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Google再与军方合作,AI伦理的边界在哪里?

 2018-06-09 15:59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文|柯鸣

来源|

智能相对论

故事要从今年三月初说起。

今年三月,Google被爆料已经与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达成合作,帮助后者开发应用于无人机的人工智能系统,项目代号Project Maven。

消息一出,瞬间风起云涌,谷歌员工表达了对此项目的强烈不满。有员工认为Google在为五角大楼开放资源,助纣为虐般地帮助后者打造无人机监控技术;还有一部分人质疑Google如此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是否符合道德标准,他们认为五角大楼会将这一技术用于杀伤性武器,进而带来技术乐观派们从未想要造成的伤害。

随后,谷歌超过3100名员工联名请愿,上书CEO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达抗议。

Google再与军方合作,AI伦理的边界在哪里?2.jpg

谷歌员工联名上书Sundar Pichai

事情到四月底进一步发酵。有媒体发现,Google删掉了其沿用十八年的座右铭“Don't be evil”在公司行为守则开头中的三处强调。仅在准则的结尾,还留有未被删掉的一句:“记住,don't be evil,如果你看到了一些你认为不正确的事情,大声说出来!”

上周五,在每周一次的“天气预报”例会上,Google Cloud首席执行官黛安·格林(Diane Greene)宣布,Google将在这次合约到期后结束与美国国防部的合作的Project Maven

这无疑是一件大事。“胜利的消息”在谷歌内部疯传。随着一篇篇报道的蜂拥而出,这件事情似乎暂时以谷歌“向员工妥协、停止与国防部续约”的方式得以落幕。

但就在今天,谷歌CEO Sundar Pichai发表了署名题为《AI at Google:our principles》的文章,列出7大指导原则,并指出谷歌并不会终止与美军的合作。谷歌的反转让人唏嘘,虽然其明确了“不会追求的AI应用”,但技术作恶还是人作恶的问题,AI伦理再次引人深思。

AI伦理的边界在哪里?

如果说谷歌近期来不太平,那么亚马逊Alexa的日子也不好过。

亚马逊的Echo设备被指控未经许可将私人对话录音,并将音频发送给用户联系人列表中的随机一位人士。这距离上次Alexa被爆出“嘲笑人类”事件的吓人事件,还没过过去多久。

Amazon对Alexa一事的回应

这可远远不是个例。早在2016年,一个人设为19岁少女、名为Tay的聊天机器人在推特上线。这个微软开发的人工智能采用了自然语言学习技术,能够通过抓取和用户互动的数据,处理并模仿人类的对话,像人一样用笑话、段子和表情包聊天。但是上线不到一天,Tay就被“调教”成了一个满口叫嚣着种族清洗、粗野不堪的极端分子,微软只好以“系统升级”为由将其下架。

Google再与军方合作,AI伦理的边界在哪里?5.jpg

微软机器人Tay的极端言论

这着实让人细思极恐。智能相对论分析师柯鸣认为,随着AI弊病的凸显,AI伦理问题也将日益得到重视。AI伦理的边界到底在哪里?首先应该明确几个问题。

1.机器人是否成为民事主体?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机器人拥有越来越强大的智能。机器与人类之间的差距也逐渐缩小,未来出现的机器人将拥有生物大脑,甚至可以与人类大脑的神经元数量相媲美。美国未来美国未来学家甚至预测:在本世纪中叶,非生物智能将会10亿倍于今天所有人的智慧。

公民身份似乎已经不再成为机器人的难题。去年十月,世界首个获得公民身份的机器人索菲亚诞生,这也意味着人类的创造物拥有了和人类等同的身份,以及其身份背后所拥有的权利、义务、和社会地位。

而法律上的民事主体资格依然是AI伦理的分界线。在过去的一段时期,美英等国的哲学家、科学家包括法律家都为此开展过激烈的争论。2016年,欧盟委员会法律事务委员会向欧盟委员会提交动议,要求将最先进的自动化机器人的身份定位为“电子人”(electronic persons),除赋予其“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外,还建议为智能自动化机器人进行登记,以便为其进行纳税、缴费、领取养老金的资金账号。该项法律动议如获通过,无疑使得传统的民事主体制度产生动摇。

从严格意义上说,机器人不是具有生命的自然人,也区别于具有自己独立意志并作为自然人集合体的法人。若企图以机器人的行为过失定罪于AI本身,确实行之过早。

2.算法的歧视会有失公平

人工智能在判断上失误的一个指责,是它经常会 “歧视”。使用最先进图像识别技术的谷歌曾经陷入“种族歧视”的指责,只因它的搜索引擎会将黑人打上“猩猩”的标签;而搜索“不职业的发型”,里面绝大多数是黑人的大辫子。哈佛大学数据隐私实验室教授拉谭雅·斯维尼发现,在谷歌上搜索有“黑人特征”的名字,很可能弹出与犯罪记录相关的广告——来自谷歌智能广告工具Adsense给出的结果。

而这种危险并不仅仅是“另眼相看”本身——毕竟将一张黑人的照片打上“猩猩”的标签,只是有点冒犯罢了。而人工智能的决策正走入更多与个人命运切实相关的领域,切实影响着就业、福利以及个人信用,我们很难对这些领域的“不公平”视而不见。

