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点亮人间烟火是未来极具诱惑力的画面,也是人类未来将要面对的一个巨大的趋势。”在去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上,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已经迎来了发展机遇期。
时间已至2021年,去年的预言似乎正逐步开始实现,AI四小龙中的三家即将加入到资本市场的角逐之中。但在人工智能领域中深耕已久的科大讯飞,似乎在这场机遇来临时表现一般。
8月23日,科大讯飞发布2021年半年报,实现营收及净利的双增长。但在此之后,其股价表现却差强人意。截至8月24日收盘,公司股价跌至52.69元/股,相较上季度股价冲到的最高点下滑了约22%。
股价的摇摆不定,显然更显市场对其未来发展抱持怀疑。当AI赛道即将迎来新的机遇时,科大讯飞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
千亿目标有点“难”?
今年的2月8日,刘庆峰上提出了科大讯飞的五年奋斗目标“十亿用户,千亿收入,万亿生态”。
现在,科大讯飞正不断地向着这个目标靠近。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科大讯飞营收63.19亿元,同比增长45.28%,净利润4.19亿元,同比增长62.12%,扣非后净利润2.09亿元,同比增长2720.80%。
从基础的营收数据上看,2021年上半年的科大讯飞的表现似乎还不错,但深入来看,却能够发现问题不少。
其一是支出成本的压力正在不断加重。上半年科大讯飞的经营性现金流由去年同期的-103.5亿迅速下滑至-173.4亿元,同比大幅减少67.48%。
图片来源:科大讯飞2021年半年报
财报中科大讯飞解释称,经营性现金流出现降幅主要是受到在上半年支付解决方案项目及芯片备货等经营性贷款增加所致,但这同时也反映了科大讯飞的现金流上存在着巨大的压力。经营性现金流承压,将可能影响到科大讯飞后续的业务扩展。
另一方面,科大讯飞2021H1的毛利率呈现下降态势。上半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下滑至了42.79%。毛利率的降低首先自然是受到成本增长所导致的整体毛利率下滑,同时还能够发现科大讯飞的广告业务占比出现了一定提升。广告业务作为一种毛利较低的业务,拖累了其整体毛利率的增长。
但是,千亿的目标科大讯飞真的能够完成吗?在今年4月20日的业绩沟通会上,刘庆峰曾表示“以2020年为基础的每年45%的增长,大概十四五末就会到1000亿。”
以目前的营收增速来看,如果能够保持上半年的这一增速,刘庆峰所提出的千亿目标显然是有一定希望的。与此同时,科大讯飞正在悄悄发生一些改变。
“双减”风暴之下,科大讯飞正在成为“教育科技”企业?
悬在教培行业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落下后,在教育智能硬件这一细分赛道的企业们迎来了发展机遇,而对于科大讯飞,也是如此。
财报显示,公司上半年教育产品和服务收入达到17.3亿元,同比增涨31.48%,占到整体营收的27.4%。而开放平台业务收入为12.9亿元,同比上涨131.7%,占营收总额的20.46%。
可以发现的是,作为一家靠着语音识别而起家的人工智能企业,科大讯飞营收占比最大的却是教育业务。这是否意味着,科大讯飞正在慢慢“变成”一家教育科技公司?
