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去清华了?2021年6月1日,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知识工程实验室迎来了中国第一位原创虚拟学生“华智冰”,清华大学为其办理了学生证与邮箱。华智冰是一位美丽聪慧的女同学:其面容和声音通过人工智能模型生成,有着超高的双商,以及写诗、作曲、作画、创作剧本杀等才艺,还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推理和情感交互能力,堪称“女神级”的存在。
能被培养得如此优秀,并且进入清华“深造”,华智冰不是一个没有“背景”的女同学:“她”脱胎于中国首个超大规模智能模型“悟道2.0”,师从智源研究院学术副院长、清华大学教授唐杰,由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智谱AI和小冰公司联合培养。
对于中国的人工智能行业而言,华智冰诞生的意义不仅是吸引世人眼球,其代表的更是中国的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当高超的水平。如今的中国人工智能实力已足够强悍,哪怕是与在人们普遍认知中技术最先进的美国相比也已不必怯场。
当然这也不是说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表现得不够优异,毕竟美国所取得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只是与中国相比,美国在人工智能方面似乎多了不少“炫技”的意味,使其产品在实用性上反而逊色于中国了。不过照此下去,中国在未来全球范围内的人工智能领域,或许会在某种意义上成为超越美国的“领导者”。
一、“华智冰”折射高超实力,中国AI远比想象中更优秀
华智冰是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会议中心举行的“2021北京智源大会”上以视频形式登台亮相的,同时发布的还有华智冰所依托的智能模型“悟道2.0”。该会议为期3天,汇集了来自全球范围内的200多位AI行业的领先人物,主要围绕“AI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核心议题展开讨论,共同探索在AI领域新的破题思路。
能在这样一个会议上得以展示,华智冰必然不是其表面上看到的那样,只是一个“噱头”那么简单。唐杰教授表示,华智冰所依托的“悟道2.0”可以用“你SHI(实)最大”加以概括:
“你”是指基于“悟道2.0”建立悟道社区生态的愿景,邀请每一位研发人员加入;
“实”是指“悟道2.0”模型的实用化,用户能够依托实用框架迅速完成部署;
“最”指的是准确性,“悟道2.0”在全球公认的9项AI精准纪录上皆取得了重大突破;
“大”则是指其参数已达1.75万亿,是GPT-3的10倍,打破了之前由Googl Switch Transformer预训练模型创造的1.6万亿的参数记录,并兼具简单、灵活、高性能等诸多优势,能够支持大规模的并行训练,是目前中国首个也是全球最大的万亿级模型。
想知道这一AI模型的实力,可以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为例。要完成这种模型,在算力资源、训练时间等方面都需要更多的消耗,程度远非传统的AI模型所能及。为了提升大规模预训练模型的产业普适性和易用性,悟道团队搭建了高效预训练框架,在编码、微调、推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链路的原创突破与迭代优化,实现了效率方面的大幅提升。
而且在未来,“悟道2.0”还会给各类企业提供AI方面的技术与服务。此次大会上就已经和包括小米、美团、快手、新华社、寒武纪等多家不同领域的知名企业签约。既能够为企业的AI技术赋能,又能够吸纳更多企业共同开发AI大模型智能应用,从而形成“反哺”作用。
这还只是“悟道2.0”取得的成绩。若是纵观整个中国的AI行业,在许多方面取得的成果都是令人惊叹的。
论文方面,中国人工智能的论文总量全球第一。中国在全世界AI领域的论文占比从1997年的4.26%增至2017年的27.68%,在全球范围内遥遥领先;
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是全球人工智能专利布局最多的国家,比起美国和日本都更胜一筹;根据《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给出的数据来看,过去10年间,全球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超过52万件,其中中国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为389571件,占全球总量的74.7%,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申请量的8.2倍。
中国在AI方面的实力让美国颇为忌惮。
今年,由亚马逊云CEO安迪·贾西、甲骨文联席CEO萨弗拉·卡茨、微软首席科学家埃里克·霍维茨等硅谷高管组成的NSCAI(美国国家人工智能安全委员会)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一份长达756页的报告,其中有608次提及中国。
该报告的主旨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快速崛起,10年内将超越美国并抵消美国的技术优势,主导AI全球标准”,建议美国、日本等国家对中国在AI方面的发展,也就是对中国的AI“卡脖子”。
美国对这招很熟,我们都懂。不过在AI方面能不能卡得住,恐怕还真不是美国单方面说了算。
二、美国AI可能是“炫技派”,而中国AI更“实在”
2020年,中国的人工智能市场规模高达434亿美元,增速达13.75%,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从商业化的成果来看,相较于美国,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实际落地应用方面做得更好。
例如,此次华智冰的亮相及“悟道2.0”的面世,意味着中国超大预训练模型研发水平将会达到一个全新阶段,还能推动国际超大预训练模型发展的步伐。而且“悟道2.0”还可应用于手语翻译、服装设计、新闻稿件撰写等诸多领域,其任务完成程度高度接近人类,还有望为2022年的冬奥会服务。
