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2019’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在青岛正式召开,大会由科技部高新技术司、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指导,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主办。
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是中国智能交通领域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力最强的行业活动之一,本次大会包含开幕式、高层论坛、全体大会及16个专题论坛,来自国内外的3000多位代表围绕“智能引领未来 创新驱动发展”这一主题进行广泛交流和探讨。
2019’第十四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现场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副主任、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副理事长袁建湘主持了大会开幕式。科技部原部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冠华,科技部原副部长、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原理事长吴忠泽,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华军,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叶阳升,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岑晏青,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原主任赵航等来自发改委、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住建部等相关部门的领导、智能交通行业专家学者,以及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翟鲁宁,山东省科技厅厅长唐波,山东省科技厅党组书记、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储林,山东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田玉国等山东省领导出席了会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李朝晨理事长,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主任、区长周安,海信集团副总裁、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维强博士为大会致开幕词。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理事长李朝晨致辞
高屋建瓴 描画ITS趋势与未来
来自各个行业部门的领导和专家,结合“十三五”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成果和“十四五”规划,从不同领域介绍了中国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发展,高屋建瓴地描画了中国智能交通的趋势与未来。
徐冠华院士做主题报告
徐冠华院士以“中国科技发展的回顾和几点建议”为题,梳理了新中国科技发展的5个里程碑,谈了70年中国科技发展的6点体会。他的报告直面问题,提出中国迈向科技强国亟待解决的3个重大问题:第一、世界级科学技术专家和战略科学家严重缺乏;第二,科技和经济结合不通畅,市场化环境仍是突出的薄弱环节;第三,科学精神缺乏,自信心不足。他认为自主创新是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并且已在实践中发展完善成为一种民族精神。
李华军院士做主题报告
李华军院士就“海洋工程科技面临的紧迫需求与发展机遇”做了主题报告。李院士重点分析了深海资源开发利用、海上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海洋生态环境危机、发展机遇和工程科技紧迫需求,并对推动海洋科技革命,研发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的新理念、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新装备做出展望。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做主题报告
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庞松做了“创新发展智能交通 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主题报告。他从运输装备和基础设施、出行方式和运输模式、行业治理和服务能力三个方面介绍了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状况,解读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对智能交通提出的新要求,并介绍了交通运输部目前在做的几个重点领域的工作,包括自动驾驶、智慧公路和智能航运三个方向。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做主题报告
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所长王长君从近期的2起交通事故说起,提出反思,在道路交通工作过程中,除了科技投入,还缺乏科学精神。这里的科技应该包含科学和技术这两个层面,只有更好的把科学精神和技术的研发应用相并重,才能更好的针对现在的交通问题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以安全、高效为核心的交通强国。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做主题报告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所长汪鸣介绍了“十四五”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思路,主要谈了两个观点和三个发展方面的认识。他认为智能交通是我国交通运输全面升级和建设交通强国的重要手段和机遇,同时因为中国有世界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服务和交通运输的管理,理应达到世界级的规模。在正确认识智能交通的基础上,要抓住智能交通对整个交通运输发展变革的机遇,变革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式。
捕捉热点 探讨ITS新走向
本次大会从智能交通发展的需求和技术趋势出发,针对时下热度极高的汽车自动驾驶技术与产业发展、大数据、MaaS一站式出行服务、交通云脑、智慧路网管控、区块链发展现状、交通安全的主动防控、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与健康管理、城市停车的精治、法治与共治问题、人工智能、面向未来的自主式交通系统、国际智能交通协同合作等热点议题,组织了16场专题论坛,从不同维度、不同领域展开了深入广泛的交流和讨论,探索新时代智能交通发展的新途径。
跨界融合 协同创新
