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漫长的探索期,国内外骨骼机器人应用范围越来越广,覆盖军用、医疗、工业、物流等领域,商业化模式也越来越清晰。广阔的市场蓝海催生了许多行业独角兽,亦吸引来海内外诸多科技厂商和初创者,外骨骼机器人市场一片火热。
小到康养医院,大到大型工厂、大型运动会,都有外骨骼机器人的身影。例如:今年杭州亚运会上,傲鲨智能BES-HV腰部外骨骼机器人被运用于搬运大型货物上,最大助力可达35kg,综合减负60%以上,最大助行速度达7.5km/h。
外骨骼机器人商用范围愈加广泛,产业发展不断提速。随着外骨骼机器人深入B端细分领域,开拓C端市场,将造福程天科技、傅利叶智能等更多行业先行者,资本投资热度也将不断攀升。
外骨骼机器人渐入佳境
作为投资者关注的首要焦点之一,外骨骼机器人投资热度呈现上升趋势。
2022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行业投融资数量发生9件,达到新高。2023年,或许是基于技术前景、市场需求、创新能力、商业模式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考虑,资本方仍选择继续投资外骨骼机器人厂商。
迈宝智能科技、傲鲨智能科技、程天科技相继传来获得融资的喜讯。
5月份,迈宝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获得了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拓展产品系列,降低产品成本,探索消费端应用模式,拓宽公司的业务范围。
8月份,上海傲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宣布完成A轮融资,本轮融资金额将用于提升公司外骨骼产品的核心技术、加速核心产品的迭代升级和新品研发、完善团队架构及产品市场推广。
10月份,程天科技完成新一轮融资,本轮融资完成后计划在全球范围引入研发、营销人才,继续与国际研究机构、临床机构的合作,推广基于RaaS(康复即服务)模式的外骨骼技术平台。
可以发现,迈宝智能科技、傲鲨智能科技、程天科技不约而同的,计划将融资资金用于技术的研发、产品的生产以及新场景的拓展方面。此举无疑是为了持续创新、提高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侧面说明了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竞争激烈。
技术进步、广泛应用领域、市场需求增长等因素共同反馈,让投资者们看到了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巨大潜力并愿意为其融资,这进一步推动了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以程天科技、傅利叶智能为代表的机器人厂商也正在蓄力“再出发”。
程天科技“厚积薄发”
业内人皆知,程天科技主要开发包括核心算法和元器件在内的外骨骼机器人技术,为医疗康养机构、个人用户提供智能产品和解决方案。但不曾知道,在布局外骨骼机器人市场之前,程天科技研发团队还做过巡检机器人、水封涵洞检测机器人等不少项目,可惜都未做大做强。
常言道:“选择大于努力”不无道理,正确的选择可以带来更大的机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程天科技团队洞察市场需求,选择聚焦外骨骼机器人,最终在一众机器人创业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国际风险投资公司 Pappas Capital 投资,算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
究其强势崛起的原因,除了造化弄人的运气(选择)外,还有程天科技掌握了做大做强的核心秘诀,即强大的产品力。
在产品方面,程天科技专注打磨产品,用高质量、高品质的产品,辅助更多残疾患者恢复运动能力。例如:适用于中枢神经病变(偏瘫、截瘫、脑瘫等)的外骨骼机器人UGO、儿童外骨骼产品“童行(KidGo)”、GOGO助力外骨骼等等。
外骨骼机器人(康复领域)的目标用户是偏瘫、截瘫患者、失能弱能老人等人群,对辅助工具的精准度和高效性有很高的要求。为此,程天科技开发出三条业务线,针对康复治疗场景、无自理能力人群、行动代偿场景提供精细化的服务。
在技术研发方面,程天科技组建专业研发团队,实现了关节模组、传感器、减速器等核心元器件的100%自研自产,这使得他们能够提供先进、高性能的外骨骼机器人产品,保持产品竞争力。
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程天科技持续的技术创新,可以不断提升产品性能和功能,保持企业的领先地位。据了解,程天科技已自主申请知识产权500余项,授权300余项,并于2023年荣获中国专利银奖。
在渠道布局方面,程天科技不仅推出RaaS(康复即服务)理念,将外骨骼技术推广至专业康复机构(B端市场),还积极布局C端市场提供租赁服务,打造B端+C端全套养老、康复体系,拓宽了商业化空间。
