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AIOT赋能智能家居开启全屋智能,单品到场景思维转变问题仍旧不少

 2019-03-22 14:21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AWE 2019,比以往更热闹,但更统一。

热闹之处在于,本是一个家电展,随着参会互联网企业的增多,更多专注云计算、大数据、AI、IOT技术的独角兽及创业型企业也开始参会。统一之处则因为,所有厂商都卯上了AIOT。

譬如传统厂商,海尔发布全球7大品牌智慧家庭成果及成套新品套系;美的发布了其首个互联家电品牌“布谷BUGU”的AI布局;TCL发布了多款涉及黑电及白电的多款全场景智能终端新品;创维、海信、三星、康佳、长虹等一众老牌家电厂商也展出了以AIoT智能家电产品矩阵。除了传统厂商,小米生态链企业云米一口气发布了56款智能家电新品。

至于IT及互联网企业就更不用多说,除了华为、京东、360等参会常客,专注语音识别的人工智能的科大讯飞、云知声、出门问问等企业,均在会上展出各自的软硬一体解决方案。总之,所有企业都在ALL IN 智能全场景,也就是近两年常提的全屋智能。

从智能单品到智能套装,再到现在的全屋智能,智能家电从简单联网到现在融入AIOT技术的智能交互,越发智能。产品迭代逻辑未变,但全屋智能与智能家电的产品理念已有不同:智能家电注重产品智能化,全屋智能则更强调场景化的智能家电协同。

因为全屋智能场景化思维与智能家电单品化思维的不同,导致不同厂商对全屋智能的理解也有不同。结果是,虽然当前整个市场都在全力推广全屋智能,实际的产品体验却良莠不齐。可以这么说,目前的全屋智能概念更多,问题不少,距离真正的全屋智能尚有距离。

全屋智能强调场景协同,而非家电多么智能

 

之所以称之为全屋智能,首先是家电都已实现智能化,其次是家电产品可以根据环境及人本身自动化运转。这两点都很重要,但我想说的是,全屋智能的重点并不在于家电有多智能,而是在于智能家电能否在各类家居生活场景中能否协同工作,以及协同工作能否达到更好的效果。因此,全屋智能的核心关键点在于场景智能化,而并非家电智能化,它更强调基于生活场景的多品类智能家电协同作业。

如果你还没明白,可以通过下面的几个场景,来体会传统电器、智能家电与全屋智能的区别。

传统电器应用场景:传统电器的生活场景是这样的,你回到家里发现客厅有异味并且很热,这是你会打开空气净化器改善空气质量,然后再打开空调降低温度。

智能家电应用场景:智能家电的情况则是,你回到家后,或者在单位时就能用手机或者语音控制智能家电。

全屋智能应用场景:当你回到家后传感设备感应到到你及环境情况,会自动打开场景内的净化器、空调、加湿器等所有设备协同工作,以在最快时间内为用户打造舒适的生活环境。并且,智能中枢还会牢记这个场景数据,以后你还可以远端操控。

由以上对比可以看出,面向应用场景的全屋智能真正实现了家居智能化。所以,全屋智能虽然也基于智能家电,但是它可以打破智能单品之间的连接孤岛,使得多品类智能家电实现协同工作的最大化,进而为用户创造更加舒适温馨的生活空间。

互联难兼容差场景少,仍然面临的三大难题

 

全屋智能理念大势所趋,并已得到一众厂商的全力推广。但因为厂商对全屋智能理念理解以及技术底蕴的不同,导致某些品牌全屋智能产品在体验上并未达到用户预期,同时存在一定的借势营销现象。事实上,从技术层面而言智能家居存在的问题,全屋智能仍旧存在。至少,不能解决以下几个难题,全屋智能体验就得不到改善。

首先,智能家居设备之间无法互联互通。一些品牌虽然也打着全屋智能的旗号做营销,但只实现了设备联网,并未真正实现设备间的互联互通,设备之间无法协同工作。这样的连接方式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全屋智能。致于不同品牌无法互联的情况就更征程,一方面因为缺乏统一的协议标准,另一方面则在于厂商于竞争及利益方面的考虑。

其次,兼容性差。目前全屋智能解决方案多以自有品牌为主,很少能够兼容其他品牌产品,或者仅兼容某几款产品。这与家电厂商的开放性有关,多数厂商都有自己的智能家居平台,都不想进驻其他厂商的平台,力求以平台推广自家产品。结果导致用户无法选择多品牌产品,可购买的解决方案单一。在这方面,需有一个大平台能够支持现有各种协议,以连接所有品牌电器,方能提高用户体验。目前来看家电厂商平台竞争激烈,这个任务最终可能由不做电器的纯平台厂商来完成。

