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众创空间
  3. 正文

蜂巢孵化器CEO袁星:双创升级即双创“升维”|双创载体百人谈

 2019-05-15 13:40  来源:互联网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接受创头条记者采访时,蜂巢孵化器CEO袁星分享了*鼓励青年敢想敢试敢为时引用的一句话。

袁星认为,蜂巢的“升维”战略是为了无远弗届,她希望创业者、双创事业从业者,在以创新驱动发展实现中国梦的道路上,也可以“志之所趋,无远弗届”。

成立四年来,蜂巢落子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济南、石家庄等一二线城市,不断拓展空间及服务的边界。对于载体的特色化、专业化,袁星如何理解?这种行业升级面临的挑战是?放眼未来,不变的是什么?

(以下是创头条整理的采访实录,略有删减)

创新创业创造三位一体,“升维”即升级

怎么看咱们2018年的发展?值得反思的部分是什么?

蜂巢孵化器2018年的发展,我想用“内外兼修”去概括。“修外”主要是进一步拓展、整合了我们的外部资源和链接。

在运营端新增了3个城市站点的落位,使得我们全国布局扩展到了8个城市10个站点。品牌端在阿里云创新中心、顺丰创新中心的基础上,新增了北航孵化器等优秀双创运营IP的合作。

产业端,我们和阿里云、海康威视、商汤科技、柔宇科技等龙头企业、独角兽公司有了进一步的深度合作。“修外”的主要成果,是初步形成了“蜂巢创新型孵化体系”。

“修内”是蜂巢的内功修炼,我们注重学习培训、制度建设、团队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提升了专业服务能力和公司治理水平,去匹配我们全国拓展的速度,保证服务质量和专业度。

“内外兼修”的发展,丰富了蜂巢全国横向和纵向的战略布局,也使得我们有底气有能力去整合、链接资源,赋能、服务企业,做一个合格的“梦想合伙人”。

至于2018年的反思部分,与其说是反思,更像是一种引以为鉴。我们各城市站点所在的园区或者同行,在过去一年,都经历了不同的“优胜劣汰”,有经营不善倒闭、被兼并的,有考核不达标被拿掉国家级、省市级认定的,甚至有欠租跑路的。

这轮行业的洗牌,也给我们带来了警示,做双创服务是一份事业,要专注、专业,要以All in的心态去做,而不是单纯“吃政策、靠补贴”。 不忘初心,内外兼修,这也是我送给双创工作者共勉的话。

过去一年在强调特色化、专业化,如何理解?咱们的特色是什么?

前面我提到的行业洗牌,给我们的一个启示就是——特色化、专业化是双创行业的生存发展之道,也是双创升级的必由之路,所谓特色化和专业化,核心还是服务,通过专业的服务,真正赋能和帮助企业的成长,以此在市场上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

蜂巢的特色是通过横向的城市和品牌以及纵向的垂直产业链的布局,在全国范围建立“蜂巢创新型孵化体系”,积极探索创新创业创造的升级新模式。

这里有一个“升维”的概念,维度是物理学上关于时间和空间的一个概念,我这里的“升维”概念是从广度、深度、速度上一种向上的变化,“升维”就是升级,不要在同一个level和别人竞争。

蜂巢成立四年以来,都是在做“升维”的事,不局限在一个城市、一个行业、一个品牌去运营,而是通过多城市站点布局,多行业合作深耕,多品牌联合运营,以专业化、品牌化、产业化的企业服务,带动区域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和良性的互动,去打造一个有平台无边界的升级版协同创新的企业服务平台。

“升维”不是零和博弈,没有竞争对手,只有合作伙伴。像阿里云创新中心、顺丰创新中心、海康威视这类双创载体品牌、产业龙头公司,都是我们良好的合作伙伴,而“蜂巢创新型孵化体系”就是“升维”的角度去思考和构建的。

“蜂巢创新型孵化体系”主要包含以下7个维度:阿里云创新中心、顺丰创新中心等5大双创孵化品牌网络;阿里云、顺丰、海康威视等垂直领域产业赋能;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中西部四大核心经济圈布局,资源联动;全面的游学、培训、教育服务,高效赋能;全国100+创投机构深度合作投融资服务;全面300+创业服务机构资源;蜂巢品牌活动体系+ PR媒体矩阵助力团队品牌曝光。

此外,我想特别强调下蜂巢双创“升维”理念的另一大着力点,就是创新创业向创造纵深推进,或者说是“创新创业创造三位一体”的运营思路。

双创极大推动了新旧动能转换和经济结构升级,创新创业创造则是更高维度、更深层次、更多领域、更大范围的升级。

这几年我从关于双创升级、高质量发展的观察中也发现,升级的关键在于承载创新创业的孵化器、众创空间等载体,如何在产业发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这里边,载体必须拥有人才、资源、资金等要素调动的能力,拥有专业服务的团队。创新创业创造三位一体,核心是抓住创新的要素,去真正有效帮助创业者。

在创新创业的基础上向创造纵深推进,是创新链向产业链加速成果转化的升级,是传统制造业加入新动能的升级,也是双创服务从聚焦小微科创企业转向“创新企业+产业”的升级。

基于这些认知,蜂巢的双创升级也更加有的放矢,我们横向的城市和品牌以及纵向的垂直产业链的布局,都是“创新创业创造三位一体”运营思路的体现。

双创升级一定得是双创“升维”,是“创新创业创造三位一体”的协同发展,是全国格局下人才、技术、资本、产业、渠道等创新要素的全面协同发展。

这种特色化专业化的行业升级,整体遇到的最迫切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能力的边界就是发展的边界,双创升级遇到最迫切的问题,我觉得是拓展能力边界的问题,以及能力边界扩展后,如何形成服务的产品化、工具化,实现资源高效利用、配置和流动。

