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棘轮效应下,囚徒困境中的智能穿戴设备该何去何从?

 2019-04-19 17:38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文:刘志刚@互联网江湖主编

上周,微软正式宣布关闭旗下智能穿戴产品Microsoft Band官方网站的运营和应用程序,自此,作为行业内极具潜力的竞争者,微软正式退出智能穿戴领域。而与之相对应的苹果、三星则继续在智能穿戴设备领域不断加码。

2012年,初代谷歌眼镜正式发布,但由于产品本身技术不够成熟和软件层面生态链的缺失,谷歌第一代智能眼镜最终成为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前浪。

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成,无心插柳柳成荫”,昙花一现的谷歌眼镜无意中点燃了21世纪以来智能穿戴设备的第一把火。在随后的几年中,谷歌、三星、苹果纷纷加码投入智能穿戴设备领域,而智能手表作为较为成熟的智能穿戴设备解决方案成为了各家争相入局的新赛道。

去年9月中旬,在苹果新品发布会上,新一代智能手表AppleWatch 4带来了一系列硬件和软件方面的升级,三星也在今年2月21日凌晨发布了Galaxy Watch Active智能手表和Galaxy Fit智能手环。

与此同时,据国外权威机构IDC的数据显示,虽然增速明显下降,全球范围内的智能穿戴设备出货量仍在增加,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8年第二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8040万部,同比增长21.7%。

据《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预计在2019年,全球智能设备出货量将达到1.36亿部。继智能手机之后,可穿戴智能设备逐渐成为新的增长领域。

在出货量连年增长的背后,智能穿戴设备热潮颓势已经初现。资本层面,智能穿戴市场的投资者已经趋于理性,在资本寒冬的形势下VC资本对于进入智能穿戴领域比以往更加谨慎。用户层面,在“尝鲜期”过后,各个品牌的用户流失率也在节节攀升,智能穿戴设备增长后劲不足。

伪刚需下智能穿戴设备的囚徒困境

智能手表作为智能穿戴设备中的“龙头”在功能上也只能沦为智能手机的“附庸品”。腕表的产品形态限制了其硬件本体搭载屏幕的尺寸,因此决定了智能手机在交互体验上的绝对优势地位。

另外,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软件生态已经十分成熟,几乎满足了所有场景下应用,因此是否真的有必要重新搭建智能手表的软件生态系统的问题也决定着智能手表天花板的高低。就目前而言,无论是手表版IOS还是Android Wear都尚未构成完整的应用生态,智能手表更多是作为智能手机的辅助设备而存在。

从具体的功能性来看,目前市场上的所有智能穿戴设备产品同质化现象严重,就智能手表而言,通知提醒、运动监测、健康数据采集是智能手表的三大核心功能,各家智能手表在核心功能性上并无太大差异。从用户的角度而言,三大核心功能并不具备刚需属性,且在现有产品体验下用户粘性强度不高,从而使智能手表的地位逐渐边缘化。

体现在用对于智能手表的购买行为上,“尝鲜”式的消费和出于智能手表作为穿戴设备的感性附加价值的考虑成为智能手表用户的主要消费动机,当新鲜感丢失后,用户对于智能手表的购买行为则会回归趋于理性价值的导向,智能手表市场也将面临着难以挣脱的囚徒困境。

另外,用户的穿戴习惯也是影响其购买智能手表决策的因素之一,对于本身就有腕表佩戴习惯的用户而言,佩戴的舒适性也是影响其购买决策的重要原因,而对于没有佩戴传统腕表习惯的用户,在初期的新鲜感过后,智能手表的带来的体验价值也会随着低使用率逐渐消失。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VIPIT1)看来:智能穿戴设备作为智能手机的延伸和补充本身不具有“中心化”的地位,而各大厂商推出的蜂窝数据版智能手表虽然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中心化地位缺失”的先天缺陷,但由于短时间未能出现交互层面的技术革新,因此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能改变智能穿戴设备“附庸”于智能手机的现实。

在支付和健康领域由于行业壁垒的存在,智能穿戴设备很难深度融入其中。在支付领域由于各方利益交错,很难通过支付体验的便捷性增强用户粘性,而底层支付数据链条的打通也在短期内无法实现。在健康领域,智能穿戴设备收集到的医疗数据很难被行业认可,在医疗信息系统对接上也存在兼容性的问题。

另外行业标准制定缺失,领域相关立法滞后导致智能穿戴设备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儿童手表领域更是存在质量把关不严、技术不成熟、市场不规范等行业乱象。此前央视《第一时间》栏目就曾曝光过“儿童定位手表辐射超手机千倍”的业内丑闻事件。

