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技术生态异军突起,昇思MindSpore进入AI框架第一梯队

 2023-02-17 11:35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ChatGPT掀起的新一轮人工智能狂欢下,隐藏在背后的“大模型”正进入越来越多开发者的视野。

诚如几年前开始流行的一种说法:数据是燃料、模型是引擎、算力是加速器。ChatGPT的出现,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数据、模型和算力的“化学反应”。而在其中扮演“桥梁”角色的,恰恰是上承应用、下接芯片的AI框架。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市场调研机构Omdia通过对AI开发者进行调研,在日前发布了《中国人工智能框架市场调研报告》,向外界揭示了国内开发者对于AI框架的认知,以及不断变化的行业格局。

01 开发者眼中的AI框架市场

随着ChatGPT的热度越来越高,不少人坦言:“人工智能领域正在引发新一轮科技竞赛”,其实AI的学术竞赛在2020年前后就已经开始。

OpenAI在这一年推出了著名的GPT-3,拥有1750亿参数量;DeepMind的AlphaFold2在第14届国际蛋白质结构预测竞赛中夺冠;同时全球AI论文发表量逐年增长,来自中国的论文比例越来越高...... 顶会论文、大模型、科学智能代表的技术生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同样是在2020年,以昇思MindSpore等为代表的中国AI框架纷纷开源,开始了追赶TensorFlow、PyTorch等前辈们的追逐赛,中国AI框架的崛起和技术生态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交叉。

就像Omdia在《中国人工智能框架市场调研报告》中给出的观点:在大模型应用的趋势下,国内开发者对于AI框架的认知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比如“对于超大规模模型训练能力,您觉得哪个人工智能框架最好?”的问题中,36%的开发者投票给了TensorFlow/JAX,15%的开发者选择的是PyTorch,昇思MindSpore以10%的占比排名第三。

需要说明的是,开发者的答案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认知习惯的影响,自然而然地给“老牌框架”打了高分。譬如谷歌的TensorFlow并非原生支持大模型,通过新推出的另一个新生框架JAX作为TensorFlow的简化库融入;PyTorch则是靠第三方并行算法库补充了大模型支持能力。昇思MindSpore正依托原生支持大模型的能力快速崛起。

再比如“您认为最适合做AI for Science项目的人工智能框架是?”的问答下,TensorFlow和新生框架JAX收到了45%的开发者支持,昇思MindSpore在这个问题下超过了PyTorch,以37%的支持率排名第二。

而在人工智能框架使用率的排名中,TensorFlow和PyTorch的先发优势依然存在,但昇思MindSpore以11%的份额进入第一梯队。TensorFlow早在2015年就已经开源,PyTorch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2017年,昇思MindSpore比“前辈”们晚了三到五年,但表现出了快速赶超老牌AI框架的态势,扮演了“挑战者”的角色。

如果说Omdia的报告主要是基于开发者的认知,可能与实际情况存在一定出入,那硬核的技术生态与行业生态的合作,则以板上钉钉的数字佐证着昇思MindSpore等中国AI框架崛起态势:

在技术生态方面,昇思MindSpore已经与200多所高校、科研机构展开创新合作;在行业生态方面,仅在2022年获得昇思技术认证的企业就超过800多家,涵盖制造、金融、电信运营商等国计民生行业;在开源生态方面,昇思MindSpore在Gitee AI开源项目综合排名TOP1,软件下载增速第一,总量已超过370万……

02 昇思MindSpore越级的时与势

一个残酷但有现实意义的现象是,2020年AI框架市场还是一幅百家争鸣的景象,目前却出现了典型的虹吸效应。

按照Omdia的调研数据,在中国人工智能框架的使用率方面,TensorFlow、PyTorch、昇思MindSpore和飞桨合计占了86%的市场份额,大多数AI框架的使用率不足1%,曾经声名鹊起的Caffe、CNTK等已逐渐掉出主流队伍,只有昇思MindSpore一家逆势进入了AI框架的第一梯队。

想要弄清问题的答案,昇思MindSpore可以说是最好的研究对象。过去近三年时间里,昇思MindSpore到底做对了什么?

