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海尔、百度、华为盘踞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统,谁拿下传统家电企业了?

 2020-12-12 20:01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文/郭锴

来源/智能相对论(aixdlun)

福特曾说,如果你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得到的答案只会是一匹更快的马。汽车大王福特给消费者了汽车,手机教父乔布斯拿出了划时代的iPhone,他们产品格言则都是:消费者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除非我们拿到他们面前。

而目前智能家居领域的困局是,好像消费者和厂商都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智能家居概念已经存在二十年了,却从未有过真正划时代的变革。

在智能家居市场上,B端和C端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单品智能无法进行有效的互联,组建智能网。

许多智能设备操作上极其繁琐复杂,亦或是缺乏人文关怀,智能家居的描绘,更多的停留在了PPT上,实际体验难以尽如人意,消费者往往是尝鲜便放弃了。行业的蛋糕难以做大,又加剧了竞争。以智能音箱为例,价格已经下探到百元以内,很多企业都是贴钱在做,整个行业陷入性价比战争的泥潭。

智能家居行业迫切需要一个突破口。

行业都把这个突破口押注在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将整个行业蛋糕做大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统上。

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由智能家居平台发展而来,是未来智能家居硬件连结的软件基础。它提供两个方面的支持:一是提供互联端口的接入和相关协议的制定,制造商的智能硬件通过端口接入整个系统,由系统提供控制和基础协调功能。另一方面,则是打造成熟的开放者平台,吸引开发者入驻,由开发者为硬件的使用提供个性化的解决方案。

三派势力一场戏,你未唱罢我登台。

目前在智能家居操作系统上发力的一共有三个玩家,以海尔为代表的传统家电企业、以百度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和以华为为代表的手机企业。

海尔把自家智能家居操作平台称为U-home。U即Ubiquitous,“无处不在”之意。U-home着重与场景挂钩的智慧生活方式与理念,可以根据回家、离家、影音和就寝等不同场景提供适当的自动化方案。

以主人回家的场景为例:用指纹解锁家门,此时灯光开启,背景音乐响起,窗帘缓缓打开,热水器自动工作提供热水,不用任何操作,一切都恰到好处。

在设计理念上,海尔走的是实用主义的道路,其主要诉求也是为了适应市场,让自家的硬件更具竞争力。U-home系统在日常使用上并无大的问题,但是缺乏深度学习等智能化技术的支撑的情况下,普通家电进行简单的智能化升级和联动,究竟撑不撑得起智慧生活,恐怕还要打上一个问号。

图片11.png

同时,海尔也提供全屋智能的解决方案,用户可以根据不同户型配置和需求,在安防、智控和影音等方面选择合适的全屋智能方案。这些设备在出厂时搭载自家的U-home操作平台。但U-home平台提供的解决方案中,使用的都是自家硬件,并未提供第三方硬件系统的接入口,基本上是自家产品的闭环,缺乏作为统一智能家居操作系统的开放性。

图片12.png

百度则秉持一贯的互联网思维,一方面以明星产品小度音箱等简单的人机交互硬件为入口,串联和控制智能家居设备。另一方面则打造了百度DuerOS,主要为智能家电的底层软件和云端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包括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的识别与处理技术。

图片13.png

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耕耘颇久,DuerOS拥有海量数据基础,通过自然语言完成对硬件的操作与对话交流,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服务链条。此外,百度DuerOS也是一款开放式的操作系统,提供第三方智能家居设备的接入方案。DuerOS合作的范围很广泛,既有TCL、海尔、海信等传统家电企业,也有英伟达、喜马拉雅FM等技术和内容服务商,在智能家居生态方面的布局比较完善。

图片14.png

但是,“智能相对论”看到,百度在智能硬件方面只提供了小度音箱和智慧屏等入口设备,并未打造自身的产品链。这样的优势在于:百度只是服务提供商,投资压力较小;同时,轻资产重技术理念,也更容易降低其他企业在接入平台方面的戒心。但另一方面,缺乏自身硬件的支撑也可能是一个隐患。

而以技术见长的华为打造的HiLink,则是目前各家平台中最接近操作系统级别的。HiLink提供了完善的接入方式和解决方案,同时也提供了成熟的开发工具和开发协议规范。根据华为官方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10日,HiLink已经激活了约5000万生态用户,其智慧生活app的装机量累计达4亿,全场景设备交互请求日均10亿次。

图片15.png

而在华为的基本盘,通信技术方面,HiLink提供智能家电家居设备的芯片、端侧协议规范以及云服务等一体化解决方案。华依托海思在芯片方面的实力,提供WiFi、蓝牙、zigbee等多种芯片模组解决方案,同时结合华为JS API降低开发难度。这样做的好处显而易见,在目前的市场上,有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因为技术问题无法入局。华为提供的芯片和云服务等一体化方案,降低了门槛,为他们提供了入场的契机。