据程天科技官方数据,“过去两年内,程天科技已进入超过560家康复中心、残联机构及医院,覆盖了全国超92%的省级行政区域,累计服务超30万人次。”
不过,造价成本较高、售价高仍是外骨骼机器人普及的限制因素。即便程天科技提出“康复即服务”理念,将外骨骼机器人投放至各级康复医院,通过租赁方式获取收益,但很多患病家庭仍难以支付每月千元左右的租赁费。
程天科技凭借技术领先、良好的用户体验、高品质和可靠性以及优质的服务,建立起了竞争优势,但商业化落地依然面临诸多挑战,营收、净利双增长之路任重道远。
傅利叶智能“稳中求进”
和程天科技一样,傅利叶智能深耕外骨骼机器人(医疗领域)多年,率先发布了国内首款商业化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旗下核心康复机器人也进入规模化应用,是国内智能康复领域的领头羊。
傅利叶智能的发展如此迅速,离不开资本在背后的推波助澜。自2015年成立以来,傅利叶智能获国中创投、IDG资本等机构的多轮投资;2022年1月,傅利叶智能宣布完成4亿元D轮融资,创下当时国内该领域史上单轮融资额最高的纪录。
更重要的是,傅利叶智能把“先发技术”转化为“先发优势”,还将先发优势发挥到了极致,通过不断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场景、建设新渠道,来保持行业头部地位。
一来,傅利叶智能勇于开拓外骨骼机器人空白市场。2015年,国内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相对空白,彼时机器人运动能力、AI算法等技术条件和市场条件尚未成熟,国内外骨骼发展主要依托于高校的研究资源,商业化可以说是处于“无人区”阶段。
在此背景下,傅利叶智能团队全身心投入到了外骨骼机器人的产品研发中,陆续推出了上肢康复机器人、下肢外骨骼机器人等三十多款产品并且成功商用。虽然傅利叶智能不是国内外骨骼机器人领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它努力后实实在在地吃到了市场红利。
二来,傅利叶智能勤于自研核心硬件及技术,构建技术护城河。据了解,傅利叶智能研发投入累计超过5亿元,研发投入占营收的30%以上,共计申请知识产权近200项,授权发明专利30项,实用新型专利29项,主要聚焦机器人机械电子技术、硬件控制技术、智能软件技术等技术领域。
要知道,外骨骼机器人的研究起源于国外,十几年前该产品核心技术基本被海外玩家垄断,傅利叶智能自主研发出力反馈技术平台、多关节机器人运动控制卡、多维力传感器等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突破了技术限制为市场带来创新和进步,也提升了产品竞争力。
三来,傅利叶智能注重市场拓展,构建了丰富的产品线,打造了全球化销售道渠。傅利叶智能不仅在技术上具备优势,还有着强大的市场推广能力,其开发的机器人产品已出口到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入驻国内外1000多家机构。
值得一提的是,傅利叶智能已从侧重专用的康复机器人,转向搭建通用机器人技术平台,基于外骨骼机器人核心技术的积累,研发通用型机器人,商业化道路越走越宽。今年9月份,傅利叶智能通用人形机器人GR-1开启对外预售,可应用于科研教育、AI具身智能本体、演艺展览、医疗康复、安防巡检、迎宾接待等领域。
不得不说,傅利叶智能已经完成了前期的技术积累和产品生产、销售,接下来如何继续拓宽应用场景,实现商业规模化增长是其最大的挑战。
商业化提速,竞争格局进入新阶段
市场需求旺盛、利好政策层出不穷、资本投资热度升温,外骨骼机器人产业享受多重利好,发展前景相对明朗。
据迈步机器人MileBot数据,我国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0.03亿元上涨至2021年的4.4亿元,同比2020年上涨76%,年复合增长率为171.19%。预计2025年我国外骨骼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42亿元。
随着外骨骼机器人产业走向成熟,优先发展和布局外骨骼机器人产业的傅利叶智能、程天科技等企业,也将获得长足的增长。
首先,外骨骼机器人制造门槛降低,均价呈下降趋势。制造工艺的优化、材料成本的下降,吸引更多企业参与到外骨骼机器人的制造中,他们提供开放的软硬件平台和开发工具包,使得外骨骼机器人的制造流程更加简化和标准化,规模化量产难度大幅下降。
其次,外骨骼机器人技术持续地创新和改进,推动产业快速发展。众所周知,资本投资热潮催生了一批傅利叶智能、程天科技等明星企业,这些企业不断将获得的融资投入技术研发,解决产品在人机交互、机械结构、控制、驱动方式等方面的问题,形成良性竞争局面,促进了产业的升级。
再有,外骨骼机器人应用范围广,市场需求旺盛,市场景气度高。在医疗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残障人士恢复行动能力;在生产制造领域,它们可以增强工人的力量和耐力,提高生产效率……
