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世界机器人大会,一档名为《机智过人》的现象级综艺,让沉寂已久的机器人市场再次热闹了起来。且不同于前几年“雷声大雨点小”的概念游戏,商业落地开始成为机器人市场的主旋律。
随着人工智能热浪的滚滚袭来,机器人市场的爆红是意料之中的。蒸汽机、内燃机、电力等通用技术诞生后,催化出了一连串的创新应用,当人工智能也成为通用技术的时候,势必会朝着同样的方向发展,机器人或许就是人类最为直接的欲望。
只不过,《西部世界》、《机器公敌》、《机械姬》等描绘的场景还太过遥远,眼前的机器人还需要走好商业化的第一步。
一面是海水,一面是火焰
抛开“机器人”在科普界的概念不谈,这几年确实有很多投身机器人的企业出现,不乏已经上市的科技巨头,也有一大批雨后春笋版出现的初创公司。但聚焦到机器人商业化的视角上,看到的却是两种景象:一边是一轮轮热闹的新品发布潮,一边是迟疑、唱衰和感叹。
刚刚结束的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就有160余家机器人相关企业亮相,医疗机器人、投篮机器人、飞行机器人等等,有理由相信这只是机器人产业的冰山一角。更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国内机器人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9.7%,2017年产业规模近70亿美元,预计2018年将达到87.4亿美元。
但在硬币的另一面,国内和机器人相关的融资多集中在天使轮和A轮,金额也普遍在千万元以下,诸如优必选之类的独角兽仍然寥寥无几。这些小规模的资金或许可以帮助初创企业完成早期研发,距离量产和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排除半路夭折的可能。事实却也如此,2014年含着软银这个“金钥匙”诞生的Pepper,依靠语音识别、关节活动等迅速成为标志性产品,可到了2017年3月份就已经资不抵债。
优点科技CEO刘江峰曾一阵见血地指出:“现在卖得最多的家用机器人,基本上采用近似于传销、微商的模式,用户黏性不高,我觉得不会持久。”产业端的高速增长并没有吸引到理性的资本方,就连销量看起来还不错的产品,也大多是用机器人的概念忽悠消费者,我想症结大概有以下几点:
1、机器人是玩具还是工具?在2018年机器人大会前夕的机器人博览会上,有一个看起来有些恐怖的数据:推出教育类机器人的公司数占了全部服务机器人参展商的三分之一。这些教育机器人大多有着类人的外形,搭载了成熟的语音识别方案,然后完成某种指定的功能,比如幼儿的语言教育,比如青少年STEAM编程,可如果坐下来体验几分钟,会发现远没有口袋里的智能手机好用。无疑揭示了当前服务机器人的现状:机器人扮演的仍是玩具角色,不免有些鸡肋。
2、“场景化”被过渡消费。投身机器人事业的傅盛曾在自家发布会上公开diss同行们:“现在大量曝光的机器人产品,要么造价昂贵、无法在生活中找到应用场景,要么就是作秀,现有的人机交互技术,根本达不到它们所展示的惊人的水平。”可场景化就当真是出路吗?一个连多轮对话都无法实现了陪伴型机器人,未免有收智商税的嫌疑,拿到了所谓的场景红利,却无法满足深层次的需求。
3、高估了消费者的热情。即便是看起来距离商业化最近的猎豹,儿童陪伴机器人豹豹龙的售依旧高达9999元,核心部件无外乎类人的显示器和语音对话解决方案,瞄准的只是少部分“人傻钱多”的消费者。究其根本,目前的机器人仍处于弱人工智能阶段,用户想要的是科幻电影中的体验,机器人的布道者们却大谈情怀和梦想,把消费者的热情无限高估,销量低迷将是大概率事件。
To C、To B还是To G?
