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剑锋
医疗作为与大众切身利益相关的话题,一直以来也是社会非常看重和关注的民生问题,政府的相关政策的推行和医疗行业的不断改革无不都有围绕民众的医疗健康问题展开的谈论和研究,但是无论考虑的多么周全,由于目前医疗环境的格局限制,依旧存在很多我们无法考虑到和解决的困难。
尤其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医疗资源的极具不平衡,如何解决未来日益增长的庞大老龄化人口的医疗健康问题,将会成为国家医疗的巨大压力和负担。
人口老龄化带来医疗资源的严重不足
据截止2016年底的数据显示,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超过2.3亿,占总人口的16.7%;预计到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8亿,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比现在美、英、德三个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老龄问题将成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新挑战。
与此同时,解决庞大的老年人口医疗健康问题也存在巨大的挑战。纵观目前国内医疗环境,城乡医疗资源分配的不平衡,医护人员的严重缺失和专业水平的极具差距都在很大程度上给国家医疗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在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下,急需有一种既可靠、又能全面解决医疗资源缺失的方式方法出现。
刚好随着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在赋能各行业中取得了很好的表现和较成功的落地项目。尤其是在赋能医疗上的成果,让大众看到了希望,众多的行业人士纷纷转入研究智慧医疗,希望能够在智慧医疗上有大的突破。
AI医疗有效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压力
目前人工智能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强人工智能,而目前我们正处于弱人工智能时代,也就是人工智能能够在某一方面或特定的领域的能力要强于人类,但是在综合能力上面人类是强于人工智能的。
对于AI医疗来说也同样如此,目前处于弱AI医疗阶段,简单的来说就是目前AI医疗的应用场景只适用于医疗行业的某一个简单的环节或者某一项重复、固定的流程和工作。而诸如临床诊断和医学研究这种需要深入灵活动脑的环节人工智能还无法完成。
诸如速途研究院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AI医疗行业研究报告就明确显示,目前AI医疗的应用场景主要适用在虚拟助理、药物挖掘、医学影像、健康管理、辅助诊疗、医院管理、疾病风险预测以及辅助医学研究报告等方面。而目前AI医疗应用最热的还是医学影像以及疾病风险预测方向。
虽然目前处于弱AI医疗阶段,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仍旧可以缓解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带来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压力,比如AI在通过大量的医学数据深度学习之后,辅助医生读取CT影像,早期的癌症筛查,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医疗人员不足的压力和误诊、误判的压力。
其实这些问题互联网巨头BAT早已经解决,2017年7月,阿里健康、万里云对外发布医疗人工智能系统“Doctor You”,可在半小时内读完九千张CT影像,可以说是效率是人类的上千倍。2017年8月,腾讯发布了AI医学影像产品“腾讯觅影”,利用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技术辅助医生进行早期食管癌筛查。
同样,百度研究院也在今年6月份发布了一种名为“神经条件随机场”的AI算法,拥有强大的肿瘤病理切片检测能力,将为癌症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助力,其检测准确率甚至超过专业病理医生,并突破此前最高记录。
AI医疗目前仍旧存在诸多需要突破的壁垒
尽管AI医疗在一定的程度上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和突破,但是由于AI自身的技术限制和整体环境的影响,AI在赋能医疗上面并没有达到很完美的状态,仍然有很多无法突破的壁垒。
诸如亿欧智库发布的《2018中国医疗人工智能发展研究报告》里面讲到,AI医疗发展存在四大挑战:
其一是数据数量问题:中国医疗整体数据量大,但针对不同病种的数据量和质量参差不齐,有些病种的训练数据缺乏;健康大数据孤岛问题有所缓解,但仍未达到深度学习的阶段。
其二是数据质量问题:AI数据处理中标注的准确性关乎结果的准确性,近两年之内还是需要大量医生去标注。药物研发中的数据质量对于研发效率的提升至关重要。
其三是人才问题:AI算法人才与医学人才知识体系不同,如何融合各自优势发挥最大价值,值得企业思考。
四是市场问题:医疗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早落地的领域,但是医疗的特殊性对产品的要求会更高,从认识到被接受再到相应支付体系的完善,以及到医保的接入,都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
写到最后
无论是AI医疗有多少无法突破的壁垒,总之如果回到主题上,在一定意义上来说,AI医疗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人工老龄化所带来的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的压力。
另一方面AI医疗在未来带来的庞大市场价值驱使巨头企业和资本不惜花重金投入AI医疗的研究,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AI医疗在研究上所需要的资金支持,为AI医疗能够进一步突破提供了后驱动力。
【陈剑锋,科技自媒体人,长期关注AI和IoT等前沿科技,微信公众号:剑锋撩科技(cjftmt)】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展望科大讯飞的2022,“讯飞超脑2030计划”发布,科大讯飞全面锚定虚拟人、虚拟宠物,在雄厚的技术能力和丰富的场景经验支持下,持续验证着其面向新场景、新领域的创新能力,也在加速转化成为其未来5到10年的业绩支撑点。
如今,人们对不受空间、时间限制的智能化、科技化家庭健身服务需求日益迫切,AI智能健身已然成为大众健身新诉求,广东中科凯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新兴崛起的智能健身研发企业
1956年8月,以香农为代表的一群科学家在达特茅斯学院,围绕着“用机器来模仿人类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智能”这个主题,创造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这个影响深远的概念。
近日,人工智能学术与产业界的权威年度盛会“MEET2022智能未来大会”召开,会上公布年度人工智能领航企业、人工智能创业领袖等榜单。其中,影谱科技创始人姬晓晨女士入选2021年度人工智能创业领袖,成为唯一上榜的女性企业家,同时上榜的还有商汤、旷视、依图、第四范式、地平线等企业领袖。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