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傅盛、桑德霍姆等嘉宾共话AI应用的边界与未来

 2018-09-19 17:31  来源: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9月18日,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腾讯分论坛上,一场关于AI的头脑风暴正在上演。AI的下一个引爆点将会出现在哪个行业?AI技术的发展究竟到了哪个阶段,AI技术又该如何落地?我们距离强AI还有多远?这些问题统统在论坛圆桌上被提出和探讨。

参与对话的嘉宾包括腾讯开放平台副总经理、众创空间总经理王兰,腾讯AI Lab AI+医疗专家姚建华博士,“德州扑克AI 之父”、卡内基梅隆大学计算机系教授托马斯·桑德霍姆,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来也联合创始人兼CEO汪冠春,以及云脑科技创始人兼CEO张本宇。

图:王兰、姚建华、托马斯·桑德霍姆、傅盛、汪冠春、张本宇(左起)参加圆桌论坛

AI的下一个引爆点将出现在哪些领域?

随着机器学习、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方向的AI技术研究走向深入,AI在各行业的应用落地也越来越广泛。那么,未来哪一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最有可能激发出AI的下一个引爆点?对于王兰在对话一开始抛出的这一问题,嘉宾们分别从不同角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傅盛认为,语音和视觉识别带来了一次交互的革命,使得设备能够主动去感知人的意图,这是在历史上没有过的,未来它会带来机器人行业的大爆发。

来也是做智能助理的公司,其联合创始人兼CEO汪冠春认为,新一波的AI浪潮的一大显著特点是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在未来,重复性比较高的知识性工作,就很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成为下一个价值点。

云脑科技目前聚焦于开发面向行业的AI平台,解决行业客户使用AI的各种痛点,其创始人兼CEO张本宇认为,智能决策将是下一个AI能够创造出很大价值的点。在未来,有很多现在人做不好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会被AI所代替或改进。

而从技术研究方面,未来AI可能出现的最大的突破又会是什么?姚建华博士认为,现在AI技术在有监督的学习上已经做的很好了,下一个突破应该是我们如何利用一些没有标注的数据,进行无监督的学习,这样可以让机器自主地学习,让AI技术应用到更广泛的范围。

托马斯·桑德霍姆则认为,未来AI技术的突破将在两个领域存在非常多的机会,一个是战略决策,另一领域是推理。而过去的四、五年当中,机器学习领域已经有很多的应用,但是现在其技术还没有实现100%完备。

AI技术如何落地?

在整个AI发展进程中,如何看待AI技术与应用的关系,是长久存在的一个课题。傅盛认为,技术突破固然重要,但是AI技术其实是一波又一波的大突破,当技术达到一个阶段之后,要怎么把这些技术变成产品,就变得很重要。例如今天的语音识别、视觉识别、翻译等应用,就已经到了一个产品化的阶段。此外,傅盛还提出,我们应该避免将技术“科幻化”,而是需要从产品思维方面进行讨论,所谓人机协作,人只是把很多重复的工作交给人工智能,再去与它协同,并进行训练,而非把人工智能考虑成一个不需要人干涉的东西。

张本宇认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决策上,我们会关注技术与应用的不同方面。对于企业来说,如何让已经成熟或者快要成熟的技术,迅速落地到场景,形成产品化、规模化非常重要。但同时,也需要稍微往前一步,看下一步AI技术的突破点在哪里,或者有哪些跨场景的AI场景需要解决,比如数据的隐私安全,模型的可解释性等。

就AI技术研究与应用发展的现状来看,各位嘉宾一致认同的一点是,目前和感知相关的AI技术相对来说已经比较成熟,而和认知和决策相关的技术,则相对还落后于行业场景需求。

汪冠春表示,来也作为一家致力于认知和决策AI技术应用的企业,虽然能感受到今天技术和现实之间的差距,但仍然对未来非常乐观。因为今天认知与决策AI的基础技术,比如深度学习、强化学习、迁移学习,其实已并非全新的研究方向。而且相比从前,客服、销售等场景需要的知识图谱、知识库数据也都已经存在。所以对于创业公司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找到那些还相对封闭的场景,把它和还没有那么完美、成熟的算法结合到一起,产生很好的效果。

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方面,同样存在着AI的认知与决策技术方面的探索空间。姚建华博士提到,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中,感知相关的技术,例如在影像的识别、筛查上,已经可以通过AI训练,得到接近医生的水平。但是在结果预测方面,目前AI技术还面临着信息不完全的问题。

我们距离“强AI”还有多远?

