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收购家庭Wi-Fi企业,亚马逊为智能家居再添筹码?

 2019-02-18 15:24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文 | 颜璇

来源 | 智能相对论

近几年,亚马逊在智能家居领域上的出手越来越频繁。

去年,亚马逊才收购了Wi-Fi联网视频门铃和其他家庭安全和监控设备制造商Ring,近日,亚马逊又宣布已收购了家庭WiFi初创企业Eero。

而这一系列动作透露出的信号是,一直围绕着Alexa建立智能生态的亚马逊,似乎要为其智能家居再建一道护城河——通过路由器这个越来越普及的单品,以极低的用户获取成本进入家庭,进而保证自己在智能家居中的中心地位。

你方唱罢我登场,两大巨头瞄准Wi-Fi路由器

2014年,谷歌收购了智能恒温器制造商Nest,想利用其作为智能家居生态系统的一个主控中心和连接点,但决策上的失误让谷歌失去了先发优势,反而让“迟到”的亚马逊推出了无线音箱Echo后发制人。

失去了入口优势的谷歌也不甘落后,将目光放在了Wi-Fi这一重点上。一方面,谷歌向用户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接入服务,用户配备谷歌提供的特殊Wi-Fi路由器,谷歌则对这些路由器在云端通过Wi-Fi控制器进行统一管理。另一方面,谷歌Wi-Fi上云,云端连接着分散在不同地点的大量Wi-Fi接入点,谷歌用户的智能设备在其中一个接入点登录后,可以在不同的Wi-Fi热点间实现无缝切换而不用重复登录。

不得不说,谷歌这一举措使得其在智能家居场景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比如谷歌可以绕过移动运营商,将自己的音乐、视频和其他媒体内容呈现给用户,确保自己的业务有足够的带宽。

亚马逊选择在此时收购家庭Wi-Fi,或许有一部分是迫于竞争对手施予的压力,但也并不全然是商业竞争中的无奈之举。拉开亚马逊三年来的投资清单,我们也能从中窥得一些线索。早在去年,亚马逊就收购了Wi-Fi联网视频门铃和其他家庭安全和监控设备制造商Ring。在Eero之前,亚马逊还通过对Luma的战略投资进入了Wi-Fi路由器热潮。

另外,将家用Wi-Fi放进亚马逊布局的智能家居生态中,也并不突兀,不管是Musaic的音响系统,还是Ring的智能门铃,都是在着力建立Alexa的语音生态。而Eero的家用Wi-Fi,很可能只是亚马逊提升Alexa在联网家居中简易性和稳定性的工具。

当然,路由器市场并不仅仅是谷歌和亚马逊的天地,且不说路由器巨头Netgear将针对亚马逊的收购作出何种应对措施,诺基亚已在近日发布了WiFiBeacon3分布式无线路由器产品,据说能够提升室内大范围立体空间的网络接入体验,还可利用AI实时选择最优频段信道。在国内,小米、华为都盯准了这个赛道,荣耀更是将自研的“凌霄”芯片植入了最新发布的路由器中。随着智能家居的发展,路由器的市场竞争只会越来越激烈。

又见入口焦虑,被抛弃的Wi-Fi路由器为何重登舞台

选择怎样的硬件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这已经成为行业共同的难题。入口的集体焦虑,使得巨头们已经迫不及待的开始布局,从盒子到音箱再到微小的插座,每个产品都有潜力成为一个家庭的中心。

曾几何时,Wi-Fi路由器也是众多厂商的入口首选,360、小米、乐视、欧瑞博等都曾以路由器为抓手,进军智能硬件设备,曾经的智能硬件明星创业公司“极路由”,更是因为首度为路由器赋予“智能”属性而红极一时,还打破了彼时由TP-Link、D-Link、华为等传统路由器巨头统治下的市场。

然而,受到产品定位、换代方式、产业生态、运营商等影响,各大厂商的智能路由器在短时间内无法占领客厅,这一入口也渐渐退出了人们的视野——小米转战智能插座,苹果解散了Airport研发部,曾经的独角兽“极路由”也倒在了P2P的骗局当中。

如此种种,Wi-Fi路由器作为家庭中心似乎已经没有了想象空间。然而,随着谷歌和亚马逊的战略布局逐渐明朗,Wi-Fi路由器再一次登上了智能家居的舞台,巨头们也是时候重新审视路由器的核心优势了。

目前,在短距离通信技术中,主要有基于Bluetooth、Zigbee和Wi-Fi三种无线技术设计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控制器。

图片2.png

数据来源:《基于无线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徐安安

比较来看,无线Wi-Fi通讯方式的安全性能较低,但其传输速率高且信号传输距离远。而智能家居产品中的Wi-Fi模块可以直接连线无线路由器,由此连接到internet网,无需网关设备,连接点也可以随便增加,可以运用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进行局域网控制。

