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华东科技》
作者:杨凯
在徐汇区华泾镇的政务办事大厅里,如今可以看到一位不一样的“服务员”,多达173个事项的业务流程可以通过名为“小华”的智能机器人实现实时的语音查询、互动,在多种政务查询和办理的场景中机器人“小华”来者不拒、对答如流,而在热情而亲切的“小华”背后是灵羚科技(上海灵羚科技有限公司)在人工智能领域赋能智慧政务的深耘。而在令世人瞩目的“WAIC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这家初创企业也密集发声为AI赋能智慧政务带来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用切实的落地场景实现AI赋能
不同于很多小型创业公司,灵羚科技是 IT服务领军企业文思海辉集团孵化的AI业务子公司,文思海辉高级副总裁、灵羚科技CEO林怀谦回忆道:“从2017年开始,我们的团队在帮助客户进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人工智能技术在科技服务中发挥的促进作用。因此,在2018年7月,文思海辉决定在上海成立灵羚科技,专注于人工智能的行业赋能,总部落地在徐汇华泾镇。”
事实上,人工智能可以划分诸多领域,如今有很多创业团队正在语义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识别、行为识别以及医疗应用、安防应用等等场景着力研发,之所以关注AI+政务领域,林怀谦提出了灵羚科技的认知。 “AI+政务”门坎相对较高,其知识图谱的建立和维护、业务智能系统的构建都有一定的难度。而在文思海辉服务于政府职能部门的过程中也让林怀谦深刻地体会到切实需求,尽管距离林怀谦所说的“最终规划”——创新政务仍有一段距离,但目前而言,政府职能部门有着强烈的需求愿望去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企业一起去创新其服务流程,提升服务智能和办公智能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市民,让政务智能化和高效化,真正地提高市民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通过多次沟通、碰撞集体智慧,灵羚科技的研发团队将AI+政务归纳为基于自然语言理解、人脸和行为识别技术以及大数据,可以将娱乐性和业务性结合起来的AI应用场景。林怀谦认为灵羚科技对于客户痛点的理解以及科技服务能力,是与很多初创公司完全不一样的,作为孵化于领先的 IT 服务集团企业的创业公司,灵羚科技同政务客户的沟通会比一些中小型初创AI公司有更多的优势。不少初创公司是由科研团队孵化形成的,因此其企业文化多数是一种“科学家文化”,他们会从一些先进算法或者基础层开始,进而切入到行业里;而灵羚科技则是从对行业的深刻认知出发,高度把握客户需求,反其道而行之,林怀谦也坦言:“我们可能会与其他AI公司会在发展的某个阶段发生碰撞,但是从本质上讲,我们的定位是更加场景化、产品化的。”
正是这种落地的场景化、产品化认知让灵羚科技“轻车熟路”,2018年9月18日,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举办之际,灵羚科技与上海徐汇区华泾镇人民政府合作的行政智脑项目——政府服务机器人“小华”正式上线,仅仅三个月,“小华”就为当地居民节省30%的业务办理时间,使市民提交材料准确率达95%以上,提升了60%的业务办理效率。作为首款为办事大厅提供贴身助理的政务服务机器人,“小华”成为政企部门数字化转型中将AI技术与政务系统完美结合的载体;另一方面行政智脑还实现微信公众号(服务号)端的虚拟业务助理,可支持社区事务中心业务的线上预受理,通过直连业务系统进行语音自动查询,办理流程自动推送,使人民群众办事越来越便捷,原来需要居民在办事大厅咨询处理的问题足不出户就能解决。
林怀谦在合作项目上线仪式上也表示:“以AI赋能政务,让民众只进一扇门,只跑一趟腿,会使政府与人民的办事效率都大幅提高。‘小华’聚焦民生领域是一个尝试,未来会以小见大,逐渐延伸到政务的各个领域,真正实现智慧政务。”
未来,从AI赋能智慧政务到AI创新政务
对于人工智能行业,林怀谦坚信是以需求驱动的,“任何AI技术、AI产品或者解决方案,都是离不开客户需求的。”因此,在AI行业赋能解决方案方面,灵羚科技投入了大量成本去调研与研究,进而结合过去所积累的行业数据和知识进行高度训练;如若训练结果达不到解决客户需求,再去重复训练。因此研发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林怀谦也认为解决方案很难是百分之百成熟的,只能是基于当前技术水平的相对成熟方案,而随着AI技术不断的研发与进步,未来必然能够走向下一个台阶。
而下一个台阶,对于林怀谦而言又是一个梦想——从AI赋能智慧政务到AI创新政务,在林怀谦的愿景中创新政务将是高度自动化,其数据也是高度协同的,真正让数据跑起来。而在此情况之下,对于创业企业将是巨大的利好,事实上政府职能部门正需要一些科技服务能力强的企业帮助其一起梳理、改造过去的政务流程,这种改造或者说创新已经在发生了,比如政务审批的大数据协同等等。
对于AI行业的发展,林怀谦认为最终仍是要考虑最终用户群,其中最为关键之处在于服务平台建立的过程,服务体系之上再构造智能解决方案。对于政务而言,从赋能政务到创新政务,关键是将人工智能深入融合进政务事项处理的过程中,或者说让人工智能深入到客户服务的全流程中,这将不仅仅是提供面向用户的产品,改善体验、提高幸福感,而是帮助企业、政府职能部门改善内部流程,使其更加高效、运行成本更低、运行效率更高,最终实现通过AI辅助决策,实现政策智能,改变其决策方式和方法。
在落地徐汇区的过程中,林怀谦深刻地感受到政府对于创新创业的重视,徐汇区给予了灵羚科技大量支持,比如人才吸引政策、产品研发过程中的应用场景支持等等。因此,林怀谦认为作为全国性人工智能高地,徐汇区的引领作用显而易见,“政府对于创新创业型企业的充分信任,包括开放应用场景、业务专家支持,对于灵羚科技这样的创业公司非常难能可贵,也快速地推动了我们的产品输出。”
企业的发展过程总会经历不同的阶段,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技术研发和新产品研发,目前灵羚科技的运行已经度过了第一阶段。林怀谦认为第二阶段将是企业业务快速增长的时期,因此希望政府能够开放更多应用领域,给予企业更多数据支持,“有了应用领域、应用场景、应用数据,人工智能企业的技术和产品才能够更快地成熟起来。”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2023年7月6日,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届大会的备受瞩目的话题,据悉,在昇腾AI大模型的创新研发中,华为联手26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一支协同创新的“AI明星队”,云天励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科研院所等优秀团队
这几个月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现出的能力令世界惊叹。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经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让AI这个名词重回C位。过去在AI1.0时代,主要通过训练模型来实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等特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志刚2023年的IoT需要一个新故事。6月29日,涂鸦智能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企业级战略PaaS2.0,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四大开发服务,建立起IoT生态。对于这场发布会,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涂鸦智能美股股价上涨5.6%,来到1.87美元/股。近日股价稳定
7月5日,上海国际工业装备及传输技术展(简称AHTE)在上海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科新松给用户带来了更完善的面向场景、面向未来的“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除了携国内首台25kg协作机器人华丽亮相外,还带来了针对汽车和3C行业的6大应用解决方案,包括汽车踏板压力测试、机车触屏测试,大扭矩螺钉拧紧及无人
6月28日——30日,以“时不我待”为主题的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正式举行,联想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ICT科技企业将携全线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亮相。捷象灵越作为联想子公司联晟智达生态伙伴参展,围绕“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主题,展示了面向未来的、高柔性化的托盘机器人矩阵以及工厂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演示。M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