「天工」3.5即将发布,并将于4月17日启动邀请测试,而这也是中国第一个真正实现智能涌现的国产大语言模型。

一、「天工」3.5,“首”当其冲

在目前的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中,大模型是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然而,由于自然语言处理任务需要的是能够理解和推理的智能化,而非简单的模式匹配。因此尽管大模型的规模越来越大,但其实现的智能程度却并没有明显的提升。由此可见,能够真正实现智能涌现的大模型是非常困难的。

但在GPT热潮下,尽管困难重重,仍旧有不少企业推出了自己的大模型,那么天工3.5为何敢号称国内首个第一个真正实现智能涌现的大模型呢?据悉,「天工」3.5是由昆仑万维和奇点智源合作自研的一款大型语言模型,也是国内首个开放数据集的大规模语言模型。同时,「天工」3.5或将具有高度自适应能力和推理能力。

由此看来,天工3.5或将在理解和推理自然语言方面或将具有更高的能力和更广阔的应用前景,这样引人注目的发展前景与昆仑万维本身的综合素养息息相关。

二、厚积薄发,助推大模型本土化与智能化

「天工」3.5研发的背后,是昆仑万维多年的技术和数据资源积累,以及创新技术架构和算法优化,这些因素共同提高了昆仑万维研发高质量大模型的能力。

首先,多年来的技术积累和创新是昆仑万维能够做好大模型的重要原因之一。昆仑万维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知识,这为其在大模型的研发过程中提供了宝贵的支持。公司先后推出了多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人工智能技术和产品,如此前基于昆仑980 AI芯片推出的云端AI产品Kunlun AI Cloud,为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天工」3.5的研发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其次,强大的数据资源支持也是昆仑万维做好大模型的关键因素之一。语言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的中文数据集作为支持,这也是国内的语言模型企业面临的共同挑战。昆仑万维在自然语言处理和人工智能领域拥有丰富的数据资源,为天工大模型的训练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此,「天工」大模型不仅具有强大的智能涌现能力,还具有本土化特点,在语言和文化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昆仑万维将通过丰富的数据资源,天工大模型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语言的含义和语境,从而提升模型的智能水平和表现。尤其是在专业领域文本的处理和应用方面,昆仑万维的数据资源优势更加明显。这些数据资源的积累和优化,能够提高「天工」3.5的训练效率和性能,并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最后,创新的技术架构和算法优化是昆仑万维做好大模型的重要保障。在大模型的研发过程中,技术架构和算法优化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模型的效率和性能。作为国产大模型的代表,「天工」大模型在技术架构和算法优化等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未来,随着数据量的不断增大和技术的不断提升,「天工」大模型的智能涌现能力将会更加突出,模型的表现和效果将会更加优秀。

加上昆仑万维拥有的自主研发芯片技术,能够在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上同时进行优化,实现更高效的计算和更好的性能表现。这种自主研发的芯片技术为天工大模型的开发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使得天工大模型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进行训练和优化,从而达到更高的智能水平。

三、打造领先优势,「天工」将拓展应用场景、加强行业融合

随着「天工」3.5的发布,这个国产大语言模型在未来的发展中将会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松果财经对「天工」大模型未来的发展进行了一些预测和展望。

发展一,向着更全面、多样化的应用场景拓展。作为国产大模型,「天工」大模型在语言和文化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据悉,「天工」大模型胜任多种自然语言处理任务,例如文本生成、文本分类、情感分析等,但是在某些细分领域仍有待提升。未来,天工可以面向更多垂直领域开展应用探索,如金融、医疗、法律等。天工大模型可以进一步提升模型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为企业自动化解决文本处理方面提供帮助,降低企业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天工」大模型可以深入挖掘中文语言的特点和本土文化的内涵,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在中国本土市场的应用和推广。

发展二,加强与行业应用的结合。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技术创新与行业应用是相辅相成的。未来,「天工」大模型可以深入挖掘行业应用的需求和痛点,加强与行业合作,推动技术转化和落地。目前,天工大模型主要依赖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因此天工大模型可以进一步深度融合多种技术,如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实现更加全面的智能。例如,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可以将天工大模型应用于图像描述、自动图像标注等领域,从而实现对图像内容的更深入理解。

结语

昆仑万维之所以能够成功研发天工3.5大模型,主要得益于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强大的团队以及丰富的实战经验。未来,「天工」大模型将会继续发挥其技术优势和本土化特点,不断拓展应用场景和深化与行业的合作,面向更多的垂直领域,深度融合多种技术,以实现更加全面的智能,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来源:松果财经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讯飞会议耳机登上《新闻联播》,助力AI+办公新潮流全球加速普及