这需要了解科大讯飞的商业模式是什么。科大讯飞走的是一条“平台+赛道”的路子。“平台”即为行业提供人工智能服务能力,令开发者可以通过平台便捷地使用其AI技术。
“赛道”则是为教育、医疗、城市建设等行业提供产品、服务及解决方案。
目前科大讯飞业务组成主要由教育领域、智慧医疗、智慧城市、开放平台及消费者业务、智慧汽车、智慧金融、运营商七个板块所组成。
如果单独来看,这七个板块每个都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但科大讯飞并没有能力“面面俱到”。作为语音识别的领头者,科大讯飞的盈利模式仍然只是简单的“卖技术”。盈利模式的孱弱,让科大讯飞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处于增长困难的边缘。
而从2017年起,科大讯飞开始将目标瞄向了教育赛道,发布了六款面向教育领域的产品。到了2018年,其教育领域营收迅速扩大至21.44亿元,占总营收的27.08%。
能够在教育领域的快速增长,得益于科大讯飞较强的to B基因,因此与校方、政府等机构更易促成合作,很长一段时间里,科大讯飞在针对B端的教育市场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
如今,恰逢双减政策落地,这意味着继校外教育之后,校内教育将成为教育赛道中的下一个竞争点。
从教育流程来看,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长期以来都是相辅相成的。同时,虽然科大讯飞在智慧校园赛道上已经占据先机,但这一赛道技术壁垒较矮,尚未形成明显的护城河。
而如果同时布局校内及校外教育,两者之间将能够形成协同作用,帮助科大讯飞更好地完成对用户心智的培养,并扩大品牌影响力,形成正向利好,因此这才是为何科大讯飞极力想要拓展C端市场的原因。
目前来看,科大讯飞还尚未成为一家教育科技企业。但教育+AI或许很难帮助科大讯飞达成千亿营收的目标。
巨头环绕,肉搏厮杀,教育+AI能否成就科大讯飞?
教育硬件不仅仅只涉及语音识别,而是对多种AI技术有着极高的要求。一款简单的教育硬件产品,需要同时拥有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大数据算法等多种技术。
技术上,科大讯飞确实拥有这种实力。2020年12月,国际数据公司(IDC)发布《中国人工智能软件及应用(2020上半年)跟踪》报告,2020年上半年,国内语音语义应用市场规模达6.45亿美元,科大讯飞则占据当期中国语音语义应用市场份额第一。
无法否认的是,已经在人工智能领域挖掘了20年的科大讯飞想要踏入教育硬件赛道确实有着很强的软实力。
但拥有技术,并不意味着就能够获取用户的青睐。科大讯飞教育业务的发展战略,更多的聚焦于与政府、学校达成合作,而忽视了C端业务。
与此同时,科大讯飞正面临着众多参与者的竞争。
如今,教育硬件早已不是一个新兴产业,步步高、读书郎等老牌教育硬件企业早已深耕多年,从产品设计、技术研发再到供应链上,都已抢占了高地。
而一批新的参与者也正强势入场,阿里、腾讯、百度、小米、华为等纷纷加入战场,这些互联网巨头们拥有完整的生态链,且都是面向C端,相较之下,科大讯飞无论是渠道、生态链、市场份额上并不占优势。
很显然,科大讯飞的路并不好走。但在教育硬件赛道不断内卷化的当前,科大讯飞还能如何向前?
首先是从产品上寻求突破。
无疑,教育市场显然已经成为科大讯飞最有机会的赛道。科大讯飞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个能够将自身的技术软实力转化成面向C端的硬件产品。
但如何在如今同质化严重的教育硬件产品中跑出一款明星产品,科大讯飞需要更深入调研用户需求,而不是盲目地“依葫芦画瓢”,追逐一些热门的教育硬件产品。从内容上、使用体验上找到突破口,才是科大讯飞破局C端的解决办法。
其次是在渠道上挖掘潜力。
虽然科大讯飞正在不断扩充自身的产品线,但问题是科大讯飞针对C端的产品用户认知程度并不高。
相较阿里、腾讯等自身拥有较为完善的生态链,同时配合自身庞大的流量池,在产品的营销推广上科大讯飞显然难以追赶。因此,科大讯飞可以挖掘互联网广告投放,采用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方式实现品牌宣传。
五年之期可能转瞬即逝,但对科大讯飞而言,五年之后能否完成目标,路上的坎坷仍然还有很多。
最后
当前,科大讯飞的B端业务更多的聚焦于智慧校园领域,虽然已经能够为科大讯飞的业绩提供稳定的增长,但面对千亿的市值目标,长期来看,显然后继乏力。
而在C端领域,如今教育硬件产品的热潮显然是由于教培行业的败退而被涌入的从业者而推向了顶峰,如今乱象已经开始在这个领域出现,大量山寨、同质化的产品层出不穷,极大的削弱了行业的发展潜力。
