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家居IoT的未来还需要多少块“智慧屏幕”?

 2020-05-12 18:17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上世纪,来自施乐帕克研究中心(Xerox PARC)的Mark Weiser和John Seely Brown提出一个概念,即Calm Technology(宁静技术)。

「技术应该无缝地融入我们的生活,而不是让我们时常感到技术的战栗与恐惧。在平静互动(calm interaction)中,人们不会一直遭受信息的“轰炸”’,而会因为互动而感到“安心”。出色的交互设计让人们可以用最少的精力实现目标。」

这个概念很大程度成为了现在产品研发和技术发展的一个指向标。你会发现,手机、App等一系列软硬产品的表现,都在有意缩短用户接受服务的路径,来实现技术无缝接入的目标。

尽管这一目标是产品研发的的基本方向,但是进入竞争混杂的市场,往往呈现出来的结局又有些“不尽人意”。比如在智能家居方面,各种智慧屏拥堵在IoT的中枢入口,一时成为消费选择的“雷区”,很难让用户在短时内辨识合理的选择。

从智能电视到移动智慧屏,主打“家居中枢”的智慧屏幕是否“冗余”?

在IoT的实现路径尚未确立之前,任何一个厂商都有野心,也有机会推出自家的产品来予以验证,争取一跃成为行业的引领者。

但是,这样所带来的结果往往令消费者难以适从,即面临的产品选择太多,无法辨识未来真正的需求,很有可能在使用过程中失去对IoT的市场信心。

就智能家居的场景应用来说,携以“智慧”之名的屏幕越来越多,小小的家居基本已成为了IoT的混乱试验场。

4月,创维发布作为“公共屏”使用的小屏设备——Swaiot PANEL移动智慧屏。对此,创维总裁王志国认为,“这会是一个全新的物种。”

言外之意就是,虽然它很像一个平板,但确实不是平板。参考官方介绍,这款移动智慧屏可以操控电视,实现跨屏交互、智控家电并赋能无屏设备。

那么,貌似我们可以进一步总结出,这就是一个电视的带屏“遥控器”?却又不局限于电视操控,同时也是智能家居的中枢,可以像智能电视、智能音箱一样操控家居设备。

如此以来,在电视之上的操控叠加,又与智能电视相似的战略定位,不得不令人重新审视一下目前的智能家居市场,一块块被放入客厅、卧室、厨房等家居场景的智慧屏幕是否真的有必要?

Calm Technology(宁静技术)所认为的,科技的生活应该是智慧产品无缝地融入用户,而不是令用户面临着一块又一块的屏幕信息“轰炸”。

自智能家居的概念兴起以来,中枢入口的竞争无时不刻不在市场之间拉锯,从早期的路由器到后来的智能音箱,小米、华为、海信、TCL等先后又将智能电视、智慧屏、社交电视、智屏等一众的“大屏”推出,锚定中枢路径;到如今创维再推出移动智慧屏,又撕开一个新的产品入口。

一边是厂商的争相入场,产品频发,另一边则是用户的不知所措,选择困难。即使当初喊着“出一个我买一个”的三金同学(化名)也逐渐进入了疲倦期。

作为一个典型理工男,三金同学对智能产品的热情明显高于普通用户,用他的话来说,“这不仅是生活需要,更是探索未来、感受科技的最棒方式。”

所以,在他的家里,智能单品几乎成为必须品,电视要智能的,音箱也不例外。同样被市场认定为“家居中枢”的带屏产品, 一屋兼备多个,也算是一个合格的“发烧友”。

对此,“智能相对论”在他交流的过程中,不免问上一句,“那平时你需要操控家里的智能设备时,是用智能电视多一些,还是智能音箱呢?”

“我一般用手机......“得到的答复很是玩味。”......是比较习惯用手机啦,毕竟随身携带,打开App操作也比较简单顺畅,其他的我还不是特别习惯,用着不流畅不方便。”三金同学补充道。

有趣的是,尽管智能电视、智能带屏音箱等家电产品都主打“家居中枢”的卖点,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反而还是手机主导着三金同学的家居智能化。

如今,对于厂商以不同的概念将“带屏”智慧产品塞入家居场景的做法,他似乎也没有之前的热情,“功能要么出现太多重合,要么暂时我还用不上,产品虽然不同,但目前对我还是没有太多意义。”

产品初衷与市场“错位”,拥堵在IoT入口的厂商“自嗨”?