棘轮效应下智能穿戴设备困境的破局需多方协同

经济学家詹姆斯·杜森贝利提出的棘轮效应指出: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在短期消费中习惯效应使得消费更加易于向上调整,即“消费者易于随收入的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

就目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智能穿戴设备完成了无到有的蜕变,用户初期教育阶段基本完成,在棘轮效应下随着智能穿戴产品和用户体验的不断完善,智能穿戴硬件增长的空间仍然巨大,天花板距离尚远。对于智能穿戴企业而言,在资本趋冷,消费者逐渐理性之后,如何用技术和差异化特性从用户体验端进一步提高产品“含金量”,进一步丰富智能穿戴设备的落地场景。

以智能手表为例,基于NFC技术的支付功能完全可以在银行、出行、安防、娱乐等诸多场景落地。目前基于手机的NFC技术的支付规模正在逐步形成,在商业领域不断向用户的衣食住行等方面拓展。

与此同时,移动支付的人群正在高速拓展,在国内无现金社会事实上以初步形成,另一方面由于智能手表的相较于智能手机具有便捷性上的天然优势。互联网江湖团队(VIPIT1)认为,当基于NFC技术的智能手表在银行、出行、安防、娱乐领域实现全场景落地后,作为“一站式通行证”的智能手表有望摆脱对智能手机的依赖,确立其近场通讯领域内的中心地位。

从行业层面来看,智能穿戴领域亟待建立行业标准和市场规范。此前国内某非官方机构曾经发布了可穿戴设备行业标准体系,被业内人士给予规范行业的厚望,但在落地阶段发现其内容虚表,并不适用于实际操作过程,部分业内创业者依然“照旧行事”,无法起到有效的约束作用,数据信息使用不规范、隐私保护机制匮乏等行业问题依旧存在。

另外智能穿戴领域的相关立法也应该即使跟进,从原料采购、生产要素、市场秩序规范等一些列环节确立法律标准和依据,在法律约束下,促进整个行业发展的正向循环,为智能硬件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行业和法制环境。

在互联网江湖团队(VIPIT1)看来:智能穿戴领域的降温对行业长期发展而言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大品牌的产品也将日趋完善,作为一个新兴的智能硬件行业,智能穿戴完成了从无到有从0到1的发展,智能穿戴领域未来的繁荣离不开各个落地场景数据通路的搭建,待技术、环境、市场等要素逐渐成熟、行业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后,智能穿戴领域必将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

综上所述:

在智能手机浪潮过后,智能穿戴设备被赋予下一个时代弄潮儿的使命。大数据和生态圈的逐渐成长,将带动可穿戴市场的全面启动,经历过行业初期的成长之后,包括可穿戴设备在内的整个智能穿戴市场将在2019-2021年迎来高速发展期。对于行业内的玩家们来说,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准确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才是能否成功抓住可穿戴设备产业的红利的关键。

科技自媒体刘志刚,订阅号:互联网江湖,微信号:13124791216,转载保留作者版权信息,违者必究。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智能产品

相关文章

  •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高考一结束,忙坏了海内外一众大模型。豆包、DeepSeek、ChatGPT、元宝、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掀起了一波“AI赶考”大战。据悉,去年高考期间,大模型的成绩才勉强过一本线,今年集体晋升985。据悉,豆包甚至过了清北的录取线。头部大模型在高考“考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中小AI创企的处境却日益尴尬

    标签:
    ai智能
  • 大模型抢滩高考志愿填报,能否顶替「张雪峰」们?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标签:
    大模型
  •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

  • DeepSeek、豆包向左,盘古大模型向右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终于推出新版本了。6月20日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宣布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盘古大模型5.5同步发布。不过,当前国内的AI大模型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在众多大模型中并不是十分出众。华为云此次重磅推出的盘古大模型5.5能否从

  • 数字人罗永浩一场直播卖了5000万,数字人能取代真人主播吗?

    一场没有罗永浩的“罗永浩直播”,正在改写带货规则当数字人罗永浩在百度直播间举起青岛啤酒,以标志性幽默回应粉丝提问时,弹幕疯狂刷出“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的疑问。这场持续近7小时的直播,创下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的惊人战绩,甚至超过了他本人一个月前真人直播5000万元的成绩。数字人主

  • 新东方发布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开启一对一智能学习时代

    高频互动、个性化教学、突破成本壁垒,AI老师让英语学习更普惠。6月24日,新东方正式推出面向消费者的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新东方AI1对1”。这款产品标志着新东方在教育+AI战略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旨在以科技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发展。在发布会现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表示:“AI

    标签:
    ai智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