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上未来,抓住它的本质,把未来转变为现在”,俄国哲学家车尔尼雪夫斯曾这样描述未来。而走到今天的新能源汽车,其通向未来的本质就是做好智能化。
呐喊智能化的口号,从2023年延续到2024年。如今,智能化的落点,从最开始的智能座舱、NOA智能驾驶等,开始转向新的轨迹。
近日,小鹏在广州举办“小鹏汽车AI智驾技术发布会”,向全球用户全量推送天玑系统XOS 5.2.0版本;其XNGP系统也将实现“不限城市、不限路线、不限路况的”全国全量开放。
此次发布会上着重突出的“端到端”“AI”等关键词,也暗示了业内新的共识——智能化的未来将向AI智驾看齐。
AI智驾时代已经到来
新能源车企智能化的步伐,从2023年迈出至今,或许已近半程。但时移世易,新的风向标也随之而来。
去年8月,广汽宣布正式推出广汽AI大模型平台,并将搭载于高端智能轿跑昊铂GT亮相;9月,华为云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上发布盘古汽车大模型,并进一步探讨盘古汽车大模型在行业场景中的应用落地。
比亚迪璇玑AI大模型
今年1月,比亚迪推出了行业首创双循环多模态AI——璇玑AI大模型,首次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车辆全领域。同年1月,蔚来推送了基于AI智能底盘技术打造的智能系统Banyan榕2.4.0。可见,AI大模型已经开始向新能源汽车渗透。
具体到应用场景上,大语言模型通过赋能语音助手,提升对乘客语音语义的理解能力,从而加速人车交互进化;视觉大模型通过优化感知,然后生成接近于真实的画面,从而降低传感器硬件使用成本,加速自动驾驶普及。
值得肯定的是,大模型在新能源汽车上得以应用,进一步打开了汽车智能化的想象空间,同时也预示着汽车智能化已经实现技术底层的突破。
只是,结合国内复杂的路况,单靠大量“小模型”堆砌,以及海量人工手写规则代码的辅助,始终难以穷尽驾驶时的各种情境,这也是近来各品牌高阶智驾车辆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此时,车企开始转而启用性能更强的“大模型”取代“小模型”,原本庞大的模块化结构,也开始变得简洁起来。之所以这样转变,是因为“小模型”堆砌相当于多模块组合后,各司其职,最后汇总处理结果,由于是多个“大脑”同时决策,处理结果容易发生冲突。
而“大模型”执行的是端到端的处理逻辑,从感知层的数据输入,到规控层的策略输出,整套流程都由一个或两个大模型搞定,处理效果的冲突性明显渐弱。
加之,AI可以通过学习和模仿人类的思考决策逻辑,并用端到端数据驱动算法迭代升级,从而取代传统的人工手写算法规则迭代,使得处理效率更高,决策错误率更低。
随着AI大模型逐渐成为汽车智驾跃进的解决方案,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之路正式步入AI智驾时代,端到端大模型也成为业内争相追捧的热门。
华为、小鹏、特斯拉的“路线之争”
AI智驾趋势下,端到端大模型应运而生。这一思路最早由特斯拉提出,华为和小鹏紧随其后,抛弃规则、拥抱数据的“端到端”热潮,逐渐成为业界共识。
对车企来说,“端到端”首先是个非常好的营销概念,因为有热度和讨论度,所以发布相关概念产品,于品牌而言百利而无一害。但因为其定义模糊,市场上的端到端概念产品各有“特色”,最先入局的华为、特斯拉、小鹏便已经出现端到端落地路线上的分歧。
最早发声的特斯拉认为“端到端”应该是“一个模型走天下”。 2023年12月,特斯拉的智驾工程师Dhaval Shroff 向马斯克提出建议,抛掉手写规则,搭建一张神经网络,让它大量观看人类司机的驾驶视频,并自行输出正确的行驶轨迹。直到今年1月,采用端到端架构的FSD V12正式向北美用户推送。据介绍,这一版本使用的正是单个端到端的神经网络。
而华为的ADS 3.0智驾系统,是用两个“大模型”,分别实现感知和规控的“端到端”;小鹏的XNGP则被分为感知XNet、规划XPlaner、控制XBrain三个部分。这一做法等同于将感知、规划和控制三个模块全部揉进一个模型中。
智驾的端到端与模块化方案
回顾过去数年,几乎所有的智驾企业都选择了与端到端“对立”的另一条路:模块化。在模块化的结构中,智驾系统被拆解为多个上下游连接的功能子模块,各模块彼此接力从而完成整个智驾任务。
由此来看,华为、小鹏的端到端大模型,更近似于模块化方案演变、融合后的结果,由多模块逐渐收缩为“感知-规划-控制”三模块,这一方案有进步但未完全突破。
尽管,模块数已经变少,但感知端为了保证规控端的平稳运行,仍有可能出现被迫丢失信息的情况,这是模块化结构一直存在的“硬伤”。
然而,只有保证系统在决策时获取足够全面的信息,其最终的决策效果才有可能达到全局最优。这是避不开的,同时也是与模块化结构最为矛盾的一环。
从技术角度来看,“端到端”极其依赖于大模型内部的神经网络结构,而神经网络本身又具备不可解释性,所以端到端的应用和界定一直是各执一词。但归根究底,成功落地、实现量产,提高驾驶安全性和便捷度才是智驾的核心。
过程或许不那么重要,结果才是。
新能源的“下半场”,端到端的“三重奏”
时至今日,端到端大模型的诞生,似乎为新能源车“下半场”的智能化竞争提供了一个确切方向,但是从进展来看,它还不足以将智能驾驶迅速推至终点。