图片16.png

但华为也并非高枕无忧。在搭建HiLink平台的同时,华为也经营着自己的智能家电品牌,比如智慧屏等智能家电设备。

对其他企业来讲,如果接入HiLink,就免不了要与华为对应产品的竞争,而在对方平台上进行竞争,自己恐怕会于劣势。虽然华为宣称HiLink是开放公平的平台,但是上车容易下车难,生死之战不得不谨慎为上。

总体看来,三家平台的搭建还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传统家电厂商手握着硬件的主导权,可以进行操作系统的预装,其诉求无非是是更好的卖出自家产品;互联网则以技术见长,有着极其优秀的系统搭建能力和基因,但也苦于没有硬件支撑而鞭长莫及;而手机企业既是运动员,又想做裁判员,不得不令其他家提防。目前属于三个势力相互不服,势力内部也是谁也不服谁的状态。

传统家电企业成为突破口,谁将在智能系统争夺战中一锤定音?

脆弱的平衡在激烈斗争下也出现了裂痕,这个苗头首先出现在传统家电企业方面。

目前传统家电市场的竞争早已白热化。“智能相对论”以空调为例,在2020年上半年,美的和格力等空调厂商,进行了频繁的线上和线下的价格大战。格力电器在线上渠道的降价力度非常之大,均价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141元。

图片17.png

劣势企业为了寻找突破口,优势企业为了继续保持优势,都在动作频频。

第一种是为了弥补在云服务,联通协议等方面技术储备不足的合作。比如,美的与阿里合作,发布了搭载“智能OS”智能冰箱,海尔也与阿里合作推出了“海尔五代”智能电视,在市场上也取得了不错的反响。

另一方面则是家电联通普适性方面改造,比如美的智能家电,已接入天猫精灵、小度音箱、小京鱼、小美音箱、OPPO智能家居App等,可以通过交互进行简单的控制。

但这两者都属于单个设备的浅层次合作,对智能家居系统的构建来说都是隔靴搔痒,解渴而不救命。

而另一种,则是很能够显示未来行业趋势的合作:接入软硬实力强劲,且与自身不存在大的行业竞争的平台,在平台成长起来前入局,占领赛道。

平台搭建者自然是顺水推舟,不遗余力的推动着与传统家电企业的合作。以华为HiLink为例,在技术领域的深耕使得华为可以在云服务、端侧协议规范、边缘计算等方面,能够提供具体且有效的解决方案,成为目前接近操作系统级的平台。而各大企业也早已闻风而至,海尔,海信,志高、创维、长虹、老板、苏泊尔等传统家电的重磅玩家纷纷入驻。

图片18.png

华为HiLink合作企业

但并不是所有玩家都押宝在华为身上,许多企业在接入HiLink的同时,也在不断完善着自己的平台,或者是和阿里巴巴的Alink等有着广泛的合作。而占据目前智能家电设备市场份额第一的小米,生态链逐渐的成熟,在智能家居方面也有着很大的野心,并不会轻易退让。

借用著名分析师亚当·赖特的一句话,数据集的广度、深度、独特性和质量将越来越多地决定消费物联网供应商的价值潜力,随着设备利润率的下降,设备的作用将在很大程度上降级成为提供服务的媒介。

大家都不希望自己的仅仅只是服务媒介的供应商,在未来智能家居这场盛宴中掉队,毕竟命运握在别人里的滋味不太好受。

智能家居操作系统搭建将是赛道上的各个玩家,在技术实力、资金实力、市场诉求等方面的长期角逐与协调的过程。值得期待的是,随着5g、WiFi6等万物互联技术的普及,已及深度学习的迅猛发展,这场好戏恐怕会很快上演。

上游产业传来捷报,智能家居平台有望在五年内孵化成型

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来自于Wi-Fi 6技术。2019年9月16日,Wi-Fi6联盟宣布启动Wi-Fi 6认证计划,2020年将成为Wi-Fi6发展的元年。而根据中国联通预计,到2025年Wi-Fi 6产品的渗透率将达到90%以上。

对智能家居行业来讲,Wi-Fi 6为路由器带来了OFDMA、MU-MIMO等技术,该技术允许路由器同时与多个设备通信,而不是依次进行通信。

▲传统MIMO与MU-MIMO在数据处理方面的对比示意图(图源锐捷网络)

这将解决智能家居目前的两个痛点:一是其强大的实时处理能力,为越来越多智能家居设备的实时互联,提供了高效的解决方案。而其采用安全性更高的WPA3协议,也将在智能时代更好的保护家庭安全和个人隐私。