同样,随着AI入侵招聘领域、金融领域、智能搜索领域等等,我们所训练出来的“算法机器”是否能够真正的万无一失。在求贤若渴的当代社会,算法是否能够帮助公司选出千里挑一的那个人,这都有待考究。

那么,歧视的来源是哪里?是打标签者的别有用心,是数据拟合的偏差,还是程序设计哪里出了bug?机器所计算出的结果,能为歧视、不公、残酷提供理由吗?这些都是值得商榷的问题。

3.数据保护是AI伦理的底线

网络空间是一个真实的虚拟存在,是一个没有物理空间的独立世界。在这里,人类实现了与肉体分离的“数字化生存”,拥有了“数字化人格”。所谓数字化人格就是“通过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勾画一个在网络空间的个人形象”——即凭借数字化信息而建立起来的人格。

而在AI环境中,基于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支持,其拥有着用户大量的使用习惯和数据信息。如果说“过往数据”的积累是机器作恶的基础的话,那么资本力量的驱动则是更深层次的原因。

Facebook信息泄露事件中,一家名为剑桥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的公司使用人工智能技术,针对任意一个潜在选民的“心理特征”投放付费政治广告;而投什么样的广告,取决于一个人的政治倾向、情绪特征、以及易受影响的程度。很多虚假的消息在特定人群中能够迅速传播、增加曝光,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价值判断。技术主使克里斯托弗·威利最近向媒体揭发了这个人工智能技术的“食粮”来源——以学术研究为名,有意攫取的5000多万用户数据。

退而言之,即使不存在数据泄露问题,对用户数据的所谓“智能挖掘”也很容易游走在“合规”但“有违公平”的边缘。至于AI伦理的边界,信息安全成为每一个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人”的最基本底线。

反思

在最近大火的一段关于AI伦理的视频中,艺术家Alexander Reben没有任何动作,但是通过语音助手下达命令:“OK Google,开枪。”

然而,不到一秒的转瞬之间,Google Assistant扣动了一部手枪的扳机,击倒了一颗红苹果。随即,蜂鸣器发出刺耳的嗡嗡声。

嗡嗡声响彻双耳。

是谁开枪击到了苹果?是AI还是人类?

在这个视频中,Reben告诉AI开枪。Engadget在报道中说,如果AI足够智能以预测我们的需求,或许有一天AI会主动除掉那些让我们不开心的人。Reben说,讨论这样一个装置,比是否存在这样一个装置更重要。

人工智能不是一个可预测的、完美的理性机器,他的伦理缺陷由算法、人们使用的目标和评估。但是,至少从目前来看,机器依然是人类实然世界的反应,而不是“应然世界”的指导和先驱。

显然,守住AI伦理的底线,人类才不会走到“机器暴政”的那一天。

附:谷歌的“七条准则”

1.有益于社会

2.避免创造或增强偏见

3.为保障安全而建立和测试

4.对人们有说明义务

5.整合隐私设计原则

6.坚持高标准的科学探索

7.根据原则确定合适的应用

【完】

智能相对论: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弈动 Dynamic·数智跃迁 博弈无界|2025TechWorld智慧安全大会在京召开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深度交织的时代浪潮中,安全的边界不断延展,技术的演进正引领产业迈向新一轮变革。10月24日,以“弈动Dynamic·数智跃迁博弈无界”为主题的2025TechWorld智慧安全大会在北京盛大召开。来自国家部委、院士学者、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权威专家与业界精英齐聚北京,共议AI安全、数

    标签:
    弈动
  • 瓯江论道:AI赋能绿色发展

    2025年10月25日,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之人工智能(AI)融合创新发展论坛在浙江温州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国际院士科创中心主办,中国投资协会能源投资专业委员会、温港院士科创中心承办,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中科先进技术温州研究院与温州市电力工程学会提供支持,以“瓯江论道-AI赋能绿色发展”为主题,

    标签:
    ai技术
  • AI云“分野”:阿里云们“卖铲”,火山引擎奇袭“MaaS”

    AI云“分野”:阿里云们“卖铲”,火山引擎奇袭“MaaS”

    标签:
    阿里巴巴
  • 未来5年,中国AI的“大洗牌”和“内循环”

    我觉得我们AI的目标是:从芯片设计到软件生态,全链路自主开发,建立可控的世界级AI体系。所以这是俺对未来5年中国AI圈的展望和判断。(1)2026年,英伟达造车、国产开车26年国产芯片会在推理和垂直场景上发力。以DeepSeek为代表,大多数AI大模型会以软件弥补硬件不足,所以训练和推理分开,训练就

  • H20芯片开卖即叫停,英伟达如何解围?

    文/道哥在深陷“后门”风波、接受网信办问询之后,英伟达的“特供版”H20芯片,又有了新消息。近日,美国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英伟达已悄然向其关键供应商——包括负责封装的安靠科技、供应高带宽内存的三星电子、以及承担后端处理的富士康发出指令,要求暂停所有与H20AI

    标签:
    英伟达
  • 真正的「国产英伟达」来了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一场关于“中国芯”的IPO审议,正把投资者们的目光锁定在上交所。根据上交所发布的公告,上市审核委员会已定于9月26日审议摩尔线程的科创板首发申请。作为中国半导体自主化浪潮中最受瞩目的“考生”之一,包括其创始人显赫的英伟达背景、高达80亿元人民币的募资雄心,以及在国产GPU领域取

    标签:
    英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