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创业头条
  2. 创业动态
  3. 正文

消费升级时代来临 创业者真的不能“过日子”了

 2016-09-21 11:13  来源:用户投稿  我来投稿 撤稿纠错

  【推荐】海外独服/站群服务器/高防

经过中关村南三街临时搭建起来的一堵堵围墙,一群“奔日子”的建设者来到北京正在为融科资讯中心的周边升级改造,辛勤地忙碌着。几乎在同时,一场名为“致敬奔日子的人”的内部分享活动,正在融科资讯中心B座17层上演。

2016年9月20日,这场由“联想控股微空间”和“见地”举办的活动中,多位一线投资人和创业者畅所欲言,就新经济模式和消费升级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我们的创业者如何抱着“奔日子”的心态,去构建商业模式和企业战略制定,提出了很多干货理念和实操案例,进而帮助创业者在百舸争流的创业环境中脱颖而出,创造更大的辉煌成就。

在我印象中,“奔日子”的这个观点最早是由联想控股创始人柳传志在2012年9月的一次分享中提出。在柳传志看来,人的活法有两种,一类是“奔日子”的,一类是“过日子”的。过日子就是家里日子过得不错就可以了,而奔日子的人有很多风险,也许你有动机、欲望,但缺乏能力就会相当苦。但中国恰恰这些人,愿意往上奔,往上走。

在活动上,联想之星合伙人刘维做的开局分享中提到一个名词“战略取舍”,这其实就是一种“奔日子”的理念。当我们的创业者完成初期的融资、招聘、商业模式制定、产品研发等等基础的“过日子”工作后,就需要考虑战略的制定、取舍乃至升级的“奔日子”规划。

我有幸作为第三方观察人士,全程“围观”了这场投资人和创业者面对面分享干货、内心历程、转型经历的“奔日子”活动。正好我之前深度的专访几百位创业者,比较深刻地了解这个群体所面临的现状,结合当天这场活动,我也来谈谈我的几点感悟。

消费升级 创业者不能抱着“过日子”心态存活

当我们的国人远赴千里之外的日韩只为买一口能做出好米饭的电饭煲时,中国制造的信心彻底被击溃。我们不禁惊呼“中国好的产品哪里去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其实就是我们大部分创业者抱着“过日子”的心态来存活,赚取眼前利益,把用户当成一次性消费者看待。

而现在是消费升级的时代,我们的用户已经不是简单的消费者,更是商业变革的参与者。而我们的创业者,也应该接受这种变化,重新调整思路,从供给侧改革出发。也就是从供给、生产端入手,通过解放生产力,利用信息化手段,摒弃“过日子”思想,朝着“奔日子”前进。

在“致敬奔日子的人”活动上,虽然大部分企业都是互联网企业,但有相当一部分是从传统企业转型过来的,传统时代的运作模式下所提供的产业和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和消费者需求,而通过互联网转型和信息化手段的利用,可以对品质进行更好的把控、更标准化的管理、用户口碑的收集和反馈,最终通过一系列策略提高产品品质,提升创新能力。比如在会上分享的“哈密瓜”这家公司,依托社交网络,从“洗奶瓶”这个母婴细分领域单点突破,让智能硬件和社交网络结合起来,完成了妈妈群体在该项需求中的所有服务,最终获得资本的亲睐,其在京东众筹平台也500%超额完成众筹目标,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奔日子”创业活法,利用工匠精神,升级产品和服务品质。

“奔日子”的企业竞争力更强 拥有更多新机会

2016年9月19日晚上,我通过江苏卫视全程观看了乐视的晚会,在晚会上乐视宣布了919当天乐视的销售成绩:44亿,也提到了乐视汽车和生态的一些进展。

我想乐视就是一家典型的“奔日子”企业,通过网站、影业、智能电视、手机等生态的落地,每年几百亿的收入,早已经度过了“过日子”的阶段,完全可以活得非常滋润。现在却偏偏选择了继续深耕汽车生态这个未知的行业,充满无限的机遇和未知的风险,但乐视义无反顾的大举投入,这不就是一种典型的“奔日子”的公司吗?同样也因此,乐视的生态版图进一步扩大,进一步增强了企业竞争力和行业话语权。

同样在国内百万级的创业者中,有很多不同领域的“乐视”们,他们通过“奔日子”的思路转型,提升了竞争力。比如在当天的活动中,时趣CEO张锐分享了企业在营销趋势的变化下,以媒体为中心变成以用户为中心,企业营销要真正拥有用户以及用户的数据,拥有跟用户持续个性化沟通的能力,未来的智慧营销系统,会了解用户是谁,打开了企业营销的未来新视野。

还有一家名为保险极客的公司,他们通过互联网思维的利用,推出区别于传统保险公司的“细分”保险服务,给500人以下的创业公司推出特定性的创业类保险服务,保障创业者的创业之路。中国保险公司千千万,但这种“奔日子”的模式非常少见,其竞争力在“互联网+保险”如火如荼的当下,竞争力自然不言而喻。

产业共赢:也让别人过的很好

“奔日子”三个字的背后其实还有更深的含义,比如“责任心”和“格局宽广”,所以奔日子的企业都应该明白一个道理:现在是产业共赢的时代,我们不仅仅要自己奔日子,也要和产业一道,带领合作伙伴一起“奔日子”,最终我们也会尽享行业带来的发展红利。

