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前沿领域
  3. 人工智能
  4. 正文

百度、华为前赴后继,固废分拣机器人“全面上道”还有多远?

 2021-10-28 16:21  来源:A5用户投稿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树叶杂草是湿垃圾,塑料废纸是干垃圾,一份没吃完的外卖需要把打包盒、残羹、塑料袋、勺筷分别放入不同的垃圾桶……”

2019年7月1日,上海通过《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拉开了国内进入强制垃圾分类时代的序幕,固废分拣似乎也成了一个迫切的需求。

近期,固废分拣装备企业弓叶科技连续完成了天使轮和A轮融资。固废分拣机器人,听着或许有点陌生,但在这个细分领域,百度、华为、日立、松下等众多实力玩家却纷纷涌入。

尽管近年来我国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方面成绩可圈可点,但在部分城市和社区,垃圾分类仍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辅助垃圾分类、再生资源的固废分拣机器人行业,也应运而生。

海内外大厂的“蜂拥而入”

或许你没有在意生活中每天所产生的垃圾,但在这个拥有70多亿人口的地球上,每天所产生的垃圾却是一个不小的数量。目前,仅在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年产量就已经过亿吨,占世界垃圾总产生量的26.5%,在2019年生活垃圾就达到了3.43亿吨。

“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机器人总动员》中,“瓦力”作为地球上最后一个垃圾机器人进行垃圾分类的场景,成为电影中经典的一幕。

现实中,环卫、垃圾分类等工作也在面临着“招工难”的现状,不少工作人员因工作环境、对人体产生伤害等因素不愿从事相关工作。按照正常工作量算,人工分拣垃圾每人每天也只能处理150公斤到300公斤垃圾,分拣效率并不高。

当然,为了在环保的前提下不用特意区分不同垃圾,辅助人工分拣的机器人开始出现。

作为技术、研发条件相对成熟的国外市场,早在2012年,ZenRobotics就公开了首款垃圾分类机器人ZenRobotics;2017年,正式推出了一种基于视觉判断的垃圾分类机器人Next Generation ZenRobotics Recycler。

此后,美国、日本等国外企业也纷纷涉足垃圾分类机器人领域,包括AMP Robotics、Fanuc、MIT在内的多家垃圾分拣机器人产品已经开始落地使用。在全球垃圾分拣领域专利申请量排名前20榜单中,日立、瑞典恩华特、松下等国外企业名列前茅。

近两年,随着研发条件以及技术的不断成熟,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下,国内固废分拣机器人市场开始逐渐活跃起来,博城机器人、ABB&华为、小黄狗、德立信等玩家,开始从事垃圾分拣机器人的相关工作,浙江联运、启迪桑德以及弓叶科技,是我国在垃圾分拣领域专利申请数量靠前的企业。

当下,针对垃圾分拣机器人的研发阶段不同,国内固废分拣机器人玩家主要也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已经在现实场景中落地使用的企业,包括弓叶科技、博城机器人等;第二类已经推出但未实现落地使用的产品,像是华为与ABB联合推出AI垃圾分类工作站;第三类则出身于高校实验室、学校团队,如华侨大学、河北农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

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垃圾分拣机器人成为辅助人工完成高效工作的有效形式之一,对于企业而言,垃圾分拣也是一次新的机遇,特别是在当下技术及研发条件逐渐成熟的背景下,垃圾分拣机器人也成为海内外大厂争相抢夺的新风口。

固废分拣机器人的“源头末端”

受益于垃圾分类、环保意识的增强,固废全产业链的行业规模在不断增长。

据国盛证券研报披露,目前,固废产业链将在一年内释放超过200亿产能,长期来看,产业规模或将达到2000-3000亿元,这也催生了垃圾分拣前端场景数个千亿市场。

分类垃圾桶,代收垃圾网约工,上门代分类、代扔垃圾,垃圾分类APP、小程序开发等多个新型产品或行业应运而生。数据显示,仅在2019年6月,“分类垃圾桶”当月销售额同比增长500%,淘宝和天猫平台“分类垃圾桶”个人消费者成交额就达到2.5亿元。

纵观当下的环卫市场,机械化、智能化、数据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智慧环卫频繁接触“黑科技”,固废分拣机器人行业逐渐覆盖了垃圾收集和中转站分拣等前端、终端场景。

目前,部分已落地机器人的功能已经覆盖到了垃圾收集的前端场景。博城机器人与江干区城管局联合研发的自助训练分拣机器人,就用于垃圾处理的前端阶段,已经在浙江杭州江干区部分街道上实现了小规模的落地应用。

