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AI智能
  4. 正文

ARM:人工智能革命的重要参与者

 2024-02-25 17:28  来源:A5用户投稿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Arm(NASDAQ:ARM)加入了近几周主导市场的人工智能热潮,其股价较去年 9 月的 IPO 轻松翻了一番。该公司公布了稳健的业绩,并发布了本季度不错的前景展望,但除此之外,尽管交易活动活跃,但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增长和强劲势头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势头。

ARM 在 CPU(中央处理器)架构领域发挥着关键作用,自公司成立以来,基于其设计的芯片已超过 2800 亿个。其架构处于芯片设计的最前沿和第一步,在芯片的设计和生产乃至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世界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该公司将这项技术授权给制造商,其用例涵盖从普通传感器任务到超级计算机的整个范围。随着互联(设备)需求的不断增长,芯片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和昂贵,ARM 的作用成为技术进步的关键。此外,该公司的特许权使用费和许可费业务模式看起来非常引人注目,是一种轻资产且更可预测的现金流。

该公司拥有丰富的历史,这家英国公司早在 2016 年就被软银收购,鉴于其在行业中的突出地位,英伟达也对该业务感兴趣,愿意收购该公司也就不足为奇了。2020 年业务规模将达到 400 亿美元。虽然英伟达当时已经是一家实力雄厚的公司,但与当今业务的实力相比,这根本算不了什么。当然,出于反垄断的原因,这笔交易没有得到落实。

收购该业务后,软银随后于去年 9 月以 51 美元的价格出售了近 1 亿股股票(在绿鞋期权之前),筹集了数十亿美元。略高于 10 亿股的股票数量使该公司的估值达到了 520 亿美元的要约价,而净现金持有量为 20 亿美元,企业估值为 500 亿美元。

在截至 2023 年 3 月的一年中,该公司的销售额实际上略有下降,从 27 亿美元降至 26.8 亿美元。GAAP 营业利润升至 6.71 亿美元,净利润为 5.24 亿美元,相当于每股 0.5 美元。

本财年第一季度的销售额下降了 2%,至 6.75 亿美元,因为估值相当高,销售额超过 20 倍,市盈率超过 100 倍,而该公司的业绩充其量只是平淡,因为股价在 2017 年升至 60 多岁的低点。公开发行后立即进行交易。在这一切之中,由于软银是一个愿意出售的卖家,而且大型合并的监管前景不利,我自然有点谨慎。

自 9 月份公开发行以来,ARM 的股价一直在 50 至 70 美元的区间内交易,也就是说,直到大约一周前,ARM 的股价一直在 50 至 70 美元的区间内交易,因为在最新季度业绩发布后,该股表现出巨大的势头。随后出现了一段剧烈波动的时期,股价一度高达每股 164 美元,目前为每股 128 美元。

11 月,该公司公布第二季度销售额增长 28%,达到 8.06 亿美元,该公司公布的 GAAP 每股亏损为 0.11 美元,其中大部分亏损是由于与此次发行相关的股票薪酬上涨所致。调整后收益为 3.8 亿美元(税后),利润率闻所未闻,但这当然是在调整基于股票的补偿费用之后,因为很难看出该订单项的常规成本将是多少向前。

可以说,第二季度的表现非常强劲,因为该公司预计第三季度的销售额将在 720 美元至 8 亿美元之间,调整后的每股收益将在 0.21 美元至 0.28 美元之间。今年收入预计为 30.2 亿美元,每股收益预计为 1.05 美元,上下浮动 5 美分。

真正的股东动力是在第三季度业绩发布后开始的。据报道,收入为 8.2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14%,但明显超出了指导的最高线。定价和高附加值产品是其中的关键,基于 ARM 的芯片数量实际上按单位计算略有下降,略高于 2%,据报告为 77 亿颗。

GAAP 收益为每股 0.08 美元,调整后收益为每股 0.29 美元,但绝大多数差异源于股票薪酬费用,这似乎相当结构性。

尽管第三季度业绩稳健,但迄今为止还不足以令人印象深刻,不足以让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的时间内基本翻倍。第四季度前景不错,但 850-9 亿美元的收入指引和每股 0.28-0.32 美元的调整后盈利指引还算不上太引人注目。

真正的承诺在评论中,从而隐含了对 2025 财年的展望。评论的重点是 Armv9 技术的采用率不断提高,其特许权使用费大约是 Armv8 的两倍。该公司还宣布,Armv9 目前占特许权使用费收入的 15%。

其他积极的趋势和评论涉及云服务器市场份额的增长以及智能手机市场的复苏等。此外,该公司隐含地指出,随着人工智能的出现,增长甚至会加速,这使得其服务对于促进所有这些新技术的崛起变得更加重要。

所有这些积极的评论综合在一起,导致股价飙升,流通价值股达到 10.3 亿股,接近 1,320 亿美元,每股 128 美元,其中包括 24 亿美元的适度净现金头寸。与一些人工智能动力同行相反,该公司确实是轻资产,因此不需要在营运资本要求或资本支出方面为这种增长提供资金。

