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美国生理学家麦克路和逻辑学家匹兹建立了一个神经网络的简化模型,激发了人类对于人造神经网络的研究。七十多年之后,以此为基础在发达的半导体以及互联网技术上,AI技术正在深入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AI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在过去的一段时间。一方面AI产业在繁荣发展,另一方面,在进步的过程中也有不少质疑的声音。比如AI是否真能够带来生产力的提升?AI商业化的前景能不能经受住考验?
近日,2021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如期举办。此次大会是第四届,不少全球领先的AI企业都集中展示了AI技术发展、应用的最新成果。AI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商业化前景也进一步明晰。那么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究竟透露出怎样的AI产业发展风向?我们不妨深究一番。
AI创新落地路径:AI算法的规模化扩散
纵观工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史,技术进步主要由少数关键的突破性技术推动,这些技术都是通用技术,比如蒸汽机、电力和信息技术等。不过,通用技术只有在全面技术扩散、深度渗透到经济结构的各方面,生产力才会发生质变。
以互联网为例,最早的互联网诞生于1969年,但从1983年开始,民用化互联网才开始逐渐发展,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基础设施,并且在发展的过程诞生了一批互联网巨头企业,也促进了许多传统行业的生产力发展。
AI也是如此。
怎样才能发生技术扩散?一是新技术对生产力有明显提升作用,二是技术本身的生产能够规模化。目前,AI对生产力的提升已经不断被验证,无人工厂在各个领域开始初步应用。问题就在于技术生产本身的规模化。
也就是说,AI技术与产业端的融合发展,使得技术的演化出现了新的特征,AI技术的创新发展,来到了一个新的融合扩散阶段。
这意味着:
一方面在AI扩散至各个行业的过程中,在技术先进性之外,AI本身的生产需要考虑更多的成本要素。
对于很多行业来说,AI技术大范围落地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成本问题。过去几年中AI“精打细算”的模式,其实就是一个人力密集生产的模式,因为AI技术本身的生产很大程度上依赖大量的人力。因此,在技术上,高费效比的算法开发是一个行业性的共识。
另外,AI不单单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系列技术的组合,AI场景落地的越多,算法就越多元化,因此规模化的通用算法生产能力,是人工智能的规模化落地的前提。反映在AI三要素发展的趋势上,通用算法的发展促进底层算力增长,在技术落地的过程中,也要求算法模型的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另一方面,在AI技术扩散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通用化、长尾化的趋势。
AI落地的过程中,规模化导向下数据越来越多,AI模型越来越通用。AI技术落地更注重实际场景需求,越来越多的长尾需求出现。长尾需求虽然应用频次较低,但由于长尾端在规模上的优势,也同样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AI在长尾端的落地是打通AI技术、大数据技术价值闭环的关键。
从这次2021WAIC大会来看,对于这些AI落地中新出现的变化,已经开始有AI厂商给出了解决方案。