不过,多数企业集中发力的领域在于垃圾分拣的终端场景,也就是分拣设备与机器人相结合,进一步对混合生活垃圾中的可回收物进行精准分拣和回收,业内人士称之为“混合生活垃圾精准分类”,博城机器人、弓叶科技、ABB&华为均是这一领域的玩家,今年在北京大兴落地的,就是首个应用于混合垃圾中转站的国产分拣机器人。

实际上,这也很考验垃圾分拣机器人的人工智能算法、人工智能软件、迁徙学习等的能力,特别是这种作用在混合垃圾中转站等复杂场景的机器人,对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台固废分拣机器人主要分为内置机器学习软件、图像数据库、视觉传感器、分拣算法和吸盘、抓握臂等,笼统一点的讲就是人工智能+高速分拣机器人,在这其中AI算法、AI软件起到了关键作用,就相当于人的大脑以及眼睛,识别和控制机器人进行有效地垃圾分类,也是固废分拣机器人的工作原理所在。

例如,无论废弃物的状态如何,通过AI算法控制进行训练的机器人都可以识别,并且从传送带上准确地抓取要回收的物料,投放到相对应的料框中。

目前,弓叶科技旗下的垃圾分拣机器人“Picking AI”,已经实现批量化销售生产,能进行7*24小时不间断工作,分拣速度每分钟达到90-100次,准确率上升至95%。

在千亿市场的刺激下,从垃圾分拣的前端场景到终端混合处理,逐步实现智慧环卫的“智能化”。即便如此,国内固废分拣机器人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背后依然存在不少挑战。

“技术+场景”的关卡

事实上,不管是固废分拣机器人,还是其他细分领域的机器人,由于机器人这个产品的特性,固废分拣机器人存在的挑战也是大同小异。

首先,就是存在技术难题。当下,垃圾分拣机器人所能识别的物品不够全面,正确率还无法达到100%,目前最高的准确率也仅达到95%。具体来看,固废分拣机器人涉及多个技术层面,计算机和传感器、视觉系统、工业云端等,之所以无法做到正确率的提升,关键还在于神经网络、智能大脑不够完善,企业对云计算及控制技术的应用,还无法达到同人脑一般,具备高度执行、学习、识别的能力。

特别是在混合垃圾等场景中,垃圾分拣的技术难度和实际工况,比想象的要复杂恶劣多,由于AI算法、AI软件还有待完善,存在无法被输入的图像,也就导致机器人无法准确识别废弃物的类别。比如一些比较破旧的衣物或是鞋子,机器人可能就会存在无法分类的情况。

其次,就是由于国内固废分拣机器人行业仍处在发展初期,上下游产业链发展并不成熟,导致固废机器人成本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曾有相关企业透露,固废分拣机器人的成本高达几十万到上百万,而单台设备的价格更是在500万~1000万元之间。

拆分生产流程,我们也不难发现,固废分拣机器人涉及的产业链较长,从上游的研发、生产再到下游的AI软件自动更新,都要付出不少的开支,对于整个行业来说,这种产业环境就被迫需要深入到机器人零部件的生产、研发、采购之中,一定程度上是耗费资金的同时,又拖慢研发、生产节奏。

最后,由于应用场景的特殊性,所面临的应用难度要远比商用服务机器人更复杂一些,特别是混合垃圾中转站,所覆盖的垃圾等废弃物不仅包含可回收物,还有生活垃圾、有害垃圾等一些具有腐蚀性的废弃物,这对固废分拣机器人的硬件及材料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硬件、材料强度高的同时,还有具备耐腐蚀性,以及经得起真空高压,抵挡垃圾在其中的刮擦。

毕竟,固废分拣机器人的成本以及售价比较高,硬件或设备出现问题,对于机器人及企业本身都会造成一次不小的损失,实现机器人长时间的使用,才能体现出效益化。

结语

工业4.0的今天,“智能化”赋予人类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方式,固废分拣机器人的出现,减轻高强度劳动的同时,也在推动生活习惯的转变,尤其是在垃圾分类推广的过渡期,起到良好的助推作用。

但表面“风光”,技术和效益还待提升的固废分拣机器人行业,面前仍有一座座的大山需要去跨越,兼顾高效益的同时,还有极具性价比,这仍需要各路玩家共同努力。

文章源自:新工业洞察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智能机器人

相关文章

  • DUCO多可携国内首台25kg协作机器人亮相上海AHTE展

    7月5日,上海国际工业装备及传输技术展(简称AHTE)在上海新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中科新松给用户带来了更完善的面向场景、面向未来的“机器人+”综合解决方案。除了携国内首台25kg协作机器人华丽亮相外,还带来了针对汽车和3C行业的6大应用解决方案,包括汽车踏板压力测试、机车触屏测试,大扭矩螺钉拧紧及无人