尽管年收入趋势为 35 亿美元,但在最近一个季度的增长大幅加速之后,很明显,较高的市盈率是由大部分股价上涨推动的,股票交易价格是年化销售额的 37 倍。

可以说,最近几天的价格反应看起来极具投机性,这样一家大公司的股价在短短几个交易日的时间内就基本上翻了一番(在特定时间点还会翻倍)。

与英伟达或SMCI等名字不同,ARM 目前的增长势头不错,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前面提到的名字那么引人注目。尽管如此,乐观的评论似乎确实表明,真正的增长加速仍需在当前第四季度之后出现。

这是必要的,因为 37 倍的销售倍数和超过 100 倍的市盈率,要求太高了,尤其是考虑到 3 月份公开发行后的六个月禁售期。这也将增加流通量,因为流通量现在相对有限,从而为这里的投机活动打开了窗口。

为了证明当前估值的合理性,增长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并加速。另一方面,虽然目前的市盈率看起来非常高,但如果考虑到 ARM 在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其技术的主要用户的估值,以美元计算,ARM 的整体估值并不算太高。

由于每块芯片的收入仅为 11 美分,而且这些芯片的附加值巨大,也许 ARM 未来将拥有巨大的定价能力,9 版本的专利费率是其两倍的评论或多或少暗示了这一点8系列充电。毕竟,这里的芯片设计公司的估值超过 1000 亿美元,而多个客户或最终用户的估值则超过一万亿美元。

毕竟,虽然目前的估值有些泡沫,但与 2020 年英伟达的 400 亿美元估值相比,1300 亿美元的估值,而自那以后英伟达的股价已上涨约 8 倍。

在这一切之中,我绝对没有兴趣参与这里的股票(无论是多头还是空头),因为这种行动感觉确实充满泡沫,但基本面和强烈的热情使得空头也太危险而无法考虑。

作者丨The Value Investor

文│松果智能Hub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相关文章

  • Manus官网突现“地区不可用”提示,中国区业务战略性调整引关注

    四个月前邀请码炒至10万元,如今官网变灰、社交账号清空,这家AI新贵的闪电迁移折射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潮涌。7月11日,打开Manus官网的用户发现一则突兀提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而就在不久前,这个位置还显示着“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的乐观声明。同时,Manus官方微博和小红书

    标签:
    ai智能
  • 摩尔线程估值超 250 亿,「中国英伟达」冲刺科创板

    文/十界来源/节点财经一场围绕算力自主的竞赛,正在科创板上演。近日,国产全功能GPU厂商摩尔线程递交科创板招股书,拟募资约80亿人民币,成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拟募资规模最大的冲刺者,也打响了“国产英伟达”上市的第一枪。据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主营全功能GPU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以自主

  • 百川智能高管集体跑路!王小川的医疗AI还能赢吗?

    “AI大模型六小虎”百川智能危机重重。这是前搜狗CEO王小川创办的AI公司。昨天就爆出新闻,百川智能的联合创始人离职,这是王小川入局AI的第一道大坎。接下的成败非常关键:(1)拿下河北(2)学习科大讯飞百川智能离职高端概览:(1)2025年7月10日,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谢剑将离职。他是百川只能的

  • 百度智能云PaddleOCR 3.1正式发布:关键能力支持MCP

    百度AI团队今日正式推出PaddleOCR3.1版本,以突破性的多语言组合识别(MultilingualCompositionPerception,MCP)技术为核心,彻底重构复杂文档处理边界。此次升级标志着OCR领域首次实现对同一文档内任意混合语言文本的精准识别,为全球化企业、跨境业务及多元文化场

    标签:
    ai智能
    ai技术
  • 宇树科技加速冲刺科创板IPO,人形机器人龙头估值飙至120亿元

    “宇树已形成硬件、算法、场景联动的业务飞轮,自研率超95%的技术壁垒让其成为全球机器人赛道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在追加投资时如是评价。7月7日,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宇树科技投资方处获悉,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Robotics)已明确计划于科创板IPO,预计

    标签:
    宇树科技
  • OpenAI推出GPT-5:AI大统一时代的到来?

    推理与多模态的终极融合,将彻底终结用户在不同模型间切换的烦恼。7月7日,OpenAI正式确认将在今年夏季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这一突破性产品将整合现有的多个强大模型,特别是融合专注推理能力的“O系列”与具备多模态功能的“GPT系列”,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统一体验。OpenAI开发者体验负

    标签:
    chatgpt
  •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高考一结束,忙坏了海内外一众大模型。豆包、DeepSeek、ChatGPT、元宝、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掀起了一波“AI赶考”大战。据悉,去年高考期间,大模型的成绩才勉强过一本线,今年集体晋升985。据悉,豆包甚至过了清北的录取线。头部大模型在高考“考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中小AI创企的处境却日益尴尬

    标签:
    ai智能
  • 大模型抢滩高考志愿填报,能否顶替「张雪峰」们?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标签:
    大模型
  •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