在众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讨论中,强人工智能一直都是一个热度很高的话题。很多人相信,强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终极形态,它类似于人类的大脑智能,可以自主学习和理解世界,并且其进步速度也会远远快于人类。另一方面,关于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也是众说纷纭。本次论坛的最后,王兰就“我们距离‘强AI’还有多远”这一问题,向各位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与企业家寻求回答。

托马斯·桑德霍姆认为,我们有没有强AI,取决于如何去定义它。AI只是一个工具,我们需要的是利用这一工具,去针对具体的问题寻求解决方案。未来我们需要的不是去做一个取代人类的工具,而是为人类所用的工具,所以强AI本身并不是我们的目标。

在张本宇看来,对强AI没有一个像图灵测试那样公认定义的标准。但是强AI会不会到来,我们其实是没办法预测的。

汪冠春则认为,如果把强AI定义成像人一样学习,跟世界交互的话,目前AI发展的速度其实还赶不上人类儿童的成长速度。但是,今天可以看到的是,目前AI的解决方案越来越人性化,在某些特定点上,已经可以做到接近人甚至超出人的水平。未来在客服、销售、助教、医助、律师助理,甚至投资顾问等领域中,这些角色会被AI一点点替代,所以AI解决方案会变得更加个性化和人性化。

姚建华博士从技术角度分析认为,AI技术的共享是一个关键。腾讯这样的大公司自己本身拥有很强的AI实力,但只有把AI能力与中小企业和传统行业分享,才能真正把技术运用到实际场景,真正让AI无所不在。例如现在腾讯AI加速器也在助力中小企业,一起促进AI的发展。

傅盛则站在哲学的角度表示,认为别的东西不能超越人,是一种人类自我中心论。而从科学角度来说,今天的神经网络的算法模式是否能够超越人的生命尚无定论。但在我们目前已经看到的现实领域中,脑机交互技术其实就是被AI武装起来的人类的大脑,可能会是比人更强的智能,在我们看得到的未来,这种形式可能会很快出现。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百川智能高管集体跑路!王小川的医疗AI还能赢吗?

    “AI大模型六小虎”百川智能危机重重。这是前搜狗CEO王小川创办的AI公司。昨天就爆出新闻,百川智能的联合创始人离职,这是王小川入局AI的第一道大坎。接下的成败非常关键:(1)拿下河北(2)学习科大讯飞百川智能离职高端概览:(1)2025年7月10日,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谢剑将离职。他是百川只能的

  • 百度智能云PaddleOCR 3.1正式发布:关键能力支持MCP

    百度AI团队今日正式推出PaddleOCR3.1版本,以突破性的多语言组合识别(MultilingualCompositionPerception,MCP)技术为核心,彻底重构复杂文档处理边界。此次升级标志着OCR领域首次实现对同一文档内任意混合语言文本的精准识别,为全球化企业、跨境业务及多元文化场

    标签:
    ai智能
    ai技术
  • 宇树科技加速冲刺科创板IPO,人形机器人龙头估值飙至120亿元

    “宇树已形成硬件、算法、场景联动的业务飞轮,自研率超95%的技术壁垒让其成为全球机器人赛道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在追加投资时如是评价。7月7日,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宇树科技投资方处获悉,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Robotics)已明确计划于科创板IPO,预计

    标签:
    宇树科技
  • OpenAI推出GPT-5:AI大统一时代的到来?

    推理与多模态的终极融合,将彻底终结用户在不同模型间切换的烦恼。7月7日,OpenAI正式确认将在今年夏季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这一突破性产品将整合现有的多个强大模型,特别是融合专注推理能力的“O系列”与具备多模态功能的“GPT系列”,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统一体验。OpenAI开发者体验负

    标签:
    chatgpt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