智能家居的实现必然离不开IoT技术的应用。全场景互联的结果在于单品之间的链接,那么“控制中枢”也顺势成为智能家居的重要支点。

入口少不了,但哪个设备最适合作为入口给予了各大厂商广阔的验证空间。

尽管,每个厂商所推出的智能带屏音箱、智能电视、智慧屏等设备都有所不同,但是落实智能家居的初衷并不难发现——即完成家居场景的集成化管理,建立控制中枢。

你会发现,这个初衷在某种程度上又十分契合Calm Technology(宁静技术)的观点,即建立一个家居设备管理中心,避免用户的重复操作,缩短用户与智能服务的路径,最终使得科技无缝地融合在生活之中。

但是,沿着这个初衷继续出发,如今似乎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理想的效果,反而是一块接着一块赋予“智慧”之名的屏幕被塞进家居场景,让用户有些不知所措。

这又是为何?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与《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提出一个比喻,即“商品的惊险跳跃”。其认为,商品转化为货币,产生经济价值面临着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市场验证。

目前,家居IoT应用正处于商品“惊险跳跃”的阶段,多品类爆发成为一个难以避免的趋势。

简单来说,虽然厂商的推出智能新品的初衷很固定(即“中枢入口”),但是在无法确定该新品是否能完成“惊险跳跃”(即市场认可和价值转化)的前提下,多推几个不同形态的产品是最保险的做法。

也就出现了在智能家居场景,智能音箱跳一遍,智能电视又跳一遍,智慧屏再来一遍,移动智慧屏又跟上的节奏。可以说,在前者尚未完全安稳落地的情况,后继者几乎会源源不断地被厂商推出,进行“惊险跳跃”。

事实上,当我们聚焦在科技品牌的IoT战略,也不难发现这一点。比如华为的“1+8+N”战略,除了“1”对应的手机之外,后续的入口“备胎”就有8个之多;小米的“手机+AIoT”双引擎战略也大抵如此,落实到后者AIoT之上是小爱音箱、小米电视等不同形态的智能单品。

那么,更不难理解,创维明明已经锚定了旗下的AI娱乐电视作为家庭娱乐、智能控制中心,还要再推出一个移动智慧屏,作为智能分身来向市场推广。

直接的说,这是产品试验,也是市场试错。

结语

“智能相对论”在与几位读者交流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虽然智能家电的体验感比之前有所提升,但是在交互控制方面,依旧是手机在主导,其他屏幕处于一个略微尴尬的状态,形同鸡肋。

早前,“智能相对论”在《喊了数年,家庭IoT市场依旧碎片化》也曾提到类似的用户情况,缺乏一个稳定高效的控制中枢,使得智能家居的使用场景仍然“碎片化”。

如今,各大厂商接连推出不同形态的智能产品,光是“中枢入口”的竞争就呈现为多种形态,但是在智能家居的链接与管理层面,我们仍然还未看到突破性的进步,“惊险跳跃”的落地远远未到,Calm Technology(宁静技术)的预想也似乎出现了偏离。

那么,未来的发展对于用户的而言,不仅仅有体验未来、感受科技的热情,也似乎不可避免的多了几分困于市场拉锯的疲倦感。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文 | 陈选滨

来源丨智能相对论(ID:aixdlun)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防止智能家居出现“iPod效应”,传统厂商要有一把爆品中小件

    和世纪初时“iPod”带动Mac销量一样,助力长期发展。

    标签:
    智能家居
  • 第十九届文博会 博瑞徕国际家居邀您体验数字家居新生活

    呼唤未来科技的梦幻之旅,感触智能家居的灵动时刻,备受瞩目的第十九届文博会即将到来,谁又能错过这样一与未来生活相遇的奇妙体验呢?据悉,作为后疫情时代首度开放的世界级文化科创盛会,本届文博会可谓是黑科技的盛宴,智能化的专场。开幕式将上演智能家居的科幻体验,开启全新的数字化智能家居新体验,更有海量家居智能

    标签:
    智能家居
  • 智能照明“暗潮涌动”

    在技术持续升级、消费者观念发生转变等多方因素的共同影响下,与智能相关的设备销量逐渐走俏。能够为人们带来便捷、舒适的智能家居产品也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此背景下,智能家居行业日渐火热,实现了飞速发展。其中,作为智能家居重要组成部分的智能照明,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统