第三,应用场景局限性。全屋智能因应用场景而生,它是面向多个场景的综合解决方案。只有厂商能够尽可能多的挖掘细分用户场景,才能以此衍生更多解决方案。如果厂商不了解场景不懂用户需求,就会导致其应用场景有很多局限性,不能更好的为用户提供服务。对比之下,消费者自然会选择细分场景更多的品牌。

说简单点,全屋智能最终考验的是厂商把控场景的能力以及连接适配的能力。厂商能够解决以上三个问题,全屋智能将会成为厂商销售的利器,并能为用户体验锦上添花。若无法解决这些问题,也就只能成为厂商营销的噱头,其用户口碑亦会随着产品销量的提升而大打折扣。

想要获用户认可快速起量,需解决三大重要前置

游戏玩家们知道,很多游戏都需要前置准备,即将游戏运行环境构造好,才能更好的体验游戏。全屋智能目前也是这等状况,面对体验上的良莠不齐,厂商不能仅推广全屋智能,要保证体验还需在前置上下功夫,毕竟网络稳定性、互联以及安全与全屋智能的普及重度关联。

因此,想要实现快速推广全屋智能,需要解决三个重要前置:

第一,更稳定的联网环境。将联网稳定性放在首位,是因为没有稳定可靠的联网环境,就无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面对时断时续的网络,再好的产品再多的功能也无法让用户给予好评。所以,要推广智能家居尤其是全屋智能,首先要保证用户有足够稳定的家庭网络,抛开网络稳定性谈全屋智能体验都是瞎扯。这方面,已经得到了某些厂商的重视,并在解决方案中有所体现。

第二,互联互通的重要性。事实上,中国家电高速发展的这些年,一些品牌的某些品类已经在用户心中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譬如说到洗衣机与冰箱,肯定就会想到海尔;提到空调,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格力,还有其他很多家电品牌都是如此,即便某些厂商有很多的原创科技。用户的多品牌需求与厂商的单品牌全屋智能是相违背的,需要一定的时间去过渡及转化。

站在用户角度,多品牌产品之间的互联互通是非常必要的。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可能用户宁愿选择多品牌组网“伪全屋智能”,也不去考虑单品牌全屋智能,势必会造成体验下滑。解决此问题的逻辑,首先需要厂商接受现实,并在现阶段通过多协议支持来满足用户对于多品牌家电的需求,以后再慢慢转化用户认知,以更高的产品质量及口碑赢得用户芳心,进而突破用户固有的品牌认知,最终打造全屋智能品牌新形象。

第三,安全问题刻不容缓。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在满足最近本的生理需求之后,最重要的需求就是安全保障。这个理论面向人性,适用于所有领域,智能家居行业亦不例外。的确,智能家居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舒适便捷,但若不能保证数据乃至人身安全,那么大可不必选择智能家居。

如果厂商的智能产品在安全方面不能让用户放心,或者全屋智能场景存在安全问题,势必会让很多客户对此望而却步。所以,想要更好的推广全屋智能,必须解决安全这个重要的前置。

当然,智能家居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痛点,譬如操作繁琐、系统不稳定、同质化严重等。但相对而言,网络稳定、居家安全及互联互通这三个点,对全屋智能推广与普及的影响更大。

最后,再提一下老生常谈的价格问题。能够互联互通可保证安全同时场景足够细分的单品牌全屋智能,诚然可以保证用户体验,但动辄数万元到十数万元的高昂价格,却无法满足中低端用户以及有多品牌产品需求的用户。

这里不说价格因素如何影响用户购买行为,从产品体验角度而言,全屋智能起不了量,意味着数据不充分,也就会进一步影响产品的交互体验。这种情况下即便细分场景再多,也无法促成产品快速迭代,同时意味着体验缺失,继而造成口碑下降。

相较于传统家电,智能产品用户数量重要,还是用户质量重要,相信每个厂商都有自身考量。

【王吉伟,关注TMT与IOT,专注互联网+及企业转型研究。公号ID:jiwei1122】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智能照明“暗潮涌动”

    在技术持续升级、消费者观念发生转变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与智能相关的设备销量逐渐走俏。能够为人们带来便捷、舒适的智能家居产品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行业日渐火热,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作为智能家居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照明,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