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根本,其中又以对儿童的教育为重中之重,但逐利的厂商们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教培行业的*就是典型的例子,而科大讯飞作为行业的领头企业之一,则更应发挥带头作用,规范行业发展。这既是为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为自己提供了可行的发展路线。
作者:松鼠鱼
文|松果财经(ID:songguocaijing1)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2023年7月6日,科大讯飞AI学习机暑期新品发布会上,LUMIE10系列学习机以其强大功能、卓越性能和创新设计震撼亮相。这是科大讯飞推出的首款立式大屏AI学习机,它继承了科大讯飞AI学习机3~18岁个性化精准学的传统强项功能,同时又针对幼小关键成长期深度优化,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第1台功能齐备的AI学
作者|曾响铃文|响铃说几秒钟写出了一篇欢迎词;小说人物乱入现实,快速创作不重样的故事;鼠标一点,一封英文工作沟通邮件撰写完成;准确解出数学应用题,还给出解题步骤;甚至还能理解人类情感,认识同一个词语在不同场合下的含义……在一片掌声中,不久前的科大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发布会,以现场实机的方式,第一次
近日,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成果发布会在安徽合肥举行。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研究院院长刘聪发布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现场实测大模型七大核心能力,并发布教育、办公、汽车、数字员工四大行业应用成果。特别是星火大模型在办公领域的落地和应用,深受不少职场、商务人士的关注。作为职场商务人士,最头痛的是什么?开会!会
文/道哥美国设计软件公司Figma近期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首日即上演“狂飙”行情——发行价定每股33美元,开盘报价85美元,较发行价翻倍。首日收报115.50美元,较发行价大涨约250%,市值飙升至近670亿美元,创下近30年来同等规模美股IPO的最大单日涨幅纪录。然而,随着短线资金获利了结,
8月16日,卢松松非常荣幸的成为了一名《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观众。这是一场超酷的机器人运动会,也是人类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奥运会,来自16个国家的280支队伍会参加500多个比赛项目。看了一天的比赛,晚上就回来写文章,编辑短视频。先说感悟:(1)这是人类首次给机器人办的第一届运动会,史无前
文/一灯来源/节点财经在当前无人敢缺席的AI军备竞赛中,巨头们一面为巨额的资本支出焦虑,一面又向市场勾勒着未来的宏伟蓝图。在各家动辄千亿级投入的背景下,市场迫切需要一份关于AI回报价值的有力证明。而腾讯,率先给出了答卷。8月13日,腾讯控股发布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尽管资本开支同比剧增119%,达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2025年的硅谷,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正以前所未有的烈度上演。这场战争的核心武器不是代码或芯片,而是人——那些全球仅有数千名、能够构建未来人工智能基础模型的顶尖大脑。在这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中,Meta及其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Zuckerberg)正扮演着最具侵略性的
Manus撕开一道真相
文/八真来源/节点财经具身智能赛道,谁最有可能拔得A股资本市场的头筹?答案大概率是诞生刚刚两年,由华为"天才少年"、B站百万粉丝科技UP主稚晖君(彭志辉)创立的智元机器人。近期,从事新材料研发与生产的上纬新材(688585.SH)丢出重磅炸弹,宣布智元机器人及相关主体将通过收购其至少63.62%的股
文/道哥大举裁员、清空账号、国内IP无法访问——曾被誉为“中国AIAgent希望之星”的Manus,在估值飙至5亿美元的高光时刻“闪离”中国市场。近日,Manus“裁员、出走”的消息在媒体端大量发酵。消息称,Manus公司总部将由中国迁至新加坡,其国内团队也将大幅裁撤——原有120人规模团队除40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