对我们入孵的团队来讲,我们的工作内容就是赋能,从“升维”的角度,在产业、资本、人才、技术、公关等方面扩展蜂巢孵化器这个平台资源链接能力的边界,进而向团队赋能,扩展他们的能力边界,加速他们的发展。

对蜂巢孵化器的工作人员也是一样,我们员工的认知水平、专业能力、学习能力都需要跟上甚至超过行业升级的速度,我们团队就是一个学习型组织。

我常常和团队的小伙伴讲,这个时代,我们只有不停奔跑,才能留在原地。双创升级,不仅仅是“维度”升级,也是“思维”升级。

对我们从事双创服务的广大同仁,我也希望有一个共生共创共享心态,合作共赢,共同去探索创新创业创造的新模式新路径,去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创造生态环境。

关于服务产品化、工具化,其实我们也在探索实践,把服务做成标准化的产品和工具,可以高效聚集导师、第三方服务、培训这些资源,为团队提供更好的服务包和加速通道,比如蜂巢每年两季的CEO训练营,包含了专家实训、沙盘演练、名企交流、私密路演等内容,都是在这方面的探索。

千方百计提升孵化效率

咱们的布局着重一二线城市,为什么是这样的策略?

目前蜂巢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济南、石家庄等一二线城市都有布局,一二线城市也是蜂巢全国布局的主要落点。物理空间的布局是“蜂巢创新型孵化体系”的基石。

一二线城市有更好的人才和资本集聚,容易形成马太效应,非一二线城市在空间上受地域和历史发展的限制会产生创新资源匹配不均的情况。

蜂巢孵化器这个平台体系的作用,正是在这些“基石”城市的基础上,去整合资源、建立链接、实现资源的流动和互补。比如我们组织的考察交流、大型峰会、CEO训练营等活动,都是以一二线城市去输出去辐射其他城市,带动区域之间的优势资源共享和良性的互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助推产业升级、双创升级。

怎么看待扩张路径及节奏?

前面我提到了能力的边界就是发展的边界,同样,对于扩张我们也是以稳健的态度去面对,希望管理和服务能力的边界或者说管理半径可以达到管理全国站点、服务创业团队的要求。我们一直勤修“内功”,培养优秀运营人员,专注做好服务深度和质量。

另外,蜂巢孵化器是一个开放无边界的平台,在拓展上,我们与阿里云创新中心、顺丰创新中心、北航孵化器、中关村海淀园京外分园等双创载体品牌合作,为不同城市、不同行业领域,输出相应的运营载体。

今年我们还计划进行国际化布局,在国际创新高地设立站点,充分调动国内外资源,促进国际双创交流,将双创升级上升到更高的“维度”。

国内行业现阶段营收仍然以租金为主,其他方面还有哪些实践?

其实目前孵化器行业的主要营收来源还是租金+补贴,这些收入一定程度上还是有赖于政策红利,想象空间有限。而蜂巢是把线下物理空间定位成各个城市或区域的运营中心,空间更多的是我们的对接、合作、交流平台,去撬动资源。

与之相对应我们的盈利模式是“租金+服务入股+品牌溢价”,租金和补贴只能平衡部分运营成本,溢价部分还是要靠服务入股和相应的股权投资收益。

蜂巢目前已经成功与6个团队签署了服务入股协议,以专业的服务换取创业团队部分股权,在帮助团队成长的同时,后期蜂巢也可以享受到股权变现带来的红利和收益,这才是我们长期、可持续的盈利之道。

另外,品牌增值也是我们营收方向之一,很多大型企业信任我们,包括空间运营、公关活动、培训游学等,愿意为我们的品牌买单。

假如孵化中产业协同最为关键,是不是大企业做孵化更具优势?

大企业做孵化,或者说创新有他的优势,他们有良好的人才储备、有雄厚的财力、有行业积累、有成熟的管理体系和营销网络,这些人、钱、资源都是一家优秀创新公司必备的基因。

但正如硬币的正反面,大企业创新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创新动力不足、部门协同性差,管理体制僵化、灵活性不足,眼界较高、不屑于小微创新,这些都降低了大企业产生颠覆式创新的概率。

相反,小微初创企业,更容易在组织结构、商业模式、技术探索上有创新有突破。所以我认为这里说的产业协同,其实就是让蜂巢孵化器这类双创孵化平台,去构建垂直产业内大企业和小微初创企业的沟通桥梁。目前我们也和国内许多优秀的上市企业、龙头企业、独角兽公司有深度的合作。

大企业成熟、初创企业灵活,大企业有财/才、初创企业有智,大企业有体系、初创企业有冲劲,大企业有生产线、初创企业有demo,这些都是可以完美契合和优势互补的。

10年后,孵化器等载体应该是什么样子?

创新创业一直充满变化和惊喜,10年后载体会怎样,我不敢预测,但如果我们抓住这个行业不变的东西去推断,我觉得大概率会推测出未来的模样。

这些载体什么是不变的呢?或者说哪个武器可以使这些载体屹立不倒?一句话来讲,就是千方百计搞转化,就是孵化效率。

大浪淘沙后的优秀双创载体,一定是孵化效率高、加速效果好的,这个指标背后是运营水平、资源整合能力、服务专业度、品牌影响力等综合素质的反映。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和科技强国战略的背景下,未来的双创载体,一定是创新资源充分整合,创新要素充分流动,创新优势充分互补,创新创业向创造纵深推进,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双创载体、投资机构等创新主体互动融合。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创业者
众创空间

相关文章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