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监测头环”进校园引争议,AI+教育的探索不能“越界”

 2019-11-01 15:48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近日,浙江一小学戴监控头环的视频引起广泛的关注与争议。在视频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们头上戴着号称“脑机接口”的头环,那场景就有如在看科幻片,这些头环可以记录孩子们上课时的专注程度,生成数据与分数发送给老师和家长。

资料显示,该产品属于“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其创始人韩壁丞为“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博士”,在脑机交互方面颇有建树,还上过一些电视节目,有一定知名度。该公司宣称其产品采用的是“神经反馈训练原理”,致力于提升学生的专注力。但是该公司成立的时间还不到一个月,产品就已投入校园使用,给人一种十分草率的感觉。

而“监测头环”也并不是第一个应用在学生身上“高科技”产品。

今年8月,上海某小学中出现了“智能课堂行为分析系统”,可以捕捉到学生上课时脸上的微表情,如皱眉、打哈欠、微笑等。平时还会对学生是否主动捡垃圾、是否打架、是否主动向老师问好等行为作监测。

以人脸识别品牌Face++出名的旷视科技也推出了类似的产品,其AI系统可监测学生上课趴桌子、睡觉、举手、玩手机等动作的次数。

对于争议,这些公司的负责人都做了回应,表示自家的产品或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性的仪器或是技术场景化概念的演示,并非是要监控学生,会坚持数据隐私保护的核心原则。可无论再怎么回应,这样的场景依然会让许多人感到不适。

教育是教书育人,学生三观尚未成熟,自制力也相对薄弱,管理是必要的。然而靠监控学生在上课时是否打哈欠、看黑板的次数,或是平时见了老师有没有打招呼,就能够提升学生的专注程度了吗?

人性本就是复杂的,个体的差异化也十分明显。 上课一直盯着黑板保持微笑的学生,有可能只是“假装积极”,脑子里未必是在思考。而许多学生虽然在听课之时显得并不是非常高兴,或者并没有积极的举手发言,甚至没有一直盯着黑板,但是他们未必没认真听讲。因为人的动作、微表情不一定会和人的大脑保持同步。所以这种所谓的“情绪监测”、“表情监测”并没有足够牢靠的理论依据,既然如此,老师和家长又怎能以此作为衡量学生表现的依据呢?

退一步讲,即使技术足够成熟,可学生也是人,也有人权和隐私。 有多少80后、90后上学的时候感受过来自摄像头和门后班主任凝视的“恐惧”?那些方式与AI监控比起来要“松懈”得多,AI不仅没有一刻停歇,还能随时随地将学生的表现转化成清晰可见的数据。可只要是人格正常的人,就没人愿意时时刻刻处在这种严密的监控之中。试想,自己的心境、情绪都能被窥探得一清二楚,这要让人面临多大的心理压力?

当然,笔者并不是说AI监测的方式毫无益处。在学校中学生太多,老师不可能每一个都顾及到,所以对于学生可能蕴藏危险的打闹举动,或是过分的逃课、逃学等行为,AI是个好帮手,而且笔者相信如果运用得当,AI说不定还能有效遏止校园暴力等不良现象的蔓延,这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是大有裨益的。

然而现在的这些产品似乎没抓对重点,它们所监测到的是学生的微表情,是学生在学校的一举一动,但却忽略了这可能会让学生感到自己不被尊重,还很容易构成对人格的压抑与对人权的侵犯。不管是谁处于过度严密的监控之下都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更何况是青少年。此外,无论是脑机接口还是AI识别技术都还不算成熟,多处于“实验室阶段”,就这样贸然用在孩子们身上,很可能对他们的身体造成无法预知的伤害。

家长和学校对孩子的期望可以理解,但用技术监测也需有度,即使到了技术成熟之时,其适用范围、应用场景也需再做考虑。文/东方亦落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人工智能
ai+教育

相关文章

  • IoT开发者为王,涂鸦智能硬核“靠边站”

    IoT盛宴:涂鸦向下,产品向上

    标签:
    人工智能
  • IPO观察丨黑芝麻智能递表港交所,车芯行业已迈向量产决战期?

