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日新月异,人类生活方式正在快速转变,这一切给人类历史带来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奇点。我们曾经熟悉的一切,都开始变得陌生。”计算机之父约翰·冯·诺依曼曾这样说到。
在AI全面爆发当下,每一天都充满未知性,每一次新技术的出现都带动整个市场进入狂欢。尽管如此,前方的路最终将通往何处仍未可知,这也是大家最为关注且持续热议的话题。
直到最近,巴克莱发布的研报给出了一份答案,一份清晰的“AI路线图”,描绘了未来AI技术的演进路径,分别是聊天机器人盛行的“AI助理时代”、2025年至2026年逐渐成型的“AI代理(Agent)时代”,以及在2027年即将进入的“数字员工与机器人时代”三个阶段。
那么,延续这个节奏的市场又将书写怎样一段气势恢宏的历史。
历久弥坚的“助理时代”,有人已经开始“收网”
回顾来看,随着2023年ChatGPT、Sora的一鸣惊人,聊天机器人的孵化热潮迅速在全球市场蔓延开来,国外加快技术迭代,国内持续上演“百模大战”,何其热闹。
众所周知,时至今日,国内外的聊天机器人早已实现广泛应用。尤其在国内市场,基于聊天机器人生成的大模型已经完成无数次迭代,渗透至各行各业。
“AI助理”也从最早的聊天机器人演化出诸多细分类型,而日渐细化的AI大模型赛道,也逐步形成“哑铃型”的两极化特征。
一端是以openAI为代表,关注底层研发,对资金和资源高度依赖的科技巨头和基础模型厂商,一旦掌握突破性技术,就可以打造“强者恒强”的优势。
另一端则以百度文心大模型、阿里通义大模型、腾讯混元大模型为代表,从应用路径上着手,关注大模型与场景和行业知识的结合。虽然依赖于基础模型提供的能力,但最终应用落地于具体行业或场景中,可以为用户提供现实问题的解决方案或服务。
这其中,最早入局的百度早已完成市场覆盖,开始“收网”。IDC中国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大模型平台市场规模达17.65亿元人民币,百度智能云以19.9%的市场份额获中国大模型平台市场第一,而百度文心大模型已经拥有中国最大的产业落地规模。
2024年,大模型经历大洗牌的同时,产业落地也在显著提速。据统计,2024年上半年,大模型可统计到的中标金额约 9.38亿元,已远超2023年全年。从中标情况来看,百度属于中标项目数量最多(17个)、中标金额总数最高(9297万),而且覆盖行业也最多(多达6个)。
以千帆平台为例,该平台就已经上线了包括教育、人事、企业服务、文娱、医疗在内的5大行业、20多个场景的解决方案。
总体来看,过去两年的“AI助理时代”,市场不仅经历了产业大爆发,也完成了大洗牌,国内AI大模型有了更为清晰的前进方向,“助理”属性渗透至市场更多的角落,而作为最早入局的阿里、百度等先驱,也已取得丰厚成果。
随着时间的推移,“AI助理时代”正在向“AI代理时代”转变,各大平台和企业的思路和步伐也并未滞后。
备受期待的“代理时代”,是谁在“厉兵秣马”?
基于大型语言模型的出现,以及AI在语音交互能力和理解力的更上一层楼,为“AI代理”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助推力。
面对即将到来的“AI代理时代”,能够自主完成任务的AI代理将迎来被广泛应用的新阶段。AI代理与聊天机器人和助理有所不同,其不仅可以通过多次传递请求来完成复杂任务,还能减少人类的直接干预。
正处于预热阶段的当下,不少头部企业已经率先行动。10月21日,微软公司宣布推出10款“人工智能(AI)代理”,旨在帮助销售、客户支持、财务等领域的工作人员更好完成任务,同时推动AI在商业领域的广泛应用。
与此同时,美国AI初创企业Anthropic公司也宣布推出最新一代“克劳德”模型,其中一款“AI代理”具备使用计算机的功能。今年9月美国最大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服务提供商Salesforce也推出了自家的“AI代理”——Agentforce。
目前来看,国外巨头推出的AI代理落地产品多为电脑端的应用程序。但其实AI代理的应用场景还有很多。比如,信息通信、智能家居、医疗、金融服务等领域。
这其中,自动驾驶汽车何尝不是“AI代理”的具象化产物。 自动驾驶系统无需依赖人类输入,能够自主处理传感器数据,并进行导航、做出驾驶决策,以确保出行安全。
以特斯拉为例,其纯视觉自动驾驶方案践行的就是这一思路,“重感知、轻地图”,出行路线决策完全交由FSD系统自主处理和完成。尽管,月初特斯拉在Robotaxi Day上的展示让市场有所失望,但仍从侧面反映了市场对自动驾驶应用落地的高度期待。
