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创业经验
  3. 正文

为什么初创公司喜欢一款产品打天下,背后的原因竟然是这个!

 2017-10-18 12:00  来源:A5专栏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阿里云优惠券 先领券再下单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般互联网初创公司都是一款产品打天下,等公司进入平稳期才开始所谓的平台化战略。

实际上这种策略我们很容易理解,举一个吃饭的例子

在改革开放之前属于物质短缺时代,大家考虑吃什么的时候,答案非常简单无非就是当下有什么,吃什么,只要能填饱肚子就行。

现在大家吃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吃什么,天上飞的,地上爬的,水里游的都上了餐桌,当你面对这么多的令人眼花缭乱的食材,发现吃什么成为一个艰难的选择。

艰难的选择

说到这里,你应该明白,雷军的一句名言“少就是多”的含义了。大部分公司仍然盲目的给消费者提供无数种选择。

消费心理学认为,不断激增的选择正要把我们逼疯,让人们变得丧失决策力,对于企业或者营销人员来说,我们要想办法降低消费者的成本。

在过去,我们把“成本”简单地等同了“价格”,但是实际上,消费者为购买一个产品付出的成本远远不止于价格。

比如为了使用一个产品,消费者付出的成本有,一笔支出(价格)、决策成本(仔细比较各种商品)、使用成本(学会怎么使用)等其他的成本。

这些消费者成本所对应的产品属性是:价格、产品独特性、易用性。

这些产品属性对应的营销策略是:降价促销、减少品类、提高易用性。

过去营销当中,我们有说过产品为王,渠道为王。移动互联网时代更加强调产品的互动性,参与感,而往往忽略了用户的选择成本。

那么如何降低消费者的选择成本呢?常用的方法有那些?

1、减少选择的机会

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有时去买东西选择机会太多,最后反而什么都没买。比如去买水果,到了水果超市发现这么多水果,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应该买什么,最后什么也没有买就回来,其实这个背后的道理值得我们营销人员好好研究,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心里学实验。

果酱实验

研究人员随机找了2组消费者,在两组面前都呈现了一系列昂贵的果酱,并且给他们提供试吃机会和优惠券。不同的是A组消费者面前摆着6款不同的果酱,B组消费者面前摆着24种不同的果酱。

结果发现,A组中有30%的人最终购买了果酱,而B组中只有3%的人购买——都说选择多是好事,但过多的选择让B组消费者在比较的过程中心疲力竭,最终放弃了购买。

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叫做“决策瘫痪”,指选择过多的情况下,人会因为对比选项耗费的过多精力而直接放弃做决策。我们营销人员要做的就是不能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你提供给他的就是最好的选择。

2、告诉消费者你应该做什么

即使本来应该由对方决定的东西,你也需要提供一个指示,以降低别人的选择成本。

生活中类似的事情也很多。青海玉树地震的时候,我们组织学员募捐就用了这技巧,一开始我的助教说:“玉树地震,大家献爱心,为灾区捐钱,多少都行!”

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认为不要给大家太多选择的机会(他还需要想一下到底捐多少合适),因此建议助教改为:“帮帮这些灾区的孩子,捐50块钱吧!”结果募捐的数量大幅度上涨。

为什么呢?

当你只说“捐一些钱”的时候,对方的内心需要经过一些衡量:“我需要捐多少才算是合适的?10块?50块?还是100?”这个内心的衡量相当耗费精力,很多人就在这个耗费精力的过程中最终索性不捐了。

但是如果加一个“捐50块钱”的指示,大部分人就可以不用思考,直接从钱包中掏出50元钱,并且迅速可以回到自己刚刚正在进行的工作中,整个过程不需要耗费太大精力。

所以,如果你想让别人付出一个行为,最好加一个“明确的指示”,让别人减少选择成本,从而可以“毫无顾忌”地做某件事。

3,不要迷信市场调研报告

如果你做产品市场调研,询问消费者你是希望多样化的选择,还是想要单一的产品,得到的答案往往是,选择的机会越多越好。实际上往往这不是他们真实的想法。在很大程度上消费者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

这是因为很多消费决策都是潜意识下做出的,他根本意识不到为什么这么选。当年诺基亚做手机市场调研的时候,询问消费者 ,你希望买什么样的手机,消费者普遍认为是性能更高的手机,而苹果乔布斯重新对手机进行定义,把手机定义为掌上电脑,取得了决定性成功。

所以,消费者往往倾向于认为自己总喜欢新潮产品和更多的款式,但是这种预计往往是不准确的,作为营销人员不可轻信。

4,提供给他“最好的选择”

如果你想通过促销折扣吸引眼球并且增加销量、清理库存,最好的方法往往并不是所有产品全线促销,而是同一品类内只提供一个“最好的选择”(比如很大的折扣)。

研究发现,当一组产品中的某个产品打折后,消费者显著提高了购买意愿;如果这一类产品都打折,反而会让消费者原来购买的欲望大大下降。

双十一

消费者往往在某个类别中选一个最好的。但是如果你同时提供好几个最好的,会让他们本来很简单的购买行为(“选择那个更好”)在权衡的过程中,丧失掉购买的兴趣。

5,定制化他们的需求

消费者的需求就是如此多样,每个人想要的东西就是不一样,怎么办?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把所有选择的过程仍给消费者,因为他们真正需要的是“选择的结果”而不是“选择的过程”。