    标签:
    智能家居产品
  • 写在AWE 2023前夕:华为全屋智能将重构家居智能化体验

    在接近尾声的2023上海车展上,“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可以说是出镜率最高的两个名词,“第三空间”的智能化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当第三空间快速向智能化跃迁,人们居住的“第一空间”和工作的“第二空间”,能否顺应智能化浪潮?能否给出像“智能座舱”那般惊艳的智能化体验?能否刷新人们对未来生活的认知?即将在

    标签:
    智能家居
  • 2023春季新品发布,添可再一次诠释了品牌不设限发展价值

    智能家电是当下最热门的消费品类之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的需求升级,智能家电不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清洁、烹饪等功能,还能够通过智能互联、数据分析、个性化定制等方式,为用户带来更加舒适、健康、美好的生活体验。在这个飞速发展的市场中,添可作为一家智能科技创新公司,以其高端智慧生活电器产品,在行业内树立了

    标签:
    智能家居产品
  • Manus官网突现“地区不可用”提示,中国区业务战略性调整引关注

    四个月前邀请码炒至10万元,如今官网变灰、社交账号清空,这家AI新贵的闪电迁移折射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潮涌。7月11日,打开Manus官网的用户发现一则突兀提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而就在不久前,这个位置还显示着“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的乐观声明。同时,Manus官方微博和小红书

    标签:
    ai智能
  • 摩尔线程估值超 250 亿,「中国英伟达」冲刺科创板

    文/十界来源/节点财经一场围绕算力自主的竞赛,正在科创板上演。近日,国产全功能GPU厂商摩尔线程递交科创板招股书,拟募资约80亿人民币,成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拟募资规模最大的冲刺者,也打响了“国产英伟达”上市的第一枪。据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主营全功能GPU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以自主

  • 百川智能高管集体跑路!王小川的医疗AI还能赢吗?

    “AI大模型六小虎”百川智能危机重重。这是前搜狗CEO王小川创办的AI公司。昨天就爆出新闻,百川智能的联合创始人离职,这是王小川入局AI的第一道大坎。接下的成败非常关键:(1)拿下河北(2)学习科大讯飞百川智能离职高端概览:(1)2025年7月10日,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谢剑将离职。他是百川只能的

  • 百度智能云PaddleOCR 3.1正式发布:关键能力支持MCP

    百度AI团队今日正式推出PaddleOCR3.1版本,以突破性的多语言组合识别(MultilingualCompositionPerception,MCP)技术为核心,彻底重构复杂文档处理边界。此次升级标志着OCR领域首次实现对同一文档内任意混合语言文本的精准识别,为全球化企业、跨境业务及多元文化场

    标签:
    ai智能
    ai技术
  • 宇树科技加速冲刺科创板IPO,人形机器人龙头估值飙至120亿元

    “宇树已形成硬件、算法、场景联动的业务飞轮,自研率超95%的技术壁垒让其成为全球机器人赛道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在追加投资时如是评价。7月7日,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宇树科技投资方处获悉,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Robotics)已明确计划于科创板IPO,预计

    标签:
    宇树科技
  • OpenAI推出GPT-5:AI大统一时代的到来?

    推理与多模态的终极融合,将彻底终结用户在不同模型间切换的烦恼。7月7日,OpenAI正式确认将在今年夏季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这一突破性产品将整合现有的多个强大模型,特别是融合专注推理能力的“O系列”与具备多模态功能的“GPT系列”,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统一体验。OpenAI开发者体验负

    标签:
    chatgpt
  •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高考一结束,忙坏了海内外一众大模型。豆包、DeepSeek、ChatGPT、元宝、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掀起了一波“AI赶考”大战。据悉,去年高考期间,大模型的成绩才勉强过一本线,今年集体晋升985。据悉,豆包甚至过了清北的录取线。头部大模型在高考“考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中小AI创企的处境却日益尴尬

    标签:
    ai智能
  • 大模型抢滩高考志愿填报,能否顶替「张雪峰」们?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标签:
    大模型
  •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

  • DeepSeek、豆包向左,盘古大模型向右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终于推出新版本了。6月20日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宣布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盘古大模型5.5同步发布。不过,当前国内的AI大模型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在众多大模型中并不是十分出众。华为云此次重磅推出的盘古大模型5.5能否从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