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将促进外骨骼机器人市场的迅速发展。根据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外骨骼机器人产量约为914台套,需求量约为265台套。其中军用及其他领域需求较为旺盛,占比为70.84%,康复外骨骼机器人占比为29.15%。
未来,外骨骼机器人渗透的行业和品类将持续扩大,覆盖更多应用场景,即时傅利叶智能、程天科技等外骨骼机器人企业间的交锋,无疑也将会变得格外猛烈。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阔别三年之后,9月19日中国国际工业工博会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拉来帷幕。三年磨一剑,作为引领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的先锋,多可协作机器人携多项创新应用解决方案强势回归。国内首款25公斤级协作机器人码垛应用,可用于考古的视觉检测工作站、CNC机床上下料工作站、可以夹豆腐的柔性抓取、写毛笔字的机器人等各种
一个行业的危机,可以是另一个行业的商机!如今,餐饮业面临人手短缺、人员流失率高等问题,通过科技协助餐厅营运、减省人手已成大趋势,因而逐渐催生出采用智能机器人配送等服务模式。香港媒体报道截图据香港最大综合媒体《香港01》报道,为了解决用工荒,普渡机器人已经默默“攻陷”香港,在香港送餐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
前言近日,佳安智能完成A轮近亿元融资,历史投资机构包括达晨财智、顺为资本、群欣投资、青松基金、伽利略资本等。佳安智能创始人潘阳博士表示,目前公司已经具备了强大的研发能力、产品商业化和场景落地能力,并成功进入多家顶尖大厂、知名上市公司供应链,这些能力使得我们持续获得资本市场的认可。佳安智能将充分利用此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
四个月前邀请码炒至10万元,如今官网变灰、社交账号清空,这家AI新贵的闪电迁移折射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潮涌。7月11日,打开Manus官网的用户发现一则突兀提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而就在不久前,这个位置还显示着“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的乐观声明。同时,Manus官方微博和小红书
文/十界来源/节点财经一场围绕算力自主的竞赛,正在科创板上演。近日,国产全功能GPU厂商摩尔线程递交科创板招股书,拟募资约80亿人民币,成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拟募资规模最大的冲刺者,也打响了“国产英伟达”上市的第一枪。据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主营全功能GPU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以自主
“AI大模型六小虎”百川智能危机重重。这是前搜狗CEO王小川创办的AI公司。昨天就爆出新闻,百川智能的联合创始人离职,这是王小川入局AI的第一道大坎。接下的成败非常关键:(1)拿下河北(2)学习科大讯飞百川智能离职高端概览:(1)2025年7月10日,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谢剑将离职。他是百川只能的
百度AI团队今日正式推出PaddleOCR3.1版本,以突破性的多语言组合识别(MultilingualCompositionPerception,MCP)技术为核心,彻底重构复杂文档处理边界。此次升级标志着OCR领域首次实现对同一文档内任意混合语言文本的精准识别,为全球化企业、跨境业务及多元文化场
“宇树已形成硬件、算法、场景联动的业务飞轮,自研率超95%的技术壁垒让其成为全球机器人赛道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在追加投资时如是评价。7月7日,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宇树科技投资方处获悉,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Robotics)已明确计划于科创板IPO,预计
推理与多模态的终极融合,将彻底终结用户在不同模型间切换的烦恼。7月7日,OpenAI正式确认将在今年夏季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这一突破性产品将整合现有的多个强大模型,特别是融合专注推理能力的“O系列”与具备多模态功能的“GPT系列”,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统一体验。OpenAI开发者体验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