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密码到指纹支付,再到如今的人脸识别、虹膜识别、声纹识别等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技术更迭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
重复注册作为APP在推广过程中常见的“被攻击”手段,一直让各大APP运营者感到头疼。平安科技提供APP人脸防重复注册方案,将人脸识别技术的融入应用起到防范作用,这得益于人脸具备的唯一性、稳定性和精准性,保证APP在注册时一张人脸对应一个账号,让“别有用心”之人,无处遁行。
同时,为防治恶意者伪造和窃取他人的人脸信息用于身份认证,人脸识别系统需具备活体检测功能,即判断提交的生物特征是否来自有生命的个体。但活体检测对算法、技术的要求十分高,一直是业内难以攻克的难点。
近日,平安科技在活体检测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新增眨眼动作检测,对通过质量检测的人像帧数据做眨眼(睁闭眼)识别,保持人脸连续性,人脸丢失则重新检测,成功检测到三次动作即通过。此次人脸活体技术的突破,为业内领先水平。
从安全性上看:
给安全做加法,人脸检测+图像质量评估+眨眼动作检测+后端活体检测。平安科技采用3秒眨眼检测人脸,眨眼是专门训练的动作检测模型,且内置了静默活体算法,此算法优于通过关键点相对距离计算出的动作,更优于唇语识别。除此之外,平安科技活体检测,还设置了第二道安全防线:后端静默活体检测,可以对前端漏掉的极少负样本,再次拦截。
从体验上看:
保证高精准识别率的同时,增强用户体验。常见的活体检测方式为,扭头、眨眼、张嘴,看似安全的多种动作监测下,存在着一定漏洞,首先该动作需要用户配合,且整个检测过程耗时较长,用户体验差。同时,在识别过程中由于暴露提示信息,容易遭到相应的伪装攻击。
相比市面上需用户配合多动作的模式下,平安科技活体检测做到:只需用户3次眨眼,便能检测人脸到眨眼通过,整体流畅无阻。
平安科技活体检测新增前端活体检测功能,针对不同类型的负样本进行模型优化。能识别检测出纸张照片、电子屏翻拍等,有效打击目前存在的攻破手段:人脸图片/照片打印、人脸图像视频显示器播放等。平安科技人脸活体检测技术可在移动端平台进行运算,应用于移动端Android、iOS平台。
和其他依赖大数据、依赖人工智能的技术无异,人脸识别系统的关键在于是否拥有核心算法,但空有算法没有实际落地检验,那便是空谈。得益于近年来在多个领域的深耕细作,平安科技目前已经在应用场景、大数据、机器学习算法和专业人才队伍等各方面积累了核心优势,所涉及涵盖银行、证券、保险、医疗健康、安防、教育等200多应用场景。
实现技术共享,让人脸识别等生物识别技术助力各领域的高效运作,平安科技正在这样做。未来,平安科技也将继续用AI技术赋能各领域,实现不同应用场景下的解决方案,让各行各业都可以共享领先的AI技术。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瑞芯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芯微”)正式发布新一代机器视觉方案RV1106及RV1103,两颗芯片在NPU、ISP、视频编码、音频处理等性能均有显著升级,具有高集成度、高性价比、低待机功耗的特点。RV1106及RV1103为普惠型方案,旨在助力更多行业伙伴高效实现机器视觉产品的研发及落地。
目前我国确实有了较强的产业基础,但产业尤其是高端装备制造业,在基础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巨大的差距。“我国目前做了很多应用创新,但同时也忽视基础领域的发展,在基础的材料、元器件、管理理念、人才培养上都存在痛点,这也包括传感器;接下来我国应该夯实实体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政府应加强基础研究的扶持和引
近日,人工智能学术与产业界的权威年度盛会“MEET2022智能未来大会”召开,会上公布年度人工智能领航企业、人工智能创业领袖等榜单。其中,影谱科技创始人姬晓晨女士入选2021年度人工智能创业领袖,成为唯一上榜的女性企业家,同时上榜的还有商汤、旷视、依图、第四范式、地平线等企业领袖。
日前,由知名科技媒体量子位主办,聚焦人工智能学术与产业界的年度盛会“MEET2022智能未来大会”召开。本届大会以「因为看见,所以相信」为主题,共有数十位领军企业高管、专家学者出席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