这里没有唱衰机器人产业或者某位梦想家的意思,而是对“机器人”价值的重新思考:大多数人的机器人情愫来自于科幻小说或者科幻电影,我们印象中的机器人是出色的生产力工具,和智能手机之类的消费品有着本质上的差别。
可很多尝试将机器人商业化的企业仍在继续智能手机的打法,试图培养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加速商业化落地。这种思路是否正确,现有的三类商业模式已经给出了答案:
第一类:To C类企业。艾媒咨询不久前发布了《2018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专题研究报告》,预计到2020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年销售额将超过300亿元。其实早在2014年的时候,中国就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诸如机器狗、扫地机器人、割草机等一类的家用机器人开始流行起来。
按照大多数科幻小说描述的场景,并不否认家庭机器人潜在的市场空间,只是需要解决两个前提:一个是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视觉的进步,机器人能够完成的不是扫地、割草等机械动作,还可以整理衣柜、冲咖啡等等;另一个是语音交互的不断迭代,进行相对自然的语音沟通。考虑到百度、谷歌的人工智能已经能够模仿人类打电话,自然交互维度上的进化似乎不太遥远。
可就现状而言,大多数To C类企业是把百度、科大讯飞的语音识别解决方案进行二次包装,不温不火的背后并非没有原因。
第二类:To G类服务。前沿技术很难直接商业落地,To G是一种理想的过渡方式,iRobot就是一个例证。在转型做机器人之前,iRobot主要为美国政府、军方、高校、研究机构提供战地救援、安保、太空探测等方向不同用途的机器人,期间还涉足过远程医疗机器人和会议机器人,直到2002年才转型推出消费类产品。
国内机器人市场也有着类似的轨迹,最先爆发的行业端,尽管机器人的商业化仍方兴未艾,诸如机械臂、骨科机器人等已经有了应用的先例,同时也有很多机器人企业瞄准了G端市场,比如针对政府机构、银行、医院等领域的服务引导机器人。
曾经是第一家获得“中国机器人认证”并拿到大量G端资源的棠宝,在不久前爆发出了创始人跑路、资金链断裂的消息,某种程度上折射了G端市场的残酷,迎合市场刚需,加速产品落地,或许才是机器人行业唯一的出路。
第三类:To B类产品。比G端市场更大的正是B端市场,至少在B端已经形成了一些亟待挖掘的刚性需求。
最为典型的就是物流领域。美团和优地科技等不久前在“无人配送”领域达成合作,优地科技的服务机器人“优小妹”已经完成楼宇配送试运营,机器人送外卖即将成为现实;苏宁、京东、菜鸟物流等相继将机器人引入智慧仓库,同样是利用机器人替代繁杂的物流运输工作;沃尔玛也即将推出自动拣货机器人“Alphabot”,如果试点顺利,机器人还可能会扩展到杂货配送服务……
相比于需求多元化的C端市场,B端明确的需求似乎更能满足机器人创业者的胃口,比如送外卖的机器人,需要解决的是机器人的无人驾驶、如何上下电梯和友好的交互,何尝不是在为C端应用解决技术痛点。而相比于市场规模相对狭小的G端市场,B端需求有着相对庞大的市场空间,To B或是机器人产业在当下最理想的商业模式。
别急,请先走好第一步
可以这样归结机器人市场的发展周期:机器人的商业化演进将是G to B to C的过程,就连看起来一枝独秀的优必选,营收也以To G和To B为主。不那么理性的是,目前80%的机器人企业集中在陪伴型机器人,直接跳过B端面向C端市场,“大跃进”仍然是逃不掉的过程。
至于为何会出现急于商业化的乱象,离不开两个现状。
一方面,摸石头过河是一种常态。机器人何时会像科幻电影里那般普及,没有人能给出准确的时间点,跟着风口走似乎是永远不会错的选择。特别是在人工智能的热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自然出现了不同的解读:“激进者”如傅盛,押注人工智能的进化速度,并一口气发布了五款机器人;优地科技COO刘大志像是一个“保守派”,“目前的机器人是弱人工智能,是提升效率的工具,是帮助人来解决简单复杂的工作。”到底哪个方向是准确的,恐怕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
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的畸形市场。营销最闹腾的机器人企业往往在追风口,而那些默默做研发的企业又缺少足够的亮相机会。美团打造“无人配送”战略,是为了将无人驾驶技术运用到外卖配送,推出开放平台,通过联合不同的合作伙伴,加快无人配送的落地,在选择合作伙伴时,第一批加入平台的有优地科技、智行者等业内相对“陌生”的创业公司,其中优地科技的前身是UT斯达康的终端事业部,曾经是给英伟达做无人驾驶的方案公司,目前也是国内唯一同时进行室内室外无人配送的机器人厂家。外界对机器人市场仍像是雾里看花,可如果只有产业链上游的企业才能分辨出清浊,不免有一些病态。
两个因素的叠加,不可避免的出现了急于求进的心态,2014年至今已经有大批的创业者死在路上,借助机器人商业落地的东风,在消费者市场制造影响力,抢先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也不失为一种可行之策,即便有些冒险的成分。