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商汤科技又以线上的方式举行了一场行业论坛,并展示了一个名为SenseCore商汤AI大装置的新型基础设施,据介绍其能够促进AI技术规模化落地——,其本质是让AI落地摆脱人力密集的状态。
商汤CEO自己亲自介绍了商汤AI大装置,共包含三层:由AI芯片+人工智能计算中心+AI传感器组成的算力层;数据平台+训练平台+推理部署引擎+模型生产平台组成的平台层;算法工具箱+开源框架组成的算法层。大数据、大模型和超强算力的“三位一体”的AI大装置推动AI技术在各个应用场景落地。
实际上,AI大装置可以看作是一个底层系统,通过不同行业需求加载不同的AI能力,从而实现AI对于某个垂直行业的推动。
AI大装置已经有了一些应用案例,比如在城市治理领域,商汤科技与上海市长宁区合作,在江苏路街道试点AI+一网统管,构建了一个多场景的AI城市治理系统,通过AI研判处置全闭环管理,形成一个AI城市治理的闭环,从而提升城市治理效率。
对于行业发展而言,这套AI大装置对于AI行业的意义,我们目前还无法作出判断,或许它可能会不亚于当年福特T型车对于汽车行业的意义,也或许最终只变成对一个AI方向的探索。但AI大装置作为行业软硬一体的基础设施,目前还是为AI技术在各个领域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和融合提供了可能性。
一方面,它能够满足低成本规模化的AI技术生产需求,可以实现通用AI技术的批量输出,另一方面,大装置本身也有很强的通用性,适应各个垂直领域的AI技术融合应用。这也有望推动AI行业进入一个“指数增长”阶段。
Ray Kurzwei曾经在《奇点临近的》中写到:“几乎我见过的所有人都以线性发展看待未来。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往往高估短期能够达到的目标(因为我们常常忽略必要的细节),却容易低估那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达到的目标(因为忽略了指数增长)”。
“整个存量时代,如何挖掘更多精细化运作的价值,挖掘技术的价值,是时代要义,商汤推出AI大装置很具有一定的时代性。”长期关注AI领域的分析师刘轩(化名)对互联网江湖团队表示。
从长期主义的角度来看,对于AI技术的发展而言,‘工业化’的AI生产或许会成为未来AI技术、产业增长的关键节点。当有了最新一代的AI行业基础设施,对行业来说,这也可能意味着AI技术大范围商业化提供了基础。
技术壁垒也是商业壁垒,未来商业化可期
从最近几年AI行业的发展来看,商业化是一条发展的主线。目前,技术创新的初级阶段,AI技术也比以往更强调场景应用,对于行业头部企业来说,这可能也意味着即将进入一个商业化密集落地的阶段。
AI的商业化变现,低维度的是向应用端收取技术服务费,AI企业在AI落地的环节中,更倾向于做一个“技术服务商”的角色。高维度的商业化,则更多的是以技术为基础,建立起AI商业生态。
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对于AI企业来说想要做大,不是只考虑自己赚钱,而是如何为企业赋能,为行业赋能,让AI价值得以释放,顺道实现自身商业化。
其中核心有两点,一:找到对的落地领域,二、构建起对的商业生态。
什么是对的落地领域?其实就是能够起到明显示范效应的领域,一方面要对B端以及G端客户产生深刻的印象,另外一方面,AI能够真正的去深入到这些领域,解决传统方式难以解决的痛点。
比如,在智慧医疗领域,将AI技术赋能诊疗愈环节,让AI辅助诊断覆盖胸部CT、胸部X线、心脏冠脉、肝脏、病理、骨科等多个科室;在运营端,通过AI数字人进行分诊、导诊促进医院运营效率的提升。
AI企业在这样垂类领域的商业影响力越强,越有利于AI多元化落地的发展。随着AI技术在各垂直行业落地,便能搭建起一个辐射多行业的商业生态。
那么,怎样构建起对的商业生态?