因为,想要实现端到端大模型效果的最大化,车企和供应商们还有三大关卡需要面对。
1、数据需求激增
据悉,特斯拉从约32亿公里的行驶数据中挖掘了数万小时视频数据用于FSD训练。同时,也有自动驾驶工程师表示,训练端到端模型时,原始积累的路测数据仅有2%可用。可见,端到端模型对数据的需求量之大。
除了数据线需求庞大外,数据质量也是一大难关。小马智行的CTO楼天城曾表示,想要训练出高性能的端到端模型,数据质量的要求比一般性能模型高出几个数量级。
单论数据而言,目前国内车企的数据储备基本均落后于特斯拉,还处于初期阶段。加之对数据质量的要求,国内车企离数据积累的“长跑终点”仍“遥遥无期”。
2、算力需求激增
随着端到端自动驾驶的发展,训练海量数据所需的算力需求越来越高。对此,马斯克多次表示,目前FSD V12端到端模型的迭代,主要也是受到云端算力资源的掣肘,并计划重金堆算力。
图源来自汽车之心
眼见算力成了端到端的“必过关卡”,各大车企、供应商争相开始跑马圈地。有意思的是,这条路线上,行业也走向了分叉口。一方是倾向于重投算力的“大力出奇迹”,另一方是深耕算法的“工匠主义”。
从特斯拉、华为等头部车企都在重投超算中心的动作来看,算力提升,对应端到端智驾效果的天花板也会随之被抬高。或许,两条路径选择的背后,不仅有端到端战略规划的差异,也存在资本实力的差距。
可见,进入端到端阶段后,车企对训练算力的需求越高,也意味着需要更多的资金、人力和时间投入。这条路线走到最后,不仅是算力的比拼,也是综合实力的角逐。
3、商业化落地困难
端到端作为一个新的技术路线,堆算力、堆数据、加算法都是高门槛,抬高进场壁垒的同时,试错成本也在明显增加,入场企业需要仔细斟酌效率与成本之间的平衡问题。
即使完成了开发,而最后端到端方案的验证落地,也需要有合理且成熟的验证方式作为前提。直接实车验证显然成本过于高昂,而基于数据测试为主的开环测试,与端到端智驾所看重的可交互性并不匹配。
最后是落地市场的考验。目前,消费者之间普遍存在一种矛盾情绪。一方面对于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功能的兴趣与期望在上升,另一方面他们的支付意愿却在普遍下降。所以,即便完成了端到端智驾的量产,但却不被市场买单,一切愿景仍将化为乌有。
结语
进入AI智驾时代后,端到端模型的比拼愈演愈烈。基于算力、数据的需求,越早推出全国都可用的智驾方案,就能收集到更多数据,从而率先提升智驾能力,实现“强者愈强”。
这一路径,是包括特斯拉、华为、小鹏等头部车企正在做的事情,但是正在做不等于有结果。因此,最终局里上演的到底是弯道超车,还是黑马崛起,亦或是强者恒强,这都犹未可知。
作者:琴声奏响时
来源:港股研究社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撰文/天玑2023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一个趋势,那就是智能驾驶的热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在购车时越来越关注车的智能驾驶能力。这意味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走到了发展的关键节点,发展重心向高阶智驾转移,2024年的重点则是高阶智驾的大规模落地。节点Auto注意到,地平线最近发布了针对高阶智驾场景的一系列产
智能驾驶从规则驱动转向数据驱动,正在引导行业进入新的竞争区间。在之前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4)上,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认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在未来3个月将超过50%。自动驾驶公司元戎启行CEO周光指出,在上半场的电动化之后,汽车行业的竞争已经进入智能化下半场。高阶智驾作为智能化核心议题
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分别达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巨大的规模之下是激烈的品牌竞争。由整车企业引领,汽车产业链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逐渐倒逼企业自行开拓成长空间。转型力度偏小、产品更新较慢的海外市场,成为蕴含金矿的待开掘目的地。新能源汽车出海潮,由此形成。伴随着汽车产销量首次突破3000万
撰文/阿宝过去一年,汽车工业带给我们很大的惊喜,强劲的增长势头让人看到了中国产业升级的希望。从总体数据上看,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突破了3000万辆,在出口上更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491万辆,同比增长57.9%,超越日本,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大汽车出口国。而且,