在智能家居产品中,家庭娱乐设备如电视、盒子、平板,家庭安防类设备如监控摄像头、联网报警装置,各类传感器网关,家庭环境调节设备如空调、空气净化器等均配置了Wi-Fi通信模块作为控制多媒体内容传输以及智能家居数据上传云端的组网方法。据统计,当前超过90%的智能家居产品类型配置了Wi-Fi组网通信模块。

图片3.png

来源:《Wi-Fi组网技术在智能家居环境中的使用与优化》冯志芳,彭斐,黄峰鹤

同时,路由器在所有的控制设备中保持着最长的上电时间,在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中,只要还在使用手机、平板等需要联网设备,很少会有人主动去关闭路由器。

唐沐在推出小米路由器之初就提及,希望用户把自己的手机、电脑、平板等所有的上网设备都和路由器连接起来,当然,也希望这台路由器可以连接更多类型的设备,比如空调、冰箱、洗衣机、顶灯等——这就是小米路由器作为智能家居入口的雏形。同时,小米路由器诞生的第一个主打功能便是家庭数据中心,这与后来小米的智能家居生态也产生了呼应。想来,这也是小米至今没有放弃路由器的原因。

Wi-Fi路由器想要焕发“第二春”,逃不开这三个问题

当然,要想让Wi-Fi路由器再次成为智能家居的入口,仅仅依赖其兼容性是十分单薄的。如果只是这一层,路由器注定只能成为一个普通的、远离用户的联网设备。要往智能中心的方向发展,路由器还有一些问题需要克服。

1. 消费升级,但迭代购买欲望低

根据中关村在线的《2018年上半年中国无线路由器市场报告》显示,中低端的无线路由器依旧是市场上的主流产品,但消费者的视线也逐渐向双千兆无线路由器转移。从消费价格来看,百元以下产品的关注度大幅缩减至20%,而500元以上的产品关注比例则升至了20%。显然,“便宜”不再是消费者的首选,“性能”成为一个重要的考量标准。

而从路由器的性能来看,消费升级的现象更为明显。据《报告》数据显示,采用802.11ac网络标准的双频无线路由器占据了市场大部分的关注。随着百兆及以上宽带速率的普及,千兆网络传输更是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特点。

总的来看,无线路由器的消费升级正在进行。但是,换机热潮却没有随之出现,这主要是因为无线路由器的换代冲动并不高。路由器与智能手机不同,在家庭中比较缺乏存在感,甚至与家庭用户之间存在着一种恶劣的情感关系——稳定才是用户的最大期待,只有出现网络问题,人们才需要去操作机器。

除了在一开始装网的时候购买,或者被运营商搭配套餐赠送,用户在其他时候一般都不需要去理会路由器。笔者家里自装了无线以后就没换过路由器,近十年的使用时间,该路由器运行状态依旧良好,穿墙能力也不差。只要还能联网,相信我和我的家人都能一直用下去,想必各位读者也是。

2.体量不匹配,家电协议难统一

无线路由器要想成为一个入口,必然要承载更多的应用,向着更复杂的操作系统迁移,围绕无线路由器建立的智能家居生态圈应该包含传感器、控制部件、供电部件、人机界面等等,以此对家电进行智能控制。

然而,以上这些配件现在的智能家电都已具备,主要是因为各家协议互不开放才需要一个入口平台,智能无线路由器就作为这样一个入口而存在。当然,这只是厂商们的理想状态。事实上,无线路由器要想成为中间体,面临着两方面的难题。一方面,智能路由器的体量无法与传统家电企业相比,如今做得比较好的智能路由器厂商小米,在整个路由器市场的占比仍然有限,智能路由器也不可能像红外遥控一样去统一各家家电的协议。

另一方面,传统家电企业都在打造基于自己家电的生态圈,比如海尔、美的等。小米路由器在13年就开始接触智能家居创业公司,试图通过一个个控制插件逐步积累来丰富自己的平台,从而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至今,小米路由器虽然成为了小米的核心业务,但“家居中间体”的功能还是任重而道远。智能路由器能解决的问题,目前的智能家电都能够解决。论起情感关系,自然是各式家电与用户的关系更加亲密,路由器也就落了下乘。

3.入口虽有,但智能家居仍在画饼阶段

即便智能路由器承载了更多的应用,成为一个入口级的平台,但智能家居的应用仍处于不太理想的状态,智能路由器也缺乏足够的应用场景。

目前,智能家电处于各自为王的阶段,行业领头者迟迟未曾出现,路由器能做的也只是升级自身。小米虽然抱着统一所有家电协议的心思,但最终也只能靠自己拉起一条智能硬件与生活耗材的生态链,增加小米路由器的应用范围。但这样的应用其实有着很多替代方案,至今,路由器还不能构成一个杀手级应用平台。