第一个参考答案是大模型的“时”。

2021年9月的华为全联接大会上,昇思MindSpore迭代至1.5版本,最直接的变化就是原生支持AI大模型训练,通过全自动并行、可视化智能调优等大幅提升了大模型的开发效率。

其中在大模型并行训练上,昇思MindSpore支持数据并行、MoE并行、优化器并行、多副本并行等7大并行计算能力,将训练千亿模型的代码量降低了80%、调优时间下降60%;和TensorFlow、PyTorch等框架相比,昇思MindSpore是支持模型结构最全的AI框架,包含稠密、稀疏MoE、卷积结构、高维稀疏等。

第二个参考答案是应用创新的“势”。

2022年11月发布的2.0版本中完成了AI与HPC的融合,通过神经网络模拟的非线性拟合,让科学家无需再解高维方程,进一步提升了科技创新效率。特别是在产业应用创新方面,昇思MindSpore构建了流体仿真、电磁仿真、分子模拟在内的科学计算套件,持续使能应用创新。

和PyTorch的兴起不谋而合,昇思MindSpore也将技术生态作为“先手棋”。印证昇思MindSpore “路线正确”的案例,绝不止Omdia的报告和开发者的认同,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

衡量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正是论文数量。按照Papers with Code网站的统计数据,2022年使用昇思MindSpore的顶级会议论文已经超过600篇,在国内AI框架中排名第一,在全球范围内仅次于PyTorch。

而在大模型的创新中,目前国内科研院所和高校已经发布了10多个基于昇思MindSpore的大模型。其中紫东.太初是全球首个三模态大模型,能够实现视觉、文本、语音三个模态间的高效协同,曾在2022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斩获“卓越人工智能引领者”奖;东方.御风是业界首个工业级流体仿真大模型,在进行飞机流场模拟仿真时,对比传统的科学计算,在精度一样的情况下,东方.御风的仿真时间只需要原来的1/25。

如果把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比喻成森林的话,人工智能框架就像是森林中的土壤,寻求创新的开发者自然会“择水土而居”。

03 不应被忽视的可信AI问题

在全民“调戏”ChatGPT的风潮中,ChatGPT有时会“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这其实暴露了存在事实性错误、知识盲区和常识偏差等诸多问题。

Omdia在《中国人工智能框架市场调研报告》中向开发者询问了类似的问题,最终的答案似乎超出了一些人的料想:在所有主流人工智能框架中,国内的开发者普遍认为TensorFlow 与 昇思MindSpore 对“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提供的支持最好。

个中原因其实不难解释。为了打消开发者担心的安全隐私等问题,谷歌通过Model Cards等工具让框架更加透明、更具备可解释性,同时TensorFlow也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数据安全和隐私的功能、库和培训工具。

昇思MindSpore之所以能够在可信方面超越PyTorch,离不开对AI安全技术体系的布局,提供了涵盖AI训练、AI测评、AI部署的一整套端到端的安全可信体系,包括联邦学习、模型水印、模型加密等外界所熟知的可信机制。

比如联邦学习是一种常见的隐私保护方式,可以在不收集数据的情况下协同进行模型的训练,实现数据的“可用不可见”,继而保护隐私信息。然而联邦学习和大模型的结合也产生了诸多挑战,涉及到计算代价、通信开销、隐私泄露、模型安全等等,需要解决隐私保护与效率的两难课题。

昇思MindSpore的回答是跨域可信训练。

以鹏城.盘古大模型为例,昇思的联邦学习能力助力盘古超大模型协同训练,根据各地算力情况将大模型拆分,以AI计算中心超大算力实现盘古主干网络的正反向训练,同步在银行等计算机房做数据处理,模型Embedding、TOP层算Loss正反向训练,实现了敏感数据不出本地,并让联邦学习的训练时延降低了30%、通信和计算开销降低了40%。

就像Omdia在报告中的评论:“负责任的人工智能”即是一套道德准则,又是一套技术体系, 是以安全、可靠和合乎道德的方式开发、评估、部署和规模化人工智能系统的方法,对人工智能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大模型、科学智能等技术生态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深入影响了开发者对AI框架的选择,把时间再拉长一些的话,能否在可信AI方面有所作为,能否打消开发者的疑虑,无疑将左右AI框架下一个三到五年的市场排位。