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厂商们轰轰烈烈的“开城之战”持续上演,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俨然已进入智能驾驶时代。在这场技术革新大潮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除了处于视觉中心风光无两的车企,还有上游诸多的智能驾驶方案供应商。下游的军备竞赛传导至上游意味着,作为服务方的智驾方案供应商需要与车企双向奔赴,才能抓住风口快速
智能体进化发展了一年,现在的RPAAgent迭代到什么程度了?从实在智能最新发布的实在Agent7.0,看RPAAgent的迭代升级抓取豆瓣信息、自己制作PPT,这款AIAgent真的实现了流程全自动化AIAgent构建到执行全自动化,持续进化RPAAgent再次降低智能体应用门槛实在智能重磅发布实
崔大宝|节点财经创始人进入2024年,大模型似乎有熄火之势:资本市场,与之关联的概念炒不动了,英伟达股价动辄暴跌重挫,引发“泡沫戳破”的担忧;消费市场,BATH们的推新活动少了,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慢了,民众的关注度降了……热闹的大概只剩下两场酣仗:自5月15日字节跳动宣布“以厘计费”,打响国内大模型
文|智能相对论作者|陈泊丞好消息!你心心念念的事业单位发录取公告了!坏消息!他们没录你,录了个数字人。图片来源网络随着数字人技术的突破,越来越多的传统企业和机构开始用上了“数字员工”。甚至很多中国人心心念念的“铁饭碗”,也被这些数字人给捧上了。数字人捧上了“铁饭碗”简单翻看一下全国各地事业单位的“录
黑芝麻智能敲钟后,港交所门口又有一些智驾芯片企业引发关注。据悉,近日地平线已通过中国证监会IPO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1.5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预计筹集约5亿美元资金。从天眼查可以了解到,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ADAS)和高阶自动驾驶(AD)解决方案供
8月21日,万众瞩目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暨博览会在北京亦创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这场为期5天,集“展览”“论坛”“赛事”于一体的机器人盛会,反映了当下机器人领域的繁荣生态。据官方统计数据,今年现场逛展观众高达25万人次,比去年增加25%。机器人行业有多火?看看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火爆程度便可知
瞄准场景需求,打造国内领先的自主可控、高质量超大载重高烈度环境特种智能系留无人平台。卓翼智能亮相HICOOL峰会以科技实力荣摘创业大赛一等奖这个比赛5年培育出16家“独角兽”HICOOL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暨创业大赛已于8月25日在北京圆满落下帷幕,大赛共吸引了124个国家和地区的7406个创业项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无锡市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正通过构建人工智能"算力+算法+数据"三要素齐备的产业生态,为产业技术创新应用提供强大支撑,通过“AI+”行动推动人工智能与多个产业交叉融合,实现技术落地和产业化,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创新智造
近日,2024龙蜥操作系统大会(OpenAnolisConference)在北京圆满召开,此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开源发展委员会、中关村科学城委员会、海淀区委网信办、中国开源软件推进联盟指导,龙蜥社区主办,阿里云、浪潮信息、Intel、中兴通讯、Arm、中科方德等24家理事单位共同承办,主题为“进化
数字人作为未来产业之一,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的未来产业,也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高级形态,数字人和自然人、机器人高度协同,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为推动数字人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形成新质生产力,8月28日,世优科技创始人兼CEO纪智辉、世优科技李曦、韩光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