另一方面,高速低时延的Wi-Fi 6技术可以和云端深度学习能力相结合。深度学习目前发展迅猛,通过AI智能的深度学习,针对每个家庭甚至是个人的个性化特点,提供不同的自动化的方式,为智能家居操作系统注入灵魂。这项技术与低时延高容量的Wi-Fi 6相结合,将极大的降低智能家居设备自身芯片的算力要求。届时,高智能的家居价格将会平民化,释放一大波需求。

在上游产业发展的督促和消费者对智能家居生活强烈需求的倒逼下,各方混战的智能家居操作系统,恐怕会很快迎来一场激战,新旧玩家同台竞技,智能家居操作系统这块大蛋糕,究竟花落谁家呢?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深挖智能这口井,同好添加vx:zhinengxiaoyan

此内容为【智能相对论】原创,

仅代表个人观点,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未核实版权归属,不作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智能相对论(微信ID:aixdlun):

•AI产业新媒体;

•今日头条青云计划获奖者TOP10;

•澎湃新闻科技榜单月度top5;

•文章长期“霸占”钛媒体热门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万个为什么》

•【重点关注领域】智能家电(含白电、黑电、智能手机、无人机等AIoT设备)、智能驾驶、AI+医疗、机器人、物联网、AI+金融、AI+教育、AR/VR、云计算、开发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文章

  • Manus「撤出」中国,昔日AI Agent新星为何仓促离场?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

    标签:
    ai智能
  • Manus官网突现“地区不可用”提示,中国区业务战略性调整引关注

    四个月前邀请码炒至10万元,如今官网变灰、社交账号清空,这家AI新贵的闪电迁移折射中国科技企业出海潮涌。7月11日,打开Manus官网的用户发现一则突兀提示:“Manus在你所在的地区不可用”。而就在不久前,这个位置还显示着“Manus中文版本正在开发中”的乐观声明。同时,Manus官方微博和小红书

    标签:
    ai智能
  • 摩尔线程估值超 250 亿,「中国英伟达」冲刺科创板

    文/十界来源/节点财经一场围绕算力自主的竞赛,正在科创板上演。近日,国产全功能GPU厂商摩尔线程递交科创板招股书,拟募资约80亿人民币,成为今年上半年科创板拟募资规模最大的冲刺者,也打响了“国产英伟达”上市的第一枪。据招股书显示,摩尔线程自2020年成立以来,主营全功能GPU芯片的研发与销售,以自主

  • 百川智能高管集体跑路!王小川的医疗AI还能赢吗?

    “AI大模型六小虎”百川智能危机重重。这是前搜狗CEO王小川创办的AI公司。昨天就爆出新闻,百川智能的联合创始人离职,这是王小川入局AI的第一道大坎。接下的成败非常关键:(1)拿下河北(2)学习科大讯飞百川智能离职高端概览:(1)2025年7月10日,百川智能技术联合创始人谢剑将离职。他是百川只能的

  • 百度智能云PaddleOCR 3.1正式发布:关键能力支持MCP

    百度AI团队今日正式推出PaddleOCR3.1版本,以突破性的多语言组合识别(MultilingualCompositionPerception,MCP)技术为核心,彻底重构复杂文档处理边界。此次升级标志着OCR领域首次实现对同一文档内任意混合语言文本的精准识别,为全球化企业、跨境业务及多元文化场

    标签:
    ai智能
    ai技术
  • 宇树科技加速冲刺科创板IPO,人形机器人龙头估值飙至120亿元

    “宇树已形成硬件、算法、场景联动的业务飞轮,自研率超95%的技术壁垒让其成为全球机器人赛道不可忽视的中国力量。”首程资本管理合伙人朱方文在追加投资时如是评价。7月7日,据每日经济新闻从宇树科技投资方处获悉,国内人形机器人领军企业宇树科技(UnitreeRobotics)已明确计划于科创板IPO,预计

    标签:
    宇树科技
  • OpenAI推出GPT-5:AI大统一时代的到来?

    推理与多模态的终极融合,将彻底终结用户在不同模型间切换的烦恼。7月7日,OpenAI正式确认将在今年夏季推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模型GPT-5。这一突破性产品将整合现有的多个强大模型,特别是融合专注推理能力的“O系列”与具备多模态功能的“GPT系列”,为用户提供前所未有的统一体验。OpenAI开发者体验负

    标签:
    chatgpt
  •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高考一结束,忙坏了海内外一众大模型。豆包、DeepSeek、ChatGPT、元宝、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掀起了一波“AI赶考”大战。据悉,去年高考期间,大模型的成绩才勉强过一本线,今年集体晋升985。据悉,豆包甚至过了清北的录取线。头部大模型在高考“考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中小AI创企的处境却日益尴尬

    标签:
    ai智能
  • 大模型抢滩高考志愿填报,能否顶替「张雪峰」们?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标签:
    大模型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