    标签:
    智能机器人
  • 捷象灵越携托盘机器人参展2023MWC,“机器人+”助推万物智联新纪元

    6月28日——30日,以“时不我待”为主题的MWC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正式举行,联想集团作为全球领先的ICT科技企业将携全线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亮相。捷象灵越作为联想子公司联晟智达生态伙伴参展,围绕“智能制造与智慧物流”主题,展示了面向未来的、高柔性化的托盘机器人矩阵以及工厂智慧物流应用场景演示。M

    标签:
    智能机器人
  • 兰剑智能移动机器人家族集体亮相LogiMAT China 2023

    6月14日,为期三天的LogiMATChina2023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如期盛大开展。作为物流行业风向标的重要平台之一,LogiMAT斯图加特物流展一直致力于呈现内部物流产业前沿科技。不同以往参展展品,在今年LogiMATChina展会现场,兰剑智能(展位:N4-D01)全系列移动机器人家族首次集

    标签:
    智能机器人
  • 机器人+AI,乐森打造全新家庭娱乐场景互动体验

    5月25日,消费级机器人品牌「ROBOSEN」乐森机器人(以下简称:乐森)在北京兰境艺术中心隆重举办以“MakeLifeMoreFun”为主题的新品发布会。发布会上,乐森重磅推出三款消费级娱乐机器人,包括乐森巴斯光年、乐森大黄蜂G1性能版、乐森擎天柱《超能勇士崛起》精致系列机器人,以及两款乐森智能基

    标签:
    智能机器人
  • 乐森携手日本著名设计师河森正治,加速AI机器人战略

    5月25日,消费级机器人品牌「ROBOSEN」乐森机器人(以下简称:乐森)宣布,日本著名机械设计师河森正治(ShojiKawamori)正式以“产品创想合作伙伴”的身份加盟乐森。河森正治表示:“乐森拥有高超的变形技术、运动技术以及AI应用方法,将结合他对机器人和AI方面的构思,一起开发新的AI机器人

    标签:
    智能机器人
  • 中小AI企业,没有“高考”资格

    高考一结束,忙坏了海内外一众大模型。豆包、DeepSeek、ChatGPT、元宝、文心一言、通义千问……掀起了一波“AI赶考”大战。据悉,去年高考期间,大模型的成绩才勉强过一本线,今年集体晋升985。据悉,豆包甚至过了清北的录取线。头部大模型在高考“考场”上玩得不亦乐乎,中小AI创企的处境却日益尴尬

    标签:
    ai智能
  • 大模型抢滩高考志愿填报,能否顶替「张雪峰」们?

    文/二风来源/节点财经每年高考成绩放榜后,数千万考生和家长将迎来另一场硬仗——填报志愿。今年,这一领域迎来了AI的全面介入,多家互联网大厂和教育公司纷纷推出智能志愿填报产品,为考生提供院校和专业选择建议。据艾媒咨询数据,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约9.5亿元,近九成考生愿意借助志愿填报服

    标签:
    大模型
  • 苹果AI掉队?现在唱衰或许还为时过早

    苹果还没从WWDC25的“群嘲”中走出,又迎来了一次新的痛击。据路透社报道,21日,苹果公司遭到股东集体起诉,被指在信息披露中低估了将先进生成式AI整合进语音助手Siri所需的时间,导致iPhone销量受影响、股价下滑,构成证券欺诈。在这份诉讼中,库克、首席财务官凯文·帕雷克及前首席财务官卢卡·马埃

  • DeepSeek、豆包向左,盘古大模型向右

    华为的盘古大模型终于推出新版本了。6月20日华为云计算CEO张平安宣布基于CloudMatrix384超节点的新一代昇腾AI云服务全面上线,盘古大模型5.5同步发布。不过,当前国内的AI大模型竞争可谓是相当激烈,华为的盘古大模型在众多大模型中并不是十分出众。华为云此次重磅推出的盘古大模型5.5能否从

  • 数字人罗永浩一场直播卖了5000万,数字人能取代真人主播吗?

    一场没有罗永浩的“罗永浩直播”,正在改写带货规则当数字人罗永浩在百度直播间举起青岛啤酒,以标志性幽默回应粉丝提问时,弹幕疯狂刷出“这是真的还是假的?”的疑问。这场持续近7小时的直播,创下1300万人次观看、GMV突破5500万元的惊人战绩,甚至超过了他本人一个月前真人直播5000万元的成绩。数字人主

  • 新东方发布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开启一对一智能学习时代

    高频互动、个性化教学、突破成本壁垒,AI老师让英语学习更普惠。6月24日,新东方正式推出面向消费者的首款原创AI教育产品——“新东方AI1对1”。这款产品标志着新东方在教育+AI战略布局中迈出关键一步,旨在以科技力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的普惠发展。在发布会现场,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周成刚表示:“AI

    标签:
    ai智能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