    标签:
    智能家居产品
  • 2023春季新品发布,添可再一次诠释了品牌不设限发展价值

    智能家电是当下最热门的消费品类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智能家电不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清洁、烹饪等功能,还能够通过智能互联、数据分析、个性化定制等方式,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健康、美好的生活体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中,添可作为一家智能科技创新公司,以其高端智慧生活电器产品,在行业内树立了

    标签:
    智能家居产品
  • 深耕与破局,萤石引领智能家居新走向

    在3月24日的春季新品发布会上,萤石发布了TVStudio,这款外形酷似机顶盒一样的产品,一屏变三屏,电视屏摇身一变成为互动屏,中控屏和娱乐屏。

    标签:
    智能家居产品
  • CES 2023:中国智能家居品牌XWOW晓舞发布全自动洗地机器人,揭秘黑科技

    美国时间2023年1月8日,全球最大的科技展会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InternationalConsumerElectronicsShow,简称CES)在美国拉斯韦加斯完美落幕。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科技盛会,始于1967年的美国CES一直被视为国际电子科技产业的“风向标”,每年都会涌现大量的新

    标签:
    智能家居产品
  • 让旺事发生 顾家家居&旺旺联名快闪店“顾家奇妙旺事屋”惊喜亮相

    一个是满足“向往生活”家居品牌,一个是贯穿儿时记忆的快乐符号,当顾家家居和旺旺相遇,将打开什么样的奇思妙想?12月27日,顾家家居和旺旺联名打造的快闪店“顾家奇妙旺事屋”于杭州银泰落地,一同让“旺事”发生,为即将到来的新年送“旺”。

    标签:
    智能家居产品
  • Manus官网突现“地区不可用”提示,中国区业务战略性调整引关注

    四个月前邀请码炒至10万元,如今官网变灰、社交账号清空,这家AI新贵的闪电迁移折射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潮涌。7月11日,打开Manus官网的用户发现一则突兀提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而就在不久前,这个位置还显示着“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的乐观声明。同时,Manus官方微博和小红书

    标签:
    ai智能
  • 摩尔线程估值超 250 亿,「中国英伟达」冲刺科创板

    文/十界来源/节点财经一场围绕算力自主的竞赛,正在科创板上演。近日,国产全功能GPU厂商摩尔线程递交科创板招股书,拟募资约80亿人民币,成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拟募资规模最大的冲刺者,也打响了“国产英伟达”上市的第一枪。据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主营全功能GPU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以自主

  • 百川智能高管集体跑路!王小川的医疗AI还能赢吗?

    “AI大模型六小虎”百川智能危机重重。这是前搜狗CEO王小川创办的AI公司。昨天就爆出新闻,百川智能的联合创始人离职,这是王小川入局AI的第一道大坎。接下的成败非常关键:(1)拿下河北(2)学习科大讯飞百川智能离职高端概览:(1)2025年7月10日,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谢剑将离职。他是百川只能的

  • 百度智能云PaddleOCR 3.1正式发布:关键能力支持MCP

    百度AI团队今日正式推出PaddleOCR3.1版本,以突破性的多语言组合识别(MultilingualCompositionPerception,MCP)技术为核心,彻底重构复杂文档处理边界。此次升级标志着OCR领域首次实现对同一文档内任意混合语言文本的精准识别,为全球化企业、跨境业务及多元文化场

    标签:
    ai智能
    ai技术
  • 宇树科技加速冲刺科创板IPO,人形机器人龙头估值飙至120亿元

    “宇树已形成硬件、算法、场景联动的业务飞轮,自研率超95%的技术壁垒让其成为全球机器人赛道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在追加投资时如是评价。7月7日,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宇树科技投资方处获悉,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Robotics)已明确计划于科创板IPO,预计

    标签:
    宇树科技
  • OpenAI推出GPT-5:AI大统一时代的到来?

    推理与多模态的终极融合,将彻底终结用户在不同模型间切换的烦恼。7月7日,OpenAI正式确认将在今年夏季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这一突破性产品将整合现有的多个强大模型,特别是融合专注推理能力的“O系列”与具备多模态功能的“GPT系列”,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统一体验。OpenAI开发者体验负

    标签:
    chatgpt
  •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高考一结束,忙坏了海内外一众大模型。豆包、DeepSeek、ChatGPT、元宝、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掀起了一波“AI赶考”大战。据悉,去年高考期间,大模型的成绩才勉强过一本线,今年集体晋升985。据悉,豆包甚至过了清北的录取线。头部大模型在高考“考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中小AI创企的处境却日益尴尬

    标签:
    ai智能
  • 大模型抢滩高考志愿填报,能否顶替「张雪峰」们?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标签:
    大模型
  •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