【完】

智能相对论:深挖人工智能这口井,评出咸淡,讲出黑白,道出vb深浅。重点关注领域:AI+医疗、机器人、智能驾驶、AI+硬件、物联网、AI+金融、AI+安全、AR/VR、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人机交互等。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亚马逊Prime Day卖家应对风暴的策略解析,销售业绩再创辉煌

    亚马逊PrimeDay已经成为全球电商界最具影响力和火爆程度的购物盛宴。今年,亚马逊再次席卷巴西市场,引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购物狂潮。在这个全民疯抢的活动中,卖家需要制定精确的策略来抓住机遇,提升销售业绩。本文将从专业角度分析亚马逊PrimeDay的影响,并探讨卖家应采取的应对策略。首先,亚马逊Pri

    标签:
    亚马逊商城
  • 亚马逊新加坡调查揭示消费者网购关注点:性价比高于品牌忠诚度

    摘要:亚马逊新加坡近日与YouGov合作进行了一项调查,对新加坡消费者在网购时的关注点进行了深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新加坡消费者更加重视性价比,愿意为更好的质量和正品支付溢价。此外,他们也希望卖家采取更多措施提高信任度,并将折扣优惠和物有所值视为重要的驱动因素。本文将详细介绍调查结果,并对卖家在满足

    标签:
    亚马逊商城
  • 爆款加速器!四大流量来源助力亚马逊卖家销售飞跃

    在亚马逊平台,提升产品销量的关键之一就是增加流量,而影响流量的主要因素包括搜索流量、类目搜索流量、排行榜流量和关联流量。了解这些流量来源并加以利用,将为卖家带来销售的飞跃。首先是搜索流量,它受到产品销量、关键词匹配、用户行为和送货速度等因素的影响。关键词匹配尤为重要,亚马逊默认将产品标题中的中文和英

    标签:
    亚马逊商城
  • 亚马逊商业霸主Business Prime Duo免费赠送,小企业主欢呼雀跃!

    近日,亚马逊宣布推出令小企业主们疯狂的福利——BusinessPrimeDuo,更是以免费赠送的方式惊艳亮相!作为亚马逊B2B采购商店AmazonBusiness的一部分,BusinessPrimeDuo为同时拥有企业采购和Prime会员资格的用户提供了绝佳机会,既能享受Prime的优惠、便利和娱乐

    标签:
    亚马逊商城
  • 亚马逊印度发布新工具,卖家轻松备战Prime Day,销售额暴涨!

    导语:亚马逊印度在即将到来的PrimeDay大促前,以惊人之举震撼推出了全新的"SaleEventPlanner"工具,为卖家们提供了一把实现销售额暴涨的利器。这个令人瞩目的工具将帮助卖家提前了解活动详情、制定超值优惠,并获得最佳库存建议,让他们在促销活动中一鸣惊人!亚马逊卖家应用程序的全新功能近日

    标签:
    亚马逊商城
  •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高考一结束,忙坏了海内外一众大模型。豆包、DeepSeek、ChatGPT、元宝、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掀起了一波“AI赶考”大战。据悉,去年高考期间,大模型的成绩才勉强过一本线,今年集体晋升985。据悉,豆包甚至过了清北的录取线。头部大模型在高考“考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中小AI创企的处境却日益尴尬

    标签:
    ai智能
  • 大模型抢滩高考志愿填报,能否顶替「张雪峰」们?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标签:
    大模型
  •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

  • DeepSeek、豆包向左,盘古大模型向右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终于推出新版本了。6月20日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宣布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盘古大模型5.5同步发布。不过,当前国内的AI大模型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在众多大模型中并不是十分出众。华为云此次重磅推出的盘古大模型5.5能否从

  • 数字人罗永浩一场直播卖了5000万,数字人能取代真人主播吗?

    一场没有罗永浩的“罗永浩直播”,正在改写带货规则当数字人罗永浩在百度直播间举起青岛啤酒,以标志性幽默回应粉丝提问时,弹幕疯狂刷出“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的疑问。这场持续近7小时的直播,创下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的惊人战绩,甚至超过了他本人一个月前真人直播5000万元的成绩。数字人主

  • 新东方发布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开启一对一智能学习时代

    高频互动、个性化教学、突破成本壁垒,AI老师让英语学习更普惠。6月24日,新东方正式推出面向消费者的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新东方AI1对1”。这款产品标志着新东方在教育+AI战略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旨在以科技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发展。在发布会现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表示:“AI

    标签:
    ai智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