诚然,新一轮的机器人热让外界嗅到了商业化的苗头,也有几家科技巨头陆续入场,可这毕竟还不是一个水大鱼大的市场,用户需求何时爆发,销量何时走出低迷,仍然都是未知数。所以,别急,请先走好第一步。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2020年11月18日,哔哩哔哩(以下简称b站)CHINAZ100首届颁奖晚会放出榜单,云鲸成为最受年轻人喜爱的100个产品之一,并最终荣登百大产品top25榜单。
目前,人工智能行业大大的提升了商业和社会经济效益,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作为数字科技公司的玖富集团也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研发了小易机器人等一系列AI产品,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玖富集团的人工智能吧!
1月6日,河北石家庄市藁城区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1月18日,石家庄新乐市全域、邢台南宫市全域调整为高风险地区。石家庄的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市所有社区、实行闭环管控的时候,却有这么一位特别的“人”主动踏上了从深圳前往石家庄隔离区的行程......
近日,深圳科卫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深圳科卫)凭借核心知识产权、创新研发实力及专业研发技术团队,经过企业申报、专家评审、机构审核,及国家科技部备案、公示等近半年的严格考察,喜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
上海傣妹品牌管理有限公司于1997年在安徽芜湖成立,总部而后迁往上海,成立之初就以其极具傣族风情的环境设计、独特的口味、优质的服务和低廉的价格成为餐饮业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近日,坎德拉(深圳)科技创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坎德拉”)完成3.75亿元B轮融资,由多家机构共同投资。从该赛道来看,成立于2016年的坎德拉科技是行业首家室内外一体化智能服务机器人供应商,拥有L4级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能力
让智能汽车的刚需功能更加标配和完善,让消费者在购买产品的时候也能够更加放心。这将是整个行业进入高速发展的必要基础,是汽车之家对于行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贡献。
北京时间4月1日早间消息,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基金今日宣布,其联合美国智能机器人公司及中国飞机杯第一品牌leten雷霆暴风研发的、专供海豚打飞机的爱的保健杯——海豚1号正式在雷霆暴风东莞智能工厂出厂,首批1000个产品已经投放在目标海域。
2020年6月18日凌晨,武汉市黄陂区某居民家中发生入室盗窃案,犯罪嫌疑人面部被明显刻意遮挡,无法进行相应识别,在以往,这将给案件侦破带来一定难度,但此次的情况则大不相同,民警迅速通过步态大数据平台,对作案现场附近的视频信息进行分析
四年前,小爱同学带着小米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景,来到了这个世界。它懵懂却又充满着新生的活力。秉持“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的乐趣”的理念,从2017年到2021年,小爱同学承载着期待一路成长
A5创业网(公众号:iadmin5)3月31日报道,近日柯洁在个人社交媒体上说起了对围棋人工智能的看法。他直言,并不希望AI出现,因为它的出现让围棋失去了当年的美感。
刚刚结束的AWE上,各大厂商争相斗艳,关于家电、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慧娱乐、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诸多领域的创新成果让人应接不暇。
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到:要在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基础核心领域,制定实施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瞄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集成电路、生命健康、脑科学、生物育种、空天科技、深地深海等前沿领域,
3月25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新浪AI媒体研究院承办的“媒体智能传播无限”智媒发展论坛暨《中国智能媒体发展报告(2020-2021)》发布会在北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