微软发力人工智能就曾经找错过赛道,比如,微软开始研发语音助手小娜时,一度认为亚马逊的技术很落后,在落地路径上,亚马逊选择用Alexa构建起商业生态,而微软的Cortana则随着微软移动战略的失败而逐渐被超越。
对中国的AI企业而言,一方面要对AI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持续深入,使得在技术上能够始终保持在行业前沿构成技术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于通过AI技术的不断落地,建立起自己的生态,从而形成商业上的竞争力。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建立技术壁垒。技术壁垒永远是第一壁垒,围绕核心的技术壁垒,才能逐渐展开第二层的商业壁垒。AI大装置就无疑被商汤看作其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
商汤把强大的算力、平台、算法体系都放入其中,更像是打造了一个现代化流水线AI工厂,去激发行业跃迁式创新,加速AI落地各个产业。
当大装置真的行有所成时,技术壁垒也就成了商业壁垒。
对于AI大厂来说,核心在于AI能力的产品化、标准化以及可复制化。技术能力的输出成为一种高效落地的范式。对于行业而言,这可能意味着AI的规模化落地会变得有迹可循,AI规模化的生产成本越低,商业化也就有更大的空间。
AI技术要想发展,技术越强大就越需要更大的商业网络去满足AI自身演化的需要。因为AI的特性是越用越灵活,商业化稳健落地,意味着未来会有大量的落地场景反馈,从落地行业到赋能行业效果也就更好。
反过来看,AI落地的效果越好,也就更有助于商业化进一步落地,进而形成AI商业化的正向循环。
另外,从成本控制的角度来看,技术的演化能力决定了技术成本究竟有多少被压缩的空间。AI落地行业越多,越顺畅,前期技术研发的成本就有压缩的空间。
换句话来说,AI商业生态参与的企业越多,前期研发、投入成本就能被分摊得更低,从而不断地将企业的护城河,加宽、未来商业空间也就更大。而这样的商业空间,也会反映到AI企业自身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上,构成AI企业的价值基本面。
“AI企业的价值不是一成不变的。”分析师刘轩表示:“目前国内有规模化AI生产能力的企业并不多,随着各行各业数字化的推进,市场对于规模化AI生产能力的需求也将进一步显现,届时,这些AI厂商的价值,也能迎来重构的机遇”。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2023年7月6日,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届大会的备受瞩目的话题,据悉,在昇腾AI大模型的创新研发中,华为联手26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一支协同创新的“AI明星队”,云天励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科研院所等优秀团队
这几个月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现出的能力令世界惊叹。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经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让AI这个名词重回C位。过去在AI1.0时代,主要通过训练模型来实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等特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志刚2023年的IoT需要一个新故事。6月29日,涂鸦智能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企业级战略PaaS2.0,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四大开发服务,建立起IoT生态。对于这场发布会,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涂鸦智能美股股价上涨5.6%,来到1.87美元/股。近日股价稳定
2020年底,王慧文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时,外界本以为这位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而持续创业20年的人物即将告别创业舞台。但是,一个曾经多次创业,正值壮年的互联网老将心中的创业热情是难以熄灭的。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终于推出新版本了。6月20日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宣布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盘古大模型5.5同步发布。不过,当前国内的AI大模型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在众多大模型中并不是十分出众。华为云此次重磅推出的盘古大模型5.5能否从
一场没有罗永浩的“罗永浩直播”,正在改写带货规则当数字人罗永浩在百度直播间举起青岛啤酒,以标志性幽默回应粉丝提问时,弹幕疯狂刷出“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的疑问。这场持续近7小时的直播,创下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的惊人战绩,甚至超过了他本人一个月前真人直播5000万元的成绩。数字人主
高频互动、个性化教学、突破成本壁垒,AI老师让英语学习更普惠。6月24日,新东方正式推出面向消费者的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新东方AI1对1”。这款产品标志着新东方在教育+AI战略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旨在以科技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发展。在发布会现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表示:“AI
大家好,我是白杨SEO,专注SEO十年以上,全网SEO流量实战派,AI搜索优化研究者。为什么想分享这个AI工作流及coze扣子这个?因为我们搞流量的如果学会了用AI给我们生产提效将更有助于我们去获客。目前白杨SEO用得并不是很好,分享仅供参考,希望给你一些启发。老规矩,先说下文章大纲如下:1、AI工
近期,“AI新云”(NeoCloud)概念在科技圈和投资圈引发热潮。今年3月,被业内称作“英伟达亲儿子”的AI基础设施企业CoreWeave上市。这家依托英伟达GPU资源冲击新云市场的初创公司,上市不到3个月市值飙升359%,达881亿美元。CoreWeave的“身价暴涨”吸引了无数视线。对此,不少
一场人工智能领域的革新风暴正从华为开发者大会现场席卷全球产业界。2025年6月20日,在东莞举行的华为开发者大会HDC2025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揭开了盘古大模型5.5的神秘面纱。这一全新版本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多模态、预测和科学计算五大基础模型上实现全面突破,标志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