04 写在最后

人工智能的星星之火能否燎原,AI框架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座城市的繁荣,不在于有多高的摩天大楼,而是无处不在的建筑群。沿循这样的逻辑,AI框架的价值在于赋予不同的开发者“建造高楼”的能力,让人工智能的前沿能力进入每一个行业、每一家企业。

至少,以昇腾AI为首的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建设者早已开始发力。

不只是昇思MindSpore在技术生态上的异军突起,Atlas系列硬件、异构计算架构CANN、昇腾应用使能MindX等软硬件也在持续创新,为开发者打造了“端、边、云”的全场景AI基础设施,让人工智能在千行百业不断扩散。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ai技术

相关文章

  • 汇聚中国AI顶尖力量 云天励飞参与华为AI大模型联合创新

    2023年7月6日,第六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2023)在上海开幕,“人工智能大模型”是本届大会的备受瞩目的话题,据悉,在昇腾AI大模型的创新研发中,华为联手26家行业领军企业,组建了一支协同创新的“AI明星队”,云天励飞作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的杰出代表,和互联网大厂、运营商、科研院所等优秀团队

    标签:
    ai技术
  • 用友大易:迈入AI招聘2.0时代,让人力资源回归本质

    这几个月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AI展现出的能力令世界惊叹。自从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掀起了一波AI浪潮后,AI仿佛已经沉寂了很久,ChatGPT的横空出世就如同一束耀眼的光芒,让AI这个名词重回C位。过去在AI1.0时代,主要通过训练模型来实现图像识别、声音识别、语言处理等特

    标签:
    ai技术
  • 新发布的PaaS2.0,能否助力涂鸦智能再起飞?

    文:互联网江湖作者:志刚2023年的IoT需要一个新故事。6月29日,涂鸦智能在开发者大会上,发布了企业级战略PaaS2.0,希望通过一个平台+四大开发服务,建立起IoT生态。对于这场发布会,市场的态度是积极的。美东时间6月29日收盘,涂鸦智能美股股价上涨5.6%,来到1.87美元/股。近日股价稳定

    标签:
    ai技术
  • 大模型难掩AI制药的悲伤:越过山丘,无人等候

    美团曾经的二号人物王慧文对标OpenAI的创业项目光年之外,以20亿卖给美团,再度引发市场对大模型的热议。

    标签:
    ai技术
  • 拾起王慧文的AI梦,美团冲向“光年之外”?

    2020年底,王慧文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时,外界本以为这位伴随中国互联网发展而持续创业20年的人物即将告别创业舞台。但是,一个曾经多次创业,正值壮年的互联网老将心中的创业热情是难以熄灭的。

    标签:
    ai技术
  •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高考一结束,忙坏了海内外一众大模型。豆包、DeepSeek、ChatGPT、元宝、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掀起了一波“AI赶考”大战。据悉,去年高考期间,大模型的成绩才勉强过一本线,今年集体晋升985。据悉,豆包甚至过了清北的录取线。头部大模型在高考“考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中小AI创企的处境却日益尴尬

    标签:
    ai智能
  • 大模型抢滩高考志愿填报,能否顶替「张雪峰」们?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标签:
    大模型
  •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

  • DeepSeek、豆包向左,盘古大模型向右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终于推出新版本了。6月20日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宣布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盘古大模型5.5同步发布。不过,当前国内的AI大模型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在众多大模型中并不是十分出众。华为云此次重磅推出的盘古大模型5.5能否从

  • 数字人罗永浩一场直播卖了5000万,数字人能取代真人主播吗?

    一场没有罗永浩的“罗永浩直播”,正在改写带货规则当数字人罗永浩在百度直播间举起青岛啤酒,以标志性幽默回应粉丝提问时,弹幕疯狂刷出“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的疑问。这场持续近7小时的直播,创下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的惊人战绩,甚至超过了他本人一个月前真人直播5000万元的成绩。数字人主

  • 新东方发布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开启一对一智能学习时代

    高频互动、个性化教学、突破成本壁垒,AI老师让英语学习更普惠。6月24日,新东方正式推出面向消费者的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新东方AI1对1”。这款产品标志着新东方在教育+AI战略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旨在以科技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发展。在发布会现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表示:“AI

    标签:
    ai智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