实际上,有很多方法可以帮助你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又减少他们的选择成本。我经常在当当上面买书就会有类似的体验,比如我买了一个消费心理学洞察的书籍,跟这本书相关的书籍,系统会自动推荐给我,同样今日头条的智能推荐系统也是类似的道理。如果你在头条上搜索一个关键词,你会发现系统会不断推荐跟这个关键词相关的资讯。

总之,“做决定”是一项很大的成本,它经常耗尽人的经历。如果你能够帮助消费者节省这个成本,你往往就能赢得消费者的选择。由于篇幅的原因,这一讲就分享到这里,我是安东胜,更多资讯请关注我的头条号东哥随笔。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初创公司

相关文章

  • 黄金三原则,中国企业出海制胜之道

    近日,汽车对供应商的一则降本要求邮件流传于网络。该邮件称,向该供应商所供货产品提出降价需求,即从2025年1月1日起降价10%。事件一出,群情哗然,然而,这只是国内市场内卷的冰山一角。国内许多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市场容量趋于饱和,企业为争夺有限的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各种竞争手段,如价格战、广告战、舆

  • 星巴克VS瑞幸,新王、旧王之争给新CEO带来哪些启示

    “变化是生命的元素,求变是生命的力量”,马克·吐温曾这样解释生命。而商场上何尝不是如此,正因为世异则事异,求变也是企业的常态。近日,星巴克官宣布莱恩·尼科尔(BrianNiccol)将于9月9日接替拉什曼·纳拉辛汉(LaxmanNarasimhan)成为新的董事长兼CEO。换帅消息一经传出后,股价迎

  • 宝问|吴声:复制别人的路径不如做独特的自己

    访谈/崔大宝嘉宾/吴声2017年至今,在每年立秋时节,吴声都会以独立演讲的方式,发布年度商业方法研究成果,解读新物种案例,洞察中国商业过去一年的变化和挑战。时间荏苒,一晃,吴声年度演讲“新物种爆炸·吴声商业方法发布”已经走过8载春秋。吴声以一个观察者的角度,站在商业战场的边缘,观察、揣摩、洞察每一个

  • 王通:掌握价值思维,到处都是商机

    价值思维是做知识付费的关键,理解客户需求并提供有用的价值感是吸引客户的关键。课程内容关键在于引发学员重视,简单几点,他们就可以收钱。

  • 每年只服务十几位高净值客户,这个要求苛刻吗?

    秦刚老师好:我在保险公司做了21年,别人的产品都是有形的,我的产品是无形的。我不知道这种无形的产品,如何嫁接互联网去卖。我线下做的很好,但是我去年得了肺癌,有1年半没有上班,等于是跟客户脱节了。我现在一直做直播,一直做短视频。我做短视频和直播最初的目的,就是想证明自己还活着,还能为别人提供服务。后来

  • 任何一个小众市场,都有足够多的用户等你挖掘

    秦刚老师:您好,我是圣媛,在北京。2006年我读研的时候,进入体重管理这个行业,当时是一家私营企业。2008年,美国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体重管理咨询公司进入中国,我所在的私营企业被这家外企收购。我本人也进入这家外企,成为了它在中国的首批员工。它的瘦身理念更多是以生活习惯为主,用团体课程的方式进行干预。

  • 想挣大钱,一定要聚焦!做减法!学会拒绝!

    秦刚老师:您好。我是卖土猪的白雪公主,在山脚下和您连麦。我来自山西,本职工作是一个高中教师,为了帮助弟弟给农民工发工资,导致我负债97.3万。从那之后,我过上了天天背债的日子。自己作为一个普通的高中老师,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元,97万的负债什么时候才能还完,我一个人的时候,经常偷偷地哭。后来,我

  • 早期赚钱的人,都做大健康了

    最近录了几个大健康创业的短视频,发现有好几个多年没有联系我的朋友,开始主动联系我。这些朋友是在我做it网站的时候,他们在做it的经销商,有卖it的配件,有卖it的原装机等等。他们为什么联系我?很简单,因为他们现在也开始在大健康领域创业,他们看到我开始讲大健康创业的话题,非常的感兴趣,开始主动联系我。

  • 白杨SEO:为什么任何“创业”都要先找客户需求?以自己大学真实故事举例

    创业,一般理解,狭义讲是指创办了个企业,广义是指创造一番事业。我之所以把“创业”加了个双引号,除了上面狭义或者广义之外,我觉得像个体工作室、个人IP、自由职业甚至线下各类路边摊也可以算。当然绝大部分人不会同意,他们会认为这哪里是创业,这就是生存。不管是理解成创业,还是生存,为什么都要先找用户需求?先

    标签:
    互联网创业
  • 38岁的中年人一定要创业

    关注卢松松,会经常给你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和观点。这是卢松松视频号会员专区一位朋友的提问,我觉得中年人都可以看一看:松哥,你好,我在深圳,年龄38岁。我是从seo转做销售,工资不是很高,做的也很煎熬。目前这个行业属于制造业,非标定制加工。我在这个行业7年了,对行业比较了解,想自己创业,但是这个行业属于重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