本届年会有来自行业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交警代表,同时还有业内骨干企业,如青岛海信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千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深圳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科智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等业内代表性企业参与,产学研用各方齐聚年会平台。贯彻《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关于“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制”,实现跨界融合、协同创新,着力推进智能交通、自动驾驶、智慧城市等的发展融合,创新引领和推动我国智能交通行业进入新的时代。
汇聚行业力量 支持科技人才
建设交通强国,离不开高水平的交通科技人才。中国智能交通协会一直致力于推进交通智库建设,完善智能交通专家体系。
本次大会上揭晓了2019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年度人物——贾利民。贾利民教授是铁路智能运输系统技术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的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系统地提出高速列车技术谱系化的概念、技术架构和实现途径,确保了我国持续领先的地位。
贾利民教授荣获2019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年度人物
大会还公布了2019中国智能交通协会创新人才,王家捷、曾文、王东峰、李萌、陆建、张晓春、魏运、吴超仲、于海洋、宋向辉等十位来自智能交通不同领域的专家成功入选,为推荐和支持交通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提供了新的路径。
技术创新与学术创新两手抓
2019年度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也在本次年会上揭晓。大会为《高速列车在途状态感知预警与运维保障关键技术及应用》、《特大城市综合交通运行复合感知与协同服务系统构建及应用》、《HiCON城市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研发与产业化》、《快速消除道路拥堵引发点与实施效果评价关键技术及应用》、《机坪精确感知与智能管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获奖项目颁发了证书。
本次大会还收录了100多篇科技论文,并出版了会议论文集。其中,《三维可视图谱库构建及交通拥堵持续时间研究》、《高速磁浮线路平曲线最小半径优化分析》、《航标漂移特征分析与防碰撞策略研究》等科技创新论文在大会上获得表彰。
此外,大会上还发布多个行业报告,包括《中国智能交通行业发展年鉴(2018)》、《2019智能交通产品与技术应用汇编》等,记录了行业发展的脚步,沉淀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智能交通协会是科技部、交通运输部、公安部、住建部、中国铁路总公司、中国民航局等联合发起成立的全国性社团组织。协会主办的中国智能交通年会是我国智能交通领域颇具影响力的行业盛会,大会以其权威性、专业性和前瞻性吸引了来自智能交通相关的政府主管部门、高校、研究单位和企业等方面的参会代表,充分反映了年会的影响力及行业的热情关注。
大会的成功召开,积极响应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战略决策,坚持以智能引领未来交通,以创新驱动科技发展,推动公铁水航等各种交通方式一体化融合发展,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为深入贯彻国家最高领导人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科学内涵,切实把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市摆上重要位置,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抓住机遇、担当作为,推动海洋强市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经济社会发展,交通先行。如今,数字经济已经全面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5G作为新基建的关键技术之一,为城市的智慧交通按下了“加速键”。
11月26日,2020年第四届中国BIM(数字建造)经理高峰论坛在杭州召开。本届论坛由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总工程师工作委员会
RFID应用创新,让感知更有温度,为扩大R圈圈层互动,中国国际物联网博览会组委会联手RFID创新部落、物联风向等媒体平台,举办2020第三届RFID产业应用及创新论坛最具人气网络评选活动
近日,由东方福利网联合第一财经共同发起的“2020最佳企业福利雇主评选”报名正式启动,本届评选以“后疫情时代——企业弹性福利的挑战与创新”为主题,将评选出在特殊时期迅速应对及数字化转型的优秀企业案例
月19日,由全球知名第三方数据分析机构艾媒咨询集团(iiMediaResearchGroup)组织开展的“2020新经济行业年度巅峰榜”获奖名单在“2020新经济行业年度巅峰榜颁奖典礼”上重磅揭晓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人工智能产业化价值被检验的元年,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成为各国和众多企业发展的关键。
积极培养懂行业懂AI的复合型人才。比如前面所提到的,百度在2020年宣布将在5年内培养500万名AI人才。同样不应小觑的还有百度智能云在2020百度云智峰会上推出的新生态计划,选择与懂行业的合作伙伴一道加速产业智能化落地,并将在未来三年内扶植1万家合作伙伴,并与其中200家建立重点扶持关系。
近日,知名人工智能专业媒体及产业服务平台机器之心公布了“「AI中国」机器之心2020年度榜单”。暗物智能科技(以下简称“暗物智能”)凭借出色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优秀的商业落地成果,成功入选“最强人工智能TOP30”。
近日,容联在第五届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大会评选活动中,凭借在以NLP为核心的多模态对话交互平台基础上,打造的小容智能语音机器人、小智坐席助手、小易智能陪练三款智能化应用
近日,本在境外愈演愈烈,而在国内已平静半年多的疫情态势突然出现新一轮疫情爆发,河北、黑龙江、广东等地每日都有新增病例。在这严峻时刻,国民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新年大聚会,暴涨的团聚热情大幅增加了人员流动。
我们的日常生活在2020年受到l了打扰,面对面的社会服务行业也因此遇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产业的被迫停业才让我们真正地察觉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被誉为香港资讯科技业界奥斯卡的“香港资讯及通讯科技奖”
2021年1月14日,AR公司亮风台与华为公司在深圳华为全球总部签署重要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全球范围内基于华为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方面的技术优势
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推动力,人工智能产业将打开新一轮城市与区域竞争变局,其发展受到各城市的高度重视。艾瑞咨询《2020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指
简单来看,目前AI+医疗领域热门应用无一不需要用到AI算法,如临床辅助决策系统、疾病风险评估所需要的逻辑回归;识别成像生物标志物、医疗影像分析所需要的支持向量机;图像分析、药物开发所需要的神经网络等等,都是基础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