除特斯拉以外,国内还有一家让人惊喜的企业,从“助理”到“代理”,百度似乎每一次都踩中“风口”。先有文心大模型,抢占AI助理时代的先机,后有自动驾驶汽车萝卜快跑,押题“AI代理时代”。
今年一季度,百度的业绩表现更是证实了这一点。多项业务受AI驱动增长显著,百度智能云营收同比增12%,AI收入占6.9%;AI重构百度搜索,11%的搜索结果由AI生成。此外,萝卜快跑在武汉的运营面积更是实现翻倍,一季度全无人驾驶占比超55%,3月成功实现全天候运营。
在技术和市场高速变化的今天,能够率先入场抓住机遇,这不仅代表了非凡的勇气,也预示着领先的实力。面对,即将到来的“AI代理时代”“机器人时代”,时代需要这样的精神。
走近“机器人时代”,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随着AI代理的进一步升级,AI或将迎来具象化、全面智能化的呈现,从而进入“数字员工与机器人时代”。
具体来看,在企业应用中,AI代理可能演变成独立完成任务的“数字员工”,在消费者市场中,智能机器人将开始逐步融入家庭生活,承担简单和重复性的日常任务。
尽管,“数字员工”这一概念早已家喻户晓。早期有以央视网小C、新华社小诤、人民日报果果、湖南卫视小漾等为代表的虚拟主播,为数字员工的应用定下基调,现在有以百信银行AIYA、哈尔滨啤酒哈酱、OPPO小布等为代表的“数字员工”,技术和应用都在逐步走向成熟。
然而,以上这些与当前提到的“数字员工”仍有所不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自主”和“独立”,后者显然是2.0版本。
随着大模型的持续升级,数字人(包含数字员工)的实操能力有望从助理,走向代理,甚至“主理”。因此,在加速探索大模型落地路径时,数字人被不少厂商视为先锋场景。
实际上这也是目前行业的共同发力的方向。AI数字人使用上的实用性和性价比,已经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如何通过相关技术来降低产品的使用成本成为了未来竞争的关键因素之一。
今年在首届中国数字人大会上,智谱携000号数字员工“华同学”与虚拟主持人“AI马凡舒”惊艳亮相。尤其在今年9月,百度曦灵数字人迎来4.0升级,制作门槛相应下降,效率和成本得以优化,同时综合能力也明显提升。
数字人的性能表现正在朝着超越真人的方向发展,这是全面智能化的表现。再来看,今年特斯拉、小米接连推出人形机器人,这无疑是AI智能体具象化的又一表现。
目前,特斯拉Optimus、小米Cyberone首选落地场景都是工业制造。相对服务业或家庭场景,工业场景更加安全可控,ROI更可观,商业闭环也更为聚焦且清晰。
具象化路径的第一步已然明了,留 给时代先驱们的,只剩砥砺前行。
而在未来,若能实现全面智能化与具象化两大愿景,并进行两者的再结合,那么22世纪的街头将有多“热闹”,或许会超乎我们的想象。
作者:土耳其热气球
来源:港股研究社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人工智能的商业模式,是要创造一个市场,而非一个算法”。这是世界AI泰斗MichaelI.Jordan的观点。而当前的全球AI市场,占据主导地位的中美双方,却也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执着于前沿技术的探索,后者则发力应用优化和商业化落地。南辕北辙的两个方向,或许已经无法直接进行排位先后、优
AI文生视频领域,几乎只剩Sora还是个期货了。最近两个月,国内外的AI-generatedVideo应用持续爆发,中国的快手、字节、智谱AI、生数科技、爱诗科技,海外的谷歌、Luma、Runway,格局如八仙过海。虽然不同平台水平差异依旧存在,但整体可用性已经大大提高,而且风格化特征也比较全面。唯
作为这一轮全球AI科技周期的风向标企业,自2023年初截至今年6月31日,英伟达股价翻了近7.5倍。然而,自6月创下了历史高点后,截至当地时间8月12日收盘,其股价回撤幅度约20%。同时,这一时期,英伟达多位高管也在持续抛售公司股份。据统计,在6月13日至8月9日期间,CEO黄仁勋已累计套现超5.5
大厂员工们的喜大普奔时刻,腾讯宣布“涨薪”了。具体内容:一是将服务奖,即「十三薪」,均摊到每月月薪中,折算后每月涨薪8%;二是将“易居”计划的年度房补,纳入月薪中。两项调整给新老员工的月薪带来了不小的变化。今年,裁员潮的阴影一直笼罩全球,但包括腾讯在内的国内互联网大厂却开始了一波“反向操作”,这背后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