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国际人工智能程序设计精英挑战赛(IAEPC)在香港中文大学成功举办。来自深圳的学生吴林林作为主办方记者团成员,采访了大会嘉宾: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议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IAEPC联合发起人黄锦辉先生。
在吴林林的采访中,黄锦辉教授勉励年轻人要像懂中文和英语一样懂AI,未来人人都有AI智能助手。但不论AI给到多么先进的建议,最终还是要人类自己来作出决定。
黄锦辉教授向吴林林透露,未来香港政府还将进一步发力AI,吸引更多科技精英。
以下是采访摘要(节选):
吴林林:黄教授您好,您曾经提到,香港需要做好“超级联络人”的角色,那么具体是如何联络AI人才的?
黄锦辉:香港政府一直在努力推动科技创新。无论是哪个社会或经济体,创新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这个过程中,当地与传统人才,可能无法完全满足需求,因此从外部引进人才和加强本地培训是非常必要的。香港政府在AI领域投入了大量资源,比如去年的财政预算案,未来政府会继续在AI推广上持续发力。
吴林林:从这次参赛的选手年龄占比来看,不少90后、零零后也积极投身于AI赛道了,并且占比还不小。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黄锦辉:我对年轻人有很高的期望。我认为,未来每个人都应该懂AI,就像现在每个人都懂中文或英语一样。
无论你未来从事哪个行业,AI都会成为必备技能。现在每个人都有手机,未来每个人可能都会有一个智能助手,比如deepseek和chatGPT。
你可以与它对话,它会给你建议。但我想强调的是,智能助手只是辅助工具,最终的决定权仍然在你自己手中。
教育非常重要,我从事教育工作,始终相信机器不能完全取代人类。无论AI提供多么先进的建议,最后的决定还是要由人类自己做出。
吴林林:您刚才提到:“是人做决定而不是AI”,您认为,在未来社会AI和人类的关系会是怎样的?
黄锦辉:最近网上流传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一位老板让智能助手订机票,结果智能助手打电话到前台,而接电话的也是一个机器。两个人(机器)开始对话,结果却是一场“悲剧”。
这提醒我们,如果我们只会用机器语言交流,可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未来,人与机器共存于社会是必然的,我们需要研究如何更好地与机器互动,同时也要关注道德和安全问题。我们不能仅仅把AI当作服务工具,而忽视了周围社会和他人。
正如中文里所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点非常重要。
吴林林:谢谢黄锦辉教授接受我的采访!
编者按:未来“人与机器共存”是一种必然。人们需要学习、研究如何更好地与机器互动,同时也要关注道德和安全问题。
AI不仅是工具,更是社会的一部分,青年科学家们需要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它。
在AI的开发和应用中,必须确保其行为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和伦理规范。只有这样,AI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的伙伴,而不是潜在的威胁。技术进步的同时,更需要坚守对人类社会的责任,确保AI的发展始终服务于人类的福祉。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