中国的一个AI平台出现,就有如此功效,想不引起关注都难。当然美国的企业在AI方面也有过人之处,如名满世界的阿尔法狗、波士顿机器狗,以及时不时就能上个热搜的微软小冰等,都是美国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成功的最佳体现。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美国对人工智能的应用似乎有偏向于“炫技”之风。这不代表它们毫无实际用处,只是与中国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相比还不够“实在”。
例如最近在许多酒店都很火的AI送货机器人。疫情期间,外卖、快递禁止进入酒店,而且中国许多地方的酒店已经不能主动向客人提供一次性牙刷、一次性梳子等“六小件”用品了。这些东西如果让客人亲自下楼去取会十分不便,也容易消耗宾客耐心影响心情。
于是许多酒店就用起了AI送货机器人。例如华住会旗下的酒店所应用的AI送货机器人,在客人打电话告知需要送货的物品之后,它们会被放入机器人的腹部,机器人就能够自动完成一系列送货流程。既保证了疫情期间的安全,还能增添住酒店的趣味性,可以说是非常实用了。
在面部识别方面,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同样很有用。
例如张学友演唱会上多次抓到逃犯,其实就是这些技术起到了重大作用。而随着人脸识别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与社会认同度的日渐提升,人工智能技术也将得到更广阔的发挥舞台,给人们的生活带去更多改变。
从商业化成果来看,旷视科技、商汤科技等中国AI公司在开发用于面部识别系统的AI方面有许多进展,而科大讯飞则是语音识别应用程序的典型,阿里巴巴更是早在2019年就宣布了能够制造“汉光800芯片”,该芯片每秒可处理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图像。
从政策层面来看,中国也在大力支持人工智能的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到2025年,人工智能将成为中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一个主要动力,而且要得到广泛应用,核心产业规模计划超过4000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万亿元。
从中美双方人工智能应用的状况来看,美国属于“炫技派”,而中国更接地气。这两种不同的路径本身也许并无高下之分,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胜算确实更多一些。
三、中国AI更胜一筹,有望成为全球“领导者”
随着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逐渐成熟,应用模式与商业模式基本成型,人工智能市场和产业发展也将更上一层楼。截至去年6月底,中国人工智能的核心产业规模为770亿元,人工智能企业超过2600家,已成为全球AI独角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之一。
而在人工智能未来的发展中,场景是颇为重要的。未来中国的人工智能将在细分市场和纵深化程度方面进一步提升,更加密集而广泛的商业化落地阶段即将到来,包括家居、金融、医疗健康、轨道交通等多个领域,而相关部门的扶持举措也将更加务实。
虽然美国如今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硬件、算法和人才方面依然处于全球第一的位置,但是中国的综合实力正在提升,对人才的待遇也愈发丰厚,相信更多的世界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人才在不久的将来会将中国作为首选。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在人工智能的数据和应用能力方面已然处于领先位置。 如果照目前中国的追赶速度来看,在未来5到10年内,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望与美国比肩,甚至超越美国,成为全球AI产业真正的“领导者”。文/东方亦落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虽然我国汽车芯片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已经迸发出无限潜力。一方面,智能汽车的发展不断带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下,汽车芯片企业持续抢占高地。对此,在7月5日-7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就做出表示,“中国将成为未来汽车芯片发展的集聚地”。车规芯片行业近日的
2023年7月6日,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届大会的备受瞩目的话题,据悉,在昇腾AI大模型的创新研发中,华为联手26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一支协同创新的“AI明星队”,云天励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科研院所等优秀团队
这几个月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现出的能力令世界惊叹。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经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让AI这个名词重回C位。过去在AI1.0时代,主要通过训练模型来实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等特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志刚2023年的IoT需要一个新故事。6月29日,涂鸦智能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企业级战略PaaS2.0,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四大开发服务,建立起IoT生态。对于这场发布会,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涂鸦智能美股股价上涨5.6%,来到1.87美元/股。近日股价稳定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