在活动上, 联想之星被投企业知果果联合创始人任鸿滨在分享“免费商业模式的盈利之道”中提到,知果果本来可以活得很舒服,但为了更远大的格局和战略目标,和行业共赢,也让别人过得更好。毅然把原本商标注册收费的模式,彻底颠覆,用免费的模式开放给创业者。这一项举措让自己“不舒服”,并且担负起了打破行业现状带来的风险。最终知果果通过“基础免费+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成为了整个行业首家盈利的同类公司。

同样,今天的联想控股乃至旗下的联想之星投资机构和“联想控股微空间”公众平台,其实都是“奔日子”的理念承载体,不仅仅自己强大,也要自我死磕,通过开放自己的资源和能力,让合作伙伴和新经济模式的参与者变得更强。当天的这场活动,正是由“联想控股微空间”这个微信公众号来主办,这个“奔日子”的微信公号,到了今天早已经不是一个简单公众平台,而是一个商业模式解读、创业企业家互动、投融资信息往来的综合新媒体平台。

申请创业报道,分享创业好点子。点击此处,共同探讨创业新机遇!

相关标签
创业者

相关文章

  • 没花1分钱,做到年销1个亿,他的方法所有创业者都能借鉴

    永璞是一个咖啡品牌。创业前六年,没花过1分钱的营销费用,年销1个亿。他们是如何做到的?看完后你也可以借鉴。第一个阶段,找插画师合作。永璞的创始人侯永璞,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一个创业者,同时又是一位设计师。所以他的朋友圈里,基本都是插画师、设计师。自己想做咖啡品牌,但是只有30万的启

  • 如何搞定群主,让群主帮你引流?

    橙橙是葵元堂绝技瘦品牌创始人。有一次,她为了引流,花几千块钱进入了一个高端社群。进去之后,发现里面全部都是创业者,群里的人天天分享。橙橙想:我可不可以分享?于是她马上去问群主。群主刚开始不答应,因为她刚刚加入,对社群还不了解,不知道她能分享成什么样子。但是橙橙不甘心,她拉了几个人来给她做信任背书,让

  • 数字时代的真正地主,是手机厂商

    看着这样的分配比例,很难不觉得“苹果税”与“安卓税”颇有点“古风犹存”的意思。

  • 实体店生意不好做,是直播带货造成的吗?

    有粉丝留言:秦刚老师,针对当下直播带货热潮,您有什么看法?我来说说我的观点:很多人都觉得生意不好做,特别是实体店的生意不好做,是因为直播带货造成的,我认为不是这样的,我觉得直播带货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为什么很多人愿意在直播间买单?很简单,因为用户在直播间买单,不是为这个产品而买单,而是为这个人而买单

    标签:
    直播带货
  • 做事纠结的人当不了老板

    有粉丝留言:秦刚老师,有人说做事纠结的人当不了老板,您怎么看?做事纠结的人也能当老板,但是当不了一个好老板,一个好老板做事情真的不纠结。其实,一个好老板至少具备3点要素:第一点:一个好老板的话,他是要一言堂的。做事纠结的人,他老是征求很多人的意见,要做一件事情或者一个决定的时候,征求父母的意见、这个

  • 2024年适合创业吗?

    有粉丝留言:秦刚老师,你觉得2024年是一个创业的好机会吗?这个问题问的非常好,2024年是不是一个创业的好机会呢?我觉得分两类人:如果你没有钱、在打工,我强烈建议你不要辞职去创业。因为2024年的商业机会及凶险程度,我认为比任何时候都要高。轻易地辞职去创业的话,那很可能一下子把所有的东西都输掉了。

  • 2024年做生意成功的5大原则

    有粉丝留言:秦刚老师,每个人做生意都有每个人的原则。我看您曾经做过的生意都很成功,那么您认为做生意有几大原则能保证做生意尽可能的成功?这个问题非常好!我自己对做生意有几个原则:第一,我们做任何生意都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合伙人,特别是需要股东。这一点其实最重要,就是我们要做一个生意之前,一定要把这个

  • 穷人没钱,如何创业?

    有粉丝留言:秦刚老师,我是个穷人,什么都没有,但我还想创业,怎么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我觉得你只要能够保证自己温饱的情况下,什么都没有反而更适合创业。创什么业呢?你可以做一个轻资产创业,而轻资产创业又是这个时代的一个主旋律。相反,如果你身上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时候,创业有可能会是你的枷锁。为什么?因

  • 创业过程中,如何寻找合作伙伴?

    有粉丝问我:秦刚老师,中小微企业资源少,人才缺,都在找各种资源借力,但往往这里面有巨大的坑,你在创业过程中是怎么样寻找合作伙伴的?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我的很多学员,他们都是一些老板,也经常提出这个问题,觉得自己缺人缺资源。其实,这在我看来只是表象。背后真正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你作为中小微老板来说,

  • 千万不要太顺着客户

    有粉丝留言问:秦刚老师,每当有客户发表他的意见时,我总是怕得罪他,怕他不买,所以经常顺着客户。我不知道这个方式对不是不对。借这个话题,今天我将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专业沟通的经验。在与客户交流时,我们常常会面临一个困境:应该始终按客户的意愿行事还是要提出自己的专业建议呢?其实,不要过度地顺着客户。作为专

热门排行

编辑推荐