    虽然我国汽车芯片行业还处在发展初期,但已经迸发出无限潜力。一方面,智能汽车的发展不断带动需求增长;另一方面,政策引导下,汽车芯片企业持续抢占高地。对此,在7月5日-7日举办的2023年中国汽车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邵华就做出表示,“中国将成为未来汽车芯片发展的集聚地”。车规芯片行业近日的

    标签:
    人工智能
  • 倒计时2天丨云天励飞将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于7月6日至8日在上海举办。云天励飞将在大会上展示自主设计开发的新一代边缘计算芯片DeepEdge10系列SoC芯片,并公布“天书”大模型的最新动态。欢迎莅临上海世博展览馆H1-C801展台参观交流!同时,云天励飞也将与中国电子、中国信通院、华为等合作伙伴,在WAIC的舞台

    标签:
    人工智能
  • 酷学院智能产品发布会:引领中大型企业学习新潮流

    近日,酷学院智能产品发布会在深圳闪亮登场。近200位现场观众和近万人次在线观看,共同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发布会上,酷学院引领大家探索企业培训学习和人才发展领域的新高度,并揭幕其全新的产品智能升级和突破。酷学院产品负责人徐晨通过形象生动、逻辑严谨的讲述,揭晓了全新的智能企业培训和人才发展平台,以

    标签:
    人工智能
  • 格灵深瞳发布“深瞳阿瞳目”,体育课离AI越来越近

    向上探索更普适的大语言模型,向下寻找更具体的应用场景,AI厂商正在这两条路上狂奔。在众多应用场景中,教育是AI最重要的应用方向之一。中国有2.91亿在校学生、1844.37万专任教师、2800万台校园终端设备,庞大的用户体量汇聚了海量的数据资源。相对于其他行业而言,中国教育的数字化程度也很高,数据显

    标签:
    ai+教育
  •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

  • DeepSeek、豆包向左,盘古大模型向右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终于推出新版本了。6月20日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宣布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盘古大模型5.5同步发布。不过,当前国内的AI大模型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在众多大模型中并不是十分出众。华为云此次重磅推出的盘古大模型5.5能否从

  • 数字人罗永浩一场直播卖了5000万,数字人能取代真人主播吗?

    一场没有罗永浩的“罗永浩直播”,正在改写带货规则当数字人罗永浩在百度直播间举起青岛啤酒,以标志性幽默回应粉丝提问时,弹幕疯狂刷出“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的疑问。这场持续近7小时的直播,创下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的惊人战绩,甚至超过了他本人一个月前真人直播5000万元的成绩。数字人主

  • 新东方发布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开启一对一智能学习时代

    高频互动、个性化教学、突破成本壁垒,AI老师让英语学习更普惠。6月24日,新东方正式推出面向消费者的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新东方AI1对1”。这款产品标志着新东方在教育+AI战略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旨在以科技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发展。在发布会现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表示:“AI

    标签:
    ai智能
  • AI工作流是什么?coze扣子工作流怎么搭建和使用?

    大家好,我是白杨SEO,专注SEO十年以上,全网SEO流量实战派,AI搜索优化研究者。为什么想分享这个AI工作流及coze扣子这个?因为我们搞流量的如果学会了用AI给我们生产提效将更有助于我们去获客。目前白杨SEO用得并不是很好,分享仅供参考,希望给你一些启发。老规矩,先说下文章大纲如下:1、AI工

    标签:
    ai智能
  • 2025年10个顶级GPU云平台:Serverless+RL开启AI普惠时代

    近期,“AI新云”(NeoCloud)概念在科技圈和投资圈引发热潮。今年3月,被业内称作“英伟达亲儿子”的AI基础设施企业CoreWeave上市。这家依托英伟达GPU资源冲击新云市场的初创公司,上市不到3个月市值飙升359%,达881亿美元。CoreWeave的“身价暴涨”吸引了无数视线。对此,不少

    标签:
    ai智能
  • 阿里巴巴梭哈AI

    2024年往前数三年,我们称之为阿里巴巴失去的三年。

  • 华为盘古大模型5.5发布:深度思考模型将上线

    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革新风暴正从华为开发者大会现场席卷全球产业界。2025年6月20日,在东莞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5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揭开了盘古大模型5.5的神秘面纱。这一全新版本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多模态、预测和科学计算五大基础模型上实现全面突破,标志着中国

  • OpenAI 推出开源客户服务代理框架 支持商业或实验用途

    一行代码未写,企业已获完整客服系统——这将是AI代理普及的新起点。“今天标志着AI代理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的转折点。”OpenAI产品负责人OlivierGodement在项目发布声明中如此评价。就在今日,这家AI巨头通过HuggingFace平台开源了一套完整的客户服务代理框架,采用宽松的MIT许

    标签:
    ai技术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