    据4月18日《新闻联播》报道,国务院总理李强在第135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期间,对包括讯飞会议耳机在内的智能硬件出海情况表示关心。生成式AI会议助手,让工作效率翻倍近年来,随着文字、语音、图像等处理能力跃迁,大模型摇身变为“助理”走入办公室和会议室,结合传统软硬件,使得办公和会议智能化。

  • 清华团队国产“Sora”火了 可一键生成1080p高清视频

    近日,生数科技联合清华大学发布了视频大模型「Vidu」,其强大功能引起了全网关注。该模型支持一键生成长达16秒、分辨率达1080p的高清视频内容,画面效果接近Sora。据悉,Vidu生成的视频画面流畅,细节丰富,逻辑连贯,呈现出高度接近真实世界的效果,并且几乎不会出现穿模、鬼影、运动不符合现实规律的

  • 从汽车到汽车机器人,不用再等100年

    ©自象限原创编辑丨程心20世纪50年代开始,世界所有的汽车公司都竞相开发操作简单,功能齐全的理想家庭用车。1950年,全球汽车总产量首次超过一千万辆。价格低廉、驾驶方便、油耗低的百姓汽车广受大众青睐。但从1888年,奔驰生产出世界上第一辆可供售的汽车至1950年,整整经历了60年,家用汽车才开始走向

    标签:
    智能机器人
  • 为何海尔智家能够做到“换新不厌旧”?

    在繁忙的城市角落,张先生的小公寓里藏着一个宝贝——一台20年前的海尔老式彩电。这台电视见证了他的拼搏、快乐和岁月的流转。虽然他对新科技并不感冒,但他的儿子小张对此却充满了好奇和热情。小张在线上看到以旧换新活动的同时,说服了张先生,并在手机上下单预约上门服务。没多久,服务人员便上门拆走旧家电,安装调试

    标签:
    海尔智家
  • 也谈谈AI洗稿

    前几天腾讯发了个公告称:平台巡查发现有些MCN和作者发布大量“AI洗稿”内容。并宣称要对“AI洗稿”行为进行打击,同时鼓励合理运用AI技术。其实我是想借此机会,给大家说说“AI洗稿”这件事,隐秘在黑暗角落里的赚钱行为。“洗稿”就是把别人的文章用AI工具修改润色一下或调整段落,然后再发到自媒体平台上,

    标签:
    ai智能
  • 竞逐智能家居大模型:美的“蓄力”,海尔“疾行”

    随着ChatGPT火热出圈,AI大模型便成为了各行各业必争的高地。

    标签:
    智能家居
  • 李彦宏新目标,押注AI原生应用

    文/道哥“未来,自然语言将成为新的通用编程语言。你只要会说话,就可以成为一名开发者,用自己的创造力改变世界。”4月16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Create2024百度AI开发者大会上表述了对未来AI人工智能发展的新一轮展望。自OpenAI发布ChatGPT大模型后,这股AI人工智能

    标签:
    李彦宏
  • AI算力竞赛加速散热技术变革,液冷方案获行业青睐

    进入AIGC时代,智算中心规模日渐庞大,服务器能耗与日俱增。如何降低智算中心能耗已成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关注的焦点。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数据中心总耗电量约2700亿千瓦时。当前,大部分数据中心仍主要采用风冷散热技术,在单柜密度、PUE值方面已愈发难以满足行业发展及绿色节能方面的要求,而冷板式液

  • 中国AIGC最值得关注企业&产品榜单揭晓!首份应用全景图谱发布

    “你好,新应用!”站在大模型落地元年,是时候喊出这句话了。从软件APP、智能终端乃至具身智能等等,AIGC开始席卷一切。大模型玩家、互联网巨头、终端厂商、垂直场景玩家纷纷入场,办公、创作、营销、教育、医疗领域相继被渗透……一个万亿市场,正在酝酿。站在浪潮起点,当下发展究竟如何了?机遇在哪?挑战如何?

  • 标准引领促转型 提升新质生产力——2024数字教育标准创新应用研讨会召开

    4月14日,以“标准引领促转型,提升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主办,锐捷网络承办的2024数字教育标准创新应用研讨会暨《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优秀及典型应用案例的颁奖活动在福州举办。本次会议聚焦赋能新质生产力和高校教育数字化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