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与马克·雷波特的对话中,其创始人周曦明确表示,云从科技已经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而是将关注点落在人机协同上。
马克·雷波特是网红机器人厂商波士顿动力的创始人。从被谷歌卖掉、软银接手,到如今再传出被卖的消息,波士顿动力目前的商业化之路前途未明。
周曦笃定,人机协同能够驱动更好的未来。相比较下,醉心于机器人本身,马克·雷波特在机器人更好去服务人类这件事上,似乎还没有找到清晰的实践方向。
而就在近日,英国巴克莱银行宣布与亚马逊达成合作,利用AI技术在德国提供无感的个性化信用卡支付服务。
在《金融时报》看来,这项合作是一个明显的信号,预示着AI金融行业将进入“狂热”的发展阶段,但同时,寻找大数据和AI在其中可行的应用方向这件事本身,也蕴含着不可知的风险。
在国内,银行早已动身,与AI公司合作探索新的业务模式。例如,云从科技已经与国内超过400家银行合作,在“AI+银行”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解决问题出发,日前在与马克·雷波特的对话中,其创始人周曦明确表示,云从科技已经不再将目光局限于大数据和深度学习,而是将关注点落在人机协同上。
人工智能发展的“两条道路”
以识别技术被广泛认识,云从科技主要结合场景需求提供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方案。波士顿动力则在机器人技术领域位居翘楚。技术和应用方向存有差异,云从科技与波士顿动力所探寻的是AI的不同形态。
对于智能的发展路径,在对话活动中,周曦将之归为工具化和人机协同两种。前者目的在于替代部分人类职能,后者则以人为核心去释放人的潜能。
马克·雷波特更偏向于从技术领域角度去解读和归类,他认为目前智能主要分为认知智能和运动智能两大领域,前者研究人类想法和思维,后者则关注人类与外界的交互。波士顿动力所要做的事情属于后者。
云从科技则挑选了一条看起来更具技术难度的道路:认知智能。周曦认为,波士顿动力目前的研究相当于延展人的四肢,云从所要探索的则是解放时间、经验上的局限、延伸人脑中的智识,而四肢由人脑控制,因此理解人类想法并与人脑达到同一思考维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机器狗Spot、拥有双轮之足的Handle和人行机器人Atlas,马克·雷波特认为这三款不同形态的机器人分别属于现在、明天和未来,周曦则认为既有的物理形态并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内在的机器智能是否能够理解人类并为人类服务。
从人本身的需求和生活出发,云从一直以来都不局限于单一技术的探索,它主张用AI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成立五年下来,云从已经同400多家银行、80多家机场、超过4万家门店合作,深入进了金融、安防、民航、商业等多个领域。
相比较下,从产品和技术本身出发,波士顿动力机器人虽然一度占领技术高地、引起机器人领域世界范围内的轰动,但目前却免不了要受商业化探索不顺利之苦。
最近,波士顿动力将被出售给韩国现代公司的消息传出,从软银卖掉Arm的动作来猜测,波士顿动力被卖多半将成为现实。
人机协同或是可预见的未来
商业层面的发展不是衡量技术潜力的唯一因素,但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将由技术的商业化之路编织。
随着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南沙)医院3.12亿智能项目的中标,以及即将上市科创板的消息传出,云从科技在AI商业化之路上无疑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天地。
周曦认为,AI不是风口,而是一个未来20年甚至30年内大的发展趋势,政府、资本和产业界要合力去走的一条路。
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周曦发现资本和政府对人工智能产业的价值判断也有所转变。他提到早期投资人愿意先投掌握核心技术的、有非常强大基础能力的公司,而不是细分领域的王者,如今他们则更愿意投资能用AI技术“打穿”行业具体应用的公司。
云从科技属于后者,而为了给人们实际生活带来持续性的进一步优质服务,它循着这一方向看见了“人机协同”的潜力。
“目前大数据技术是技术人员基于大量的数据训练一个模型出来,没有人关心建出来的模型是不是和人类在一个思维体系,最后系统也不与人产生交流。但技术能够发展起来的核心在于为人类服务。”周曦认为,基于深度学习的大数据技术在发展逻辑上与人们的核心诉求相悖,结合专家知识去做人机协同才才是可行的发展方向。
他分析指出,人类首先感知到世界才会有认知逻辑,随后通过学习等行为积累了专业知识,然后最后才做出决策。AI系统也应当如此去设计。
基于对人脑逻辑思考过程的解构,云从科技打造以感知、认知、专业知识到决策的核心大脑逻辑闭环为主的人机协同系统,从人类思考的角度去做AI服务。
周曦举例解释,如在政府决策场景中,基于云从人机协同的AI助手将通过学习既有的决策经验来辅助领导者应对突发事件,而非替代人类做决定。在这里,云从打造的系统就更像是拥有丰富经验的“老技师”。
可以预见的好处是,这一协作过程还将带来效率的持续提升,而治理效率的提升则将带来岗位生产力的提高,这正是推进社会向前发展的关键动力。
弥补人类在记忆力、经验和时间上的不足,引导和激发人类更大潜能来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是云从提出人机协同的初衷,周曦认为这也是AI合理的发展道路。
在这场对话中,周曦对于AI的未来要更加乐观,不过他所做的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包括一开始的数据规范化工作,某种程度上也就是在规避技术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对于未来,马克·雷波特则认为,技术本身带来的风险不可避免,科技公司所能够做的就是在不断推陈出新的基础上,避免事物向不可预知的方向发展。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虽然我国汽车芯片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已经迸发出无限潜力。一方面,智能汽车的发展不断带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下,汽车芯片企业持续抢占高地。对此,在7月5日-7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就做出表示,“中国将成为未来汽车芯片发展的集聚地”。车规芯片行业近日的
2023年7月6日,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届大会的备受瞩目的话题,据悉,在昇腾AI大模型的创新研发中,华为联手26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一支协同创新的“AI明星队”,云天励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科研院所等优秀团队
这几个月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现出的能力令世界惊叹。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经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让AI这个名词重回C位。过去在AI1.0时代,主要通过训练模型来实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等特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志刚2023年的IoT需要一个新故事。6月29日,涂鸦智能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企业级战略PaaS2.0,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四大开发服务,建立起IoT生态。对于这场发布会,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涂鸦智能美股股价上涨5.6%